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银行人注意!你再不逼自己成长就来不及了

2020-01-05   普益标准

作者:师楠

来源:行长男朋友

原标题:30岁的银行人,你再不逼自己成长就来不及了!

近几年,银行为数字化转型,工、农、中、建四大行开始网点智能化升级,大范围投放智能柜台。直接导致,四大行从2014-2018年减员7.52万人,其中有近7万人属于银行柜员。

有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我和同一科室的同事,聊起了不知道从哪来的八卦人事消息。可以说,在任何一家企业单位,人事变动、工资涨幅是所有人最关心的。

“诶,你听说了吗,我们科室的部分业务,好像总行预计明年要上收了,以后新的管理办法要出台了。”

“是啊,有听说,估计到时候我们科室就要不了这么多人了,人事部肯定会缩编。”

“是哦,到时候多余的人,没关系的下网点做营销做柜员,有关系的往其他部门塞。”

“唉,也是,自身难保,说真的,做了这么多年,要是离开了我们行,我也不知道我会什么,感觉出去就会饿死。”

“银行都这样。”

说到这里,我俩都默不作声了。我和我同事已经入行五六年了,好不容易从支行基层混上分行管理部门,但是目前所处的科室也是鸡肋,业务模式只有一有改动,人员就要面临裁撤。

我们时常回想,若是回到过去,大学毕业还会选择进入银行业吗?但是想想,更现实的是,很多时候,当初最好的选择也是进入银行业。

我们80 90后们,作为银行业最年轻的从业者,当踏入银行业大门时,有的是怀揣着职业理想,想要在这个行业风生水起,赚取高薪,但更多的是,期望着找到一份稳定拿得出手的工作。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在银行上班,是既稳定又体面。像体制内公务员一般,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不担心下岗,又像白领一样,西装革履,意气风发。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大浪冲击,实体经济放缓,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点智能化的升级,各项业务模式的转型,带来的是大量基层岗位被裁撤,不计其数的柜员被迫转岗,转营销。

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还记得那个因为收费站取消,被迫失业的收费员大姐吗?大姐冲着收费站领导歇斯底里喊出的这么一句话,着实让所有人不寒而栗,让仍在职场浴血奋战的年轻人不得不反思当下处境。

我们80 90后们,有幸赶上了银行业盛宴的末班车,同时也很倒霉遇上了行业整体转型的阵痛期。在60 70后仍占据银行权利核心地位时,我们绝大部分同龄人都处在基层一线,重复性机械岗位,挣扎残喘。

而一旦业务量缩减,流程模式变更,功能俱全的智能机具一上线,最先惨遭末尾淘汰的就是我们。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现岁数都在30左右上下。30岁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30岁是每个人职业生涯黄金期的起点,30岁所做的每思考的每一件事,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深刻的影响着你的下半段人生。

所以,在这个不进则退的金融大浪潮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去审视和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去思考自己未来要走怎样的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识时务者为俊杰。

30岁的银行人,你要是再不逼自己成长,就真的来不及了!

给自己设定目标

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是在黑暗中远征。

不用废话,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方向的努力,就是忙碌,就是自我安慰,就是作秀,只有有目标的努力,有计划的前进,才是奋斗。

现实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可能一开始雄心壮志,而踏入银行这个深水池,面对错综复杂的职业环境,以及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怯弱时,我们更多的选择是听天由命,走一步算一步,升职加薪的机会只能等待hr和领导的“垂怜”。

但,成功的基本法则,目标存在的重要性却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有一丝改变。

给自己设定一个大目标。

你是柜员,如果你熬得住柜台的冷板凳,觉得各种规章制度梳理起来还OK的话,那就尝试着走会计条线,网点会计主管、后台清算主管等,就是你的终极目标。

你是客户经理,如果你能扛得住业绩任务压力,奇葩客户辣手摧花一样的纠缠,那信贷科长,甚至行长,就是你要未来要坐上的位置。

你是分行管理部门的科室员工,如产品经理、审批官等,那你们科室科长,你可以想象下如何取代他。

千万不要认为这些目标滑稽可笑,痴心妄想,你想想,那些现在八面威风,手握重权的行长,多少年前不也是一个受尽冷眼的扫楼派单员,那个身居高位的部门老总,回顾自己漫漫职业生涯时,不也是从一个任人欺负的小柜员摸爬滚打起来的。

有了目标以后,我们的努力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所加的班才不会白加,写的材料报告才不会白写,所踩得坑吃过的亏,才不会白吃。

