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猎手“恐狼”为何灭绝,同期被压制北美灰狼为何存活至今

2020-01-02     宠物杂谈聊聊它

“狼”分布于全世界,如今被大家公认最凶猛的狼非北美灰狼莫属,在史前它的近亲恐狼曾凌驾于灰狼之上,它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如今我们看到的只有恐狼的骸骨,是什么使恐狼灭绝,又是什么让灰狼得以生存呢?

恐狼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狼,它们称霸地球,突然之间却从地球上灭绝,是因为食物短缺,还是因为某种神秘的力量。它们凶猛、强悍,恐狼依靠团队合作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捕猎,它们称得上是曾经地球上最了不起的捕食者之一。然而突然之间在某一个地质年代它们消失了。

冰川时期的大型动物

在一万年前冰川期末期,也就是更新世时期,最后的冰川退去后,哺乳动物迎来了黄金时期。至今6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开始,北美大陆上便出现了大量强壮的巨型动物,比如像熊一样大的地懒,近4米的猛犸,以及专以这些庞然大物为食的超级食肉动物,包括巨型短面熊和剑齿虎等。

如果你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1万年前,你会发现北美洲到处都是庞然大物,这里是恐狼的天下,通常会有30只恐狼集结成群,共同捕猎,狼是一种强大而凶猛的食肉动物,它们能杀死体型比它们大10倍的动物。在冰川期,它们就像街头霸王一样,为抢夺地盘相互厮杀,它们不可能被打败。因为它们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们十分凶猛,会一直战斗到让对手屈服。

冰川期的大型动物

沥青坑中发现大量的史前动物骸骨

恐狼的顽强令它们存活了十余万年,然而如今它们留下的却只有骸骨,位于好莱坞布达拉布雷亚沥青坑,出土了几千具恐狼的骸骨,这里让古生物学家们向往不已。拉布雷亚沥青坑发现于1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期骨骼宝库,共出土了231种史前动物,3500多具恐狼的骨骼。天然沥青这种貌似糖浆的黑色物质完好地保存了恐狼的骨骼,但也正是它夺去了众多恐狼的生命。

在恐龙时代,沥青液体从地下数千米深处到达地表后,液体冷却,形成一层黑色的硬壳。炎热的夏季到来后,沥青硬壳开始软化,就如我们城市的柏油马路,被太阳暴晒变成了粘性液体,动物只要走进去就会被粘住。这就是能从这些沥青坑中出土众多史前动物骨骼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沥青坑中的捕猎者和猎物的骨骼越积越多。

在沥青坑恐狼的数量有3500只,而它们的近亲灰狼却只有1500只。恐狼曾经力压灰狼数十万年的时间,然而当恐狼突然消失之后,灰狼反而存活了下来。古生物学家们尝试着从骨架中寻找原因,骨架结构能够体现命运,仅通过骨架结构这一项,它们就可以看出某种生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因此从更新世时期动物的骨架结构,我们就能知道那个时期它们的生活。

第一眼望去,两种动物的骨架基本相同,这说明它们的生活方式差不多。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它们最大的区别,恐狼拥有较大的颌骨和牙齿。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些特征令恐狼撕咬有利,从而能够捕捉到野牛、马等 大型动物。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差别,比如恐狼的肱骨和尺骨,也就是上臂骨和前臂上的一块骨头,跟灰狼相比,不但稍显修长,而且要粗壮得多。这也就意味着恐狼比灰狼更加强壮。灰狼的骨头较轻,因此动作敏捷,跑得更快。

正是这些差别将两种相似的生物塑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捕食者,但是最后恐狼消失了,而始终遭到它们压制的灰狼却活了下来。

恐狼复原图及残骸

古生物学家推测恐狼的灭亡,天气巨变,彗星爆炸

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动物灭亡时间好比是体育界的大小赛事,而冰川期动物的死亡堪比奥运会。很多人认为恐狼灭绝是天气巨变所致,根源在覆盖北美大陆上百万年的冰川。专家推测,在冰川期佛罗里达的气温比较恒定,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南部就好比是今天的太平洋西北部,遍布针叶林和草地,接着在大约18,000年前。最后的冰川开始消融。跟冰川期前三个时期不同的是,这次恐狼被变得温和而干燥的森林气候表现得极不适应。

