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在僻静的乡村,每天都能见到忙碌的人们,起早贪黑,走南闯北,辛勤的工作,它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存。然而动物也一样,为了一口新鲜的青草,为了一片充足的水域,它们不远千里横跨两个非洲国家,途中步步危机也要完成它们的迁徙之旅。
赛轮盖提平原横跨两个非洲国家,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总面积为25000平方公里,位于两个国家中间的就是赛轮盖提国家公园,它是非洲最大的草原保护区之一,在这片野性十足的土地上,200万只有蹄动物组成了庞大的迁徙兽群,进入永无休止的循环。
200万年来年年 如此,从不改变,为了满足一项简单的需求,吃上一口青草,它们要冒死绕上一个1000公里的大圈子,它们之中有四分之一将一去不复返,它们的迁徙途中随时都会遇到危险,各种食肉动物都对它们虎视眈眈,就像西天取经一样,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危机重重,下面我就带领大家进入它们的迁徙之旅,看看都是什么动物使它们命丧旅途。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200百万头食草动物的大迁徙
前半段迁徙是为期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从肯尼亚的马赛伊马拉到到赛轮盖提的南部平原,现在 是11月迁徙兽群正位于年度旅行的最北端马赛伊马拉,这片大地是动物的命脉,由于终年有水,南边的赛轮盖提平原干旱成灾时,这里仍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然而好景象难以持久。接连不断的降雨和动物过度地啃食,使这里变成了一片泥潭,如果动物们不尽快启程,就会因饥饿或生病而死去。
120万头角马,50万头瞪羚,还有30万头斑马。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离开了泥泞的马赛马拉。为了寻找新的草原,它们要一直往南走,它们组成了绵延40公里的队伍,天际的雨云吸引着它们。云的下面就是南方的青葱草原,角马在迁徙大军中占到了60%。它们是大型食肉动物的主要猎食对象。
动物迁徙大军的一角
狮群不分昼夜的围捕猎物,猎物多的就像大型自助餐一样随手取来
在迁徙队伍中,角马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50公里,和斑马差不多,我们看着角马奔跑时的样子很古怪,蹦蹦跳跳的其实它们这样的奔跑不会比行走多消耗多少体力,虽然样子难看但是很实用,羚羊的最高时速有80公里,它们是前进大军中的飞毛腿,不过它们通常走在队伍的最后,它们喜欢大批集结在没有树林的开阔地吃草,多一些耳目就会少一些危险,一路并非都是空旷区域,现在它们就进入塞伦盖蒂东部的走廊,河流两岸都是茂密的森林。
在森林中潜伏着各种危险,一些没有经过迁徙的年轻角马,怀着好奇的心情在森林里左顾右盼,好奇心驱使它们脱离角马群走进森林深处,在森林的深处狮群已经等的急不可耐,它们排好方位,使进入包围圈的角马没有逃脱的机会,一头母狮最先发起了攻击,迅速的向角马奔去,角马发现危险的来临掉头奔向它们的大部队,它如果真的能躲进角马群真的有可能脱离危险。
但是它离角马群太远了,根本来不及,几头狮子已经将它牢牢的包围住了,最先发动的母狮张口就咬住了角马的脖子,年轻的角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瞬间缺氧的角马眼睛已经微微鼓起,其他狮子也在角马的身上下口了,没一会因为缺氧角马已经无力的垂下了脑袋,对于这头年轻的角马来说,时间永远停止了,它注定无法完成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
赛轮盖提平原大概有3500只狮子,时刻危及着迁徙大军,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白天意犹未尽的狮群在夜晚又出动物了,狮群即将对迁徙大军展开杀戮,它们开始绕着兽群打转,寻找偷袭的目标,它们生来就配备了夜视系统,狮子眼球后方的特殊反射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线,所以在黑暗中它们的视力比人类敏锐6倍,就无疑让狮子占了优势。它们可以遁入夜幕之中。
在夜晚斑马的视力真是不敢恭维,它们根本发现不了藏于草丛的狮群,狮群的围捕斩获了大批的猎物,夜晚的出击让狮群的肚子都满载而归,吃剩下的尸体赏赐给了那些在远处观战的小型食肉动物,它们都舒舒服服的回去睡觉了。
狮子狩猎角马
残忍的鬣狗将活着的猎物开膛破肚