有了大目标以后,我们也要给自己设置小目标。

小目标设置的意义,是为了不让我们自己迷失在大目标的遥遥无期里,更不是让挫败感把自己打得体无完肤。

比如,作为客户经理助理的你,努力争取明年这个时候成为正式的客户经理;B级理财经理,下个季度加把劲,尽力把自己手中的核心客户存量增加十个百分点,成为A级理财经理。

从0到100很难,但是从0到5、0到10或许就没那么遥远。

不间断的学习

千万不要觉得参加工作之后,就不用学习了。

工作8小时候之外的时间,决定了你的成功指数。那些跟你同一批入行的,走得比你远的,混得比你好的,除开关系户等自有属性加成,大多都是工作之余比你努力,比你更专研业务的人。

这就跟上学那会儿,那些成绩好的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平时没怎么学习,没怎么做题,其实搞不好都是背地里挑灯夜读、天天奋战到十二点,补习材料堆成山。

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你自己更专业,成为更专业的金融人。

在这个互联网大浪潮时代,人工智能AI,智能机具能够取代所有重复性机械工作,但是取代不了逻辑性强、专业性强、复杂性强的工作。

《奇葩说》里辩手杨奇函,说过一句经典台词,“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同样,作为银行人,你一天结束之后,问自己,你比昨天更专业了吗?

把该过的考试过了,把该拿下的证书拿下,什么CFA、CPA、CFP、中级会计师等等,多一个证书多一个砝码,多一个敲门砖。

除了考证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对你工作范围的每项业务、每种产品、每个业务流程,都要做到了如指掌!了如指掌!了如指掌!重说三。

做柜员的,你知道每项业务的原理流程、来龙去脉,风险点,以及每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会动用什么科目账户吗?

做理财经理的,你对自己卖的理财、基金、保险,产品特性,风险收益有足够了解吗,与他行比较,又有什么优缺点呢?如果来了位高净值客户,你怎么运用你的专业知识帮他做理财规划呢?

做对公客户经理的,你对你所营销维持的客户所在的行业,有没有专业详实的了解?行业发展水平怎样,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自身的财报分析能力如何?如何在保障我行收益的情况下,给客户提供优质的,融资成本最低的贷款方案?

除了以上的种种,新出的制度管理办法,还有外部相关监管规定,这些都是需要及时掌握了解的。银行业属于我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每天都在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只不过是整个银行运作系统的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我们日常工作涉及的范围也及其有限,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多去看看其他业务的,了解其他部门业务的发展。

尽可能推销自己

有人说,这世上任何一份工作做到底,其实就是销售。从这方面来说,一个人做人做到最高境界,本质就是向外极力的推销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推销自己?

拿一个一般性的股份行、城商行来说,你所在的市少说也有成百上千号人,更别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了。

你以为你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胜过西施赛过貂蝉的美貌还是咋地,就指望领导在茫茫人海中,对你一见钟情,过目不忘?

你难道没有发现,那些喜欢参加各种行里组织的活动,以及五花八门七七八八的比赛,聚个餐拍个照还特别喜欢往领导身上靠的,反而升得最快。

以前科长跟我们说过一句话,想要领导提拔你,升你职,首先你要让领导知道你,认识你。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领导也是机会先得。如果有职位空缺,领导想要调人上来,除开关系户,最先考虑的也是日常接触多,口碑好,风评好的员工。

想要提拔的时候,领导第一个想起你,就得日常树立起良好的职业人设。

除了正常的待人接物、工作爱岗敬业外,最加分的就是在各种活动比赛中出现你的名字,获奖则是更好。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的短板劣势,但是最聪明最直接的做法,不是找到自己的缺点去改正它,而是要学会扬长避短。职场也是一个舞台,你有能力可以尽情在上面发挥。

你如果文笔不错,那么可以试着去投稿,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载体,杂志刊物等,都会定期向员工约稿,如果有幸你的文章被选中,那么代表着你的文笔是经得住考验的,你要知道,在国内这种大环境下,尤其是银行体制内工作,文笔好的人是很吃香的。

你如果喜欢参加活动,爱好运动,行里组织的联谊赛呀,运动会呀,都可以报名,俗不知,体育运动也是银行与银行之间联谊交往的重器啊。

其次,你如果觉得自己在业务方面比较专业,你可以参加讲师赛呀,技能赛,课题赛什么的,但凡要是你参赛了,都代表着你比其他人更为专业啊,以后岗位竞聘,领导也会多考虑下你。

总之,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舞台很多很多,都要你们自己在平常不断留意。而且,要勇敢,不要怕,且最可惜的是不要有才而不露啊。

30岁是而立之年,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已经成家立业了,也都处于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日常开销,小孩抚养教育,老人赡养费用,房贷,车贷等等,都压得各位喘不过气。

30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重要在,在30岁这个时点,你可以回想你20岁所吃过的亏,走过的坑,你在这个时间点,你仍然有一次机会,把之前制定的职业规划,再做一次重新调整,背水一战走你认为正确的路。

以30岁为起点,重新整装待发,这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起点,最后一次机会,毕竟大器晚成只是幸存者差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