这很奇怪,更新世时期的环境存在了1万年,动物的活动范围更宽广,生活资源也更多,动物应该更适应才对,但并非如此。事实上气候的变化,令物种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生物链条被彻底打乱。为什么那些大型食草动物,还有像恐龙那样的大型食肉动物,能够在更新世时期存活,却在冰川消融后突然灭绝了?也许在冰川期结束时,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建了生态系统,而恐狼习惯了在冰天雪地中捕猎,根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最新的一个理论解释了这种气候剧变的原因,据研究1万年前一颗彗星在北美上空发生爆炸,这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化石证据也支持了这一理论。在沥青坑中发现了数千颗恐狼的牙齿,这些牙齿比灰狼的牙齿更大、更有力。这些强大的牙齿说明恐狼很可能曾经习惯于啃食骨头,而恐狼习惯了在冰天雪地中捕猎,根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气候变化冰川融化

恐狼灭亡的其他原因

恐狼的灭绝很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是彗星吗?还是别的因素?大约在1万年前,更新世时期的许多大型哺乳动物开始走向灭亡。冰川期即将过去,冰原快速从地平线上消失,恐狼再次遭遇气候巨变。与此同时,地球上出现了另一种可怕的猎手,在冰川期的最后时刻,气候变化确实对重塑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类穿越了白令海峡,他们每走一步,恐狼离灭绝的日子就更近了一步,或许人类是罪魁祸首。

如果你往前看1万年,特别是在北美的地方,你会发现当时的北美大陆盘踞着两大金刚。一个是冰川,另一个就是人类,人类对这里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带来了克洛维斯长矛,火,聪明的大脑还带来了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东西。有人认为人类开始大肆捕杀大型 猎物,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变得异常短缺。还有人认为人类或许将致命的疾病带进了大自然,但这一观点备受争议。

人类侵占大自然带去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可能还带去了某种疾病,这对生活在隔绝环境中的动物来说是致命的。大部分大型动物很可能是因为这样灭绝的,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死亡,人类脱不了干系。气候变化只不过是助燃剂,这让大自然最终塑造出了新的生态系统。如果这一切发生得很缓慢,很多大型动物可能就会存活下来。然而生态巨变放大了每一种生物的缺点,在灭绝前的最后几年里,恐狼很努力的想活下来,可猎物越来越少。它们与对手的生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灰狼对环境的适应和存活

在恶劣的环境中灰狼则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丛林狼的传说或许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丛林狼体型较小,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一直从属于灰狼,19世纪初,人类几乎令黄石公园地区的灰狼消失殆尽,而这个时期丛林狼的数量却急剧往上。很快大批的丛林狼占据了山野将残余的灰狼彻底赶出了黄石地区。

20世纪90年代,灰狼重返黄石公园,它们制服丛林狼成为了 顶级捕食者,丛林狼退出了主要领地,但是它们适应了灰狼的存在,它们会在没有灰狼出没的地方活动,丛林狼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避开灰狼。聪明的它们和灰狼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丛林狼会捕食灰狼认为太小的猎物或进食大型捕食者留下的猎物腐肉。一万年前灰狼就扮演了丛林狼的角色,一万年后它们俨然变成了恐狼。

在大约10万年的时间里,有恐狼出没的地方,就有灰狼。但是灰狼的数量很少,一般都在10只以下。灰狼就像一个受压迫者,一直和大型恐狼群保持着距离。它们捕食的也都是小型猎物,或许正因为如此,灰狼才变成了个全能的猎手,它们行动灵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它们存活的关键。这也解释了它们为什么会在地理范围上分布的那么广。

灰狼的良好适应性如今依然可见。它们捕捉的既有大型猎物,比如野牛,也有小型猎物,比如老鼠。另外它们还懂得如何抓鱼,这些技能也使它们成为了北美大陆上顶级捕食者,而对恐狼来说,庞大的身躯并不是万能的。人们往往觉得体型越大越好,但有时候情况正好相反,较小的体型具有进化上的优势,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陆地上的各种生活。

灰狼体型较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展开多种捕猎行为。而在10万年前,恐狼依靠庞大的群体捕猎,它们只捕捉大型猎物。当新的生态系统要求它们改变生活方式使恐狼无法做到,大约1万年前恐狼以及更新世时期,大部分的大型哺乳动物都从地球上消失了。让恐狼能够繁衍生息的特征,也正是导致它们灭绝的因素。强大的体魄、巨大的胃口,杀戮的本能,这一切促使恐狼捕杀地球上最危险的猎物,但却没能使它们像小型动物一样学会适应新的生活。

北美灰狼

结语

恐狼在10万多年的残酷竞争中生存了下来,然而强大的体魄、巨大的胃口、杀戮的本能,这些让恐狼能够繁衍生息的特征,也正是导致它们灭绝的因素。恐狼面对地球上最危险的猎物也不曾退缩,但却没能像小型动物一样学会适应新的生活。当新的生态系统要求它们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恐狼无法做到。这也充分地印证了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UEgZ28BMH2_cNUgSZ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