迁徙大军在狮群的围剿下依然没有退却,它们继续前行,但是比狮群更残忍的是鬣狗,它们的数量多出狮群两倍,而迁徙大军正朝着它们的方向前进着,鬣狗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食腐动物,其实这与它们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鬣狗一般都是群体活动,它们的群体成员可达80名,它们看似散乱,其实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它们都是群体捕猎而且捕猎频繁,因为每个群体都有幼犬需要喂养,它们专挑猎物的柔软部位下口,有的动物在奔跑过程中已经被鬣狗掏了后门,它们手段相当残忍,有的猎物被咬伤以后躺在地上看着自己的内脏被掏了出来,鬣狗将沾满鲜血的头钻进猎物的腹腔内撕咬,将死的猎物发出凄惨的嚎叫,内脏被掏空,远处的兽群看着同伴被鬣狗分食无能为力,也可以说无动于衷也许它们已经见惯了杀戮,可能这就是大自然生命循环。
但即使迁徙大军远离鬣狗的家,迁徙的动物也不一定就安全。赛伦盖提的猎狗习性特殊,它们勤于往返奔波,时常把孩子们留在家里,一连出门几天,行程可达70公里。这就意味着它们在迁徙大军的行进途中可以多次进行拦截,相比之下狮子反而更多的受到邻里边界的限制,没有向鬣狗给迁徙大军造成的伤害更多。
残忍的鬣狗袭击角马
塞伦盖蒂草原的形成
迁徙大军在丛林危险重重,在平原可以看见远处的狩猎者(狮子,鬣狗等),但是平原为猎豹提供了有力的狩猎场地,因为猎豹是速度型猎手,它们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以上,平原让它们能更容易捕获猎物,但是这么大的平原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没有大型的根系植物呢?在塞伦盖蒂平原的东南方向,恩格罗,萨迪曼,凯利马西,欧东约蓝盖正是这几座火山造就了今天的塞伦盖蒂平原。
200~400万年前,它们在古老的塞伦盖蒂平原上洒下了大量的火山灰,每一次火山喷发,风就会将火山灰吹向西方覆盖平原,水把火山灰变成了水泥般坚硬的沉积土,根系较深的植物无法在这里生长。久而久之,上层的火山灰化为薄薄的一层土壤,富含养分,对青草来说再理想不过了。它们在这里蓬勃发展,不必担心灌木入侵,南部平原始终保持着开阔的面貌,没有树木点缀。火山的这份馈赠,帮助陆地上最庞大的兽群,让它们得以完成迁徙之旅。
几百万年前喷发的火山口
平原为猎豹捕猎提供了更加完美的狩猎场
介绍完平原我们回过头再来说说,猎豹是如何捕猎迁徙大军的猎物的,猎豹的捕猎范围要比狮子大得多,它们的捕猎范围可达到1000平方公里,它们在捕猎范围内经常会和狮子相遇,狮子是不允许自己狩猎场上有竞争对手的,它们如果正面交锋猎豹可能会被杀死,所以猎豹总是小心翼翼,其实猎豹在迁徙大军中最愿意捕捉的猎物是蹬羚羊,它们的体重适中,没有角马和斑马那么重,而且不具有什么攻击力。
猎豹很难制服成年的角马,一个原因是角马的身体强壮,还有就是角马有时也会同仇敌忾,角马的关系或许并不亲密,但它们对外有时也形成统一战线,集体对抗入侵者,猎豹为了养活子女几乎每天都要出去捕猎,这份责任让它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一次出击它们都有可能受伤,留在家里的孩子有可能也会遭遇袭击,鬣狗,狮群,会杀死这些未来的争食者。
猎豹追杀羚羊
在迁徙途中出生动物的生死赌博
在长达几个月的迁徙途中,正是角马大批产崽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季节集中产下大约40万只幼崽,角马的生产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也会使它们前进的步伐放慢脚步,角马产下的幼崽会在几分钟之内就站起来,随着妈妈奔跑,时刻不离左右,一旦掉队就会沦为食肉动物们的美餐,毕竟狩猎小角马要容易的多,也可以让它们的子女为以后的捕猎练练手。
在迁徙途中会损失20%左右的小角马,其实它们不全是被猎杀的,饥饿与疾病才是新出生小角马的头号杀手,迁徙队伍太过庞大,有的小角马和母亲失散,有的被食肉动物捕杀,孤单的小角马在队伍中奔来奔去,寻找自己的母亲,一旦寻找不到,现实很残酷,队伍的其他成员不会接纳与母亲失散的小角马,它们还在哺乳期,根本活不下去。
刚生下的小角马
结语
也许大家会想这么多的动物死亡,草原会留下不少的动物尸体,其实不然,大型食肉动物吃过的残羹剩饭白天还会有兀鹫等其他的食腐动物去分解它们,草原只会留下一点点日益粉化的白骨,在长达四个月的迁徙途中,大部队跋涉了500多公里,这只是走了旅程的一半,它们还会再次返回马赛马拉,遭遇同样的危险,在这无休止的厮杀当中,你要想生存下来,你就必须学会适应你周围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