日本的军事实力在二战时为世人所熟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可谓是来之不易。但这这胜利的因素还有我们意想不到另一方面,日本海军跟陆军的矛盾在二战上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这矛盾大到什么程度?
双方有约定,不通婚不结交,甚至连军队武器所需要的螺丝零件都要求不与对方相同,他们对于对方都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憎恶感。可是这一切对于旁人来说不是显得很匪夷所思吗?本来一个国家的海军和陆军应该是人的两条腿,分工合作,齐力并进,然而日本这个国家的却是两条腿往不同的方向奔跑,边跑还边阻挠对方,生怕对方过得好。
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与陆军矛盾的历史由来已久
日本幕府时期,1192-1867年,日本天皇没有实权,由武士阶级掌握政治军事大权,幕府领地占日本整个国家的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剩下的约四分之三由诸侯占有,称“藩国”,形成将军是最高统治者,各藩国相对独立且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在各藩国中,长州藩和萨摩藩便是日本海军与陆军的最早恩怨开头。17世纪末,幕藩体制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开始出现危机。在幕府后期的倒幕运动中,长州藩和萨摩藩作为最突出的两藩,结成了萨长同盟,共同讨伐幕府,还政于天皇。因此在天皇掌握政权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来自长州藩和萨摩藩。
虽然共同效力于明治天皇,可是代表两藩的势力却一直伴有摩擦。明治维新运动开始时,日本着力发展现代化的陆军和海军力量,长州藩由此兴办陆军学校,其中培养的人才主要为陆军服务,萨摩藩则专攻于海军建设,海军主要由萨摩藩的武士组成。
明治天皇
日本的领土面积小也意味着很多资源的匮乏,很多资源依赖进口,数量十分有限。日本要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化,在造什么方面便显得深思熟虑,陆军适应陆战要求,坦克、速射化武器等武器便是他们最需要的,而海军则离不开航母、战列舰等叱咤海上的武器。
甲午中日战争前,由于政策的影响,很多东西都是以陆军的需求为主,海军则退而求其次。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两方的材料需求都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海军来说,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两者的矛盾便会皎如日星。
甲午中日战争
旁人理解不了的双方的刁难
明治维新运动善于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日本的海军便学习当时“海上霸主”称号还未曾消散的英国的管理技术,陆军则学习当时的另一世界强国法国,但是好巧不巧,英国的军队理念时“重海军轻陆军”,法国的则是“重陆军轻海军”。
这样子,海军和陆军双方的士兵就更看对方不顺眼了。在言语上,给对方取小绰号;在行动上,陆军将士绝对不会与归属于海军的将士通婚,海军那边也亦然。这个还不算令人瞠目结舌的,他们为了自己归属藩的自尊心,在战场上遇挫时,谁也不愿意服软。
在二战时期的淞沪会战,日本海军陆战队被包围在租界,海军大臣请陆军大臣帮忙,这种情况下,一般国家军队的做法都是援军有难,立马支援。而日本陆军怎么能放过这次让海军低头恭维的机会,便对海军说,你得先服软,只要服软,援兵马上就出动援助。
无独有偶,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几万人围攻旅顺港,毕竟俄国是战斗民族,自然久攻不下,日本陆军的人力物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时海军表示可以给陆军炮火支援,但宁折腾也不走辅助的陆军“婉拒”了海军的支援,上演了几万步兵大冲锋,结果惨败,伤亡4万人。
日俄战争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的军事战略形成的是陆军为主,海军为辅的局面,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海军力挽狂澜,大败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水军,日本海军的地位得到重新审阅,日本当局者将“陆主海辅”逐渐变为了“陆海对等”。
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没有战舰大炮的支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让他们渐渐知道海军的重要性,可是人家并不可能向日本海军低头,那就自己造一个!于是,陆军造起了航母,海军造起了坦克。但是,对于对方来说,他们想干什么都不关自己的事儿,他们各自的技术是绝对保密和绝对封锁,是绝不会互相公开分享的。
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建造了四艘航母,可是由于粗糙的技术,航母根本无法使用。海军也是鲁卫之政,自己搞了一批坦克,由于没有陆军技术指导,海军搞出来的坦克都是花架子。除了技术,连战时截获的情报也不会给对方分享,即使是决定成败的情报,对方想要看的就是自己“肉中刺”的笑话。
日本陆军
不同阶级的权力争夺
自古,权力对于当政者来说都是必争之物,两股不同的势力代表着不同政见,就必然会有争锋相对的一天。虽然在倒幕运动时候,长州藩和萨摩藩最终的结果都是拥护天皇的,但在最初的形式上是有所不同的,长州藩为攘夷派,要求驱逐鞑虏,推翻幕府。
而萨摩藩则是将军派,主张“公武合体”,意思跟中国的“百日维新”有相同的一点,在不触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变革,萨摩藩的意思就是尊天皇,通过幕府进行维新变法。在后来的政局中,双方都想把对方踢下去,主宰日本。
萨摩藩
不同的阶级利益诉求不一样,造成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矛盾之一就是他们出身和代表的阶级不一样。陆军中的绝大部分将士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他们所代表的便是中下层阶级,而海军大部分则出身贵族和富商,代表的是权贵阶级。
中下阶层的认为时代变了,普通人能掌握最高权力,身份地位也自然高出于任何阶层。权贵阶层继续延续着王公贵族该有的高贵,骨子里的阶级观念改不了,导致双方谁也看不惯谁,两藩都认为自己是日本的主力阶层。
在战争中,海军和陆军的伙食差别是一道鸿沟,夸张一点来说,一个是酒楼菜,一个是家常菜。因此海军的船上餐厅门口甚至写上“陆军和狗不能进入”。陆军作为“回报”,有一次海军航母的飞行员因为油料用完,迫不得已跟陆军请求能迫降陆军机场,结果被陆军拒绝,说“你敢下来,我就敢打,死哪也别死陆军门口”。
日本海军
历史为镜,正戴衣冠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便是把军权掌握在手里,随着全球化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也需要我们不断坚持。领土主权的捍卫必不可少的关键支撑是我们的海军力量,2012年,辽宁航空母舰是我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它是老一辈的工作者心心念念的“吒儿”。
它带着中国登上了世界海上军事力量竞争的舞台,海军力量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和震慑力的强大后盾。
中国军队应该秉持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内斗是比外敌可怕一千倍一万倍的,关键时刻应该齐心协力抗御外敌,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矛盾便是我们的反面教材。良性竞争必不可少,在竞争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日本的军事实力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即使队内互殴,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比高下的竞争,在这过程中也不断增加了日本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