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吐槽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把家长气疯气出病的时候,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家长说话不得要领,孩子只接收到你的模糊信息,负面情绪,破坏性气息,而不知所措,甚至逆反抗拒,严重者做出极端行为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跟孩子说话,绝对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家长对人对事有着通透认知,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知己知彼的洞察能力,以及温婉精准的措辞,唤醒孩子向上向善的积极性。
话术一,直接描述问题。
如,“带上水。”
而不是,“咋又忘了带水,你总是这样丢三落四,将来看你人丢了怎么办(责备,翻旧账,负面预期)”。
话术二,拿出替代方案。
如,“给,用餐巾纸擦嘴。”
而不是,“哎呀,又用袖子擦嘴,脏不脏啊,跟谁学的,那么恶心人?”(重复错误相当于强调一遍该这样做;嫌弃的语气令对方不快,追究责任,令其他养育者躺枪)。
话术三,下达具体指令。
如,“穿衣服,背书包,关灯,然后我们出门。”
而不是,“你快点吧,这就晚点了!”(催促,负面结果,孩子依然不知所措)。
话术四,不直接否定,而是给出选择方案
如,“要么你在这里守着玩具哭,下次不带你来了;要么按照清单购买,下次还带你来。你自己选吧。”
而不是,“你这个熊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说好了只买一个玩具,你说话不算话。咱家里哪有这么多钱让你胡花乱花呀。再哭,再哭我打死你……”(训斥扣帽子,哭穷,动手,放着清单却不会用。)
话术五,直接给出后果,而不是催催催。
如,“还差十分钟车就到了,你还去不去?”
而不是,“都一早晨了,还没刷牙洗脸换衣服。你要再这么磨蹭,我不带你出去了。”(否定一切,无准确信息的威胁,相当于无用。)
话术六,给出清晰步骤。
如,“先把不油腻的碗筷收到一起,再把油腻的盘子收一起,清水洗碗,加洗洁精洗油腻的餐具,然后把餐桌收拾擦干净,把地扫干净,抹布抹净水印子。”
而不是,“快去刷锅洗碗,这么大了一点用都不中。你看人家谁谁谁……”(动作要领不明晰,埋怨招致逆反,用别人对比,有可能逼孩子做出极端行为。)
话术七,允许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你要对后果负责。
如,“你可以不吃饭,但饭后到睡觉,不可以吃别的,你要做好挨饿的准备。”
而不是,“快吃,我给你加糖,不吃一会饿了看你怎么办?”(无效的催促+无原则诱哄+一会打破规定给吃的)。
话术八,鼓励,调动孩子积极性。
如,“今天自己穿衣服,准备用品,看看能不能圆满完成。”
而不是,“你快穿衣服呀,别忘了带水壶,还有英语作业本,还有帽子,哎呀,能不能不让我操心了……”(一边事无巨细叮嘱,一边嫌弃孩子不自主。)
话术九,示弱,激发孩子保护欲。
如,“今天妈妈不舒服,给我倒杯水好吗?谢谢。”
而不是,“累死我了,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不舒服了也没人管我。”
(把抱怨改成请求帮助并表现感激之情)。
话术十,用夸赞的语气说出要求。
如,“我生病时,儿子自己写作业,还帮我热牛奶,洗水果。我真幸福!”
而不是,“我这里难受死了,还得陪你写作业,连个水果都不知给我洗,要你有什么用?
(一边抱怨一边数落,孩子不会帮助你,还恨你)。”
话术十一,用拟人化语言代替命令
如:“呀,谁还在电视里还没有休息呢,电视里的人一定讲累了,玩累了。他们也要睡觉了”。孩子一般听到这类话都会跑回去把电视关掉,让电视里的“人”睡觉。
而不是“你看你,有忘记关电视了,怎么这么不长记性,赶快去关电视”。如果家长的情绪太凶,孩子更有可能不会去关电视了,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话术十二,用善意提示代替警告
孩子把苹果果核扔在地上
如:“这么漂亮的地板,果核到处乱扔,不小心踩到很容易让人滑到的,还很难看,妈妈就得重新打扫一次了”(对孩子认知理解有一定要求的)
而不是“告诉你多少次了,吃了的果核要扔进垃圾桶里,再这样下次就不给你买了”
话术十三,用说出的感觉代替生气
家长生气、愤怒是可以的,但是只顾着自己的情绪宣泄,并不能解决问题
当你上一天班累的很,孩子却要你给他讲故事,你应该说:“妈妈上班一天累的很,腰也痛,肩膀也酸,能不能妈妈周末休息了讲呢?”
而不是“你真的很烦人哎,一边玩去,让我躺会”
话术十四,对孩子说话要浅显易懂且具体简洁
自闭症及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并不擅长人们透过语言来与他互动,尤其更怕听取很长的句子。
话术十五,要下达指示时,应该要一次讲一个
自闭儿的语言发展,一向都很迟缓且偏差,因此不擅长听人讲话,尤其是某些很难理解的拐弯抹角说法,以及讲话方式。在此具体说明一下。
首先是很长的句子,例如“先去把手洗干净,再来吃饭”,听到这样的指示时,有些孩子会没有去洗手,就直接开始吃饭。这并不是他教养不好,也不是故意要唱反调,而是因为句子太长时,会忘记前面的部分。
此外,也有一些孩子在父母请他“去把碗拿过来”时,他会把杯子等,碗以外的东西拿过来,因为他听得懂句子后半段的“拿过来”,却对前半段的“碗”这个字,没有认知,但孩子毕竟是纯真的,所以此时他会觉得必须拿什么东西去给父母才行,最后的结果,就是随便拿了一个东西过去。
话术十六,应以简短且浅显易懂的单字清楚地对孩子说
和自闭儿交谈的时候,要掌握的诀窍在于尽可能使用简短又浅显易懂的字句。
例如若是想要传达“先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再来吃饭”的意思时,就先告诉孩子说“去洗手”,等孩子把手洗干净后,再跟他说“来吃饭”,这样清楚简洁的方式,孩子就能理解。
若想要求孩子“把碗拿过来”,就在讲完“碗”字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再继续说“拿过来”。只要将每个单字,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孩子就能听得懂。
话术十七,合理的提示层次
这是老生常谈的一个技巧。我们在机构给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比如说教孩子洗手,我们将洗手分为:“打开水龙头-将手弄湿-按洗手液-冲洗-关水龙头”几个动作,语言只是一方面,合理运用手势、肢体、卡片等物理或视觉提示能有效帮助他们。
如刚刚的“穿鞋-去超市”,也可结合“首先…然后”的图片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不要操之过急,学着因为孩子一丁点进步而欢欣鼓舞,这十几年跟孩子们相处,我说的最多的话大概就是:“对啦”“太棒了”,因为我发现我给了孩子不断地鼓励,他会还我成倍的惊喜。
话术十八,用“做什么”代替“不要做什么”
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做一个良好的执行者,相比起复杂的“不要乱跑”,“做好”、“手放好”会让他们更容易知道要怎么做。在跟孩子交流时,应多告诉小朋友应该要做到的事情,如“等待”而不是“不要乱跑”,并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耐心地等待
我们常常将教育孩子比喻成 “牵着蜗牛去散步”,自闭症儿童的信息处理能力欠缺,导致他们往往无法及时作出合理的反应,适当的等待比不断重复要求更重要。不要让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相互折磨的时间,认真的陪伴孩子的成长,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话术十九,平行语言
在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或游戏时,我们可以在他们身边适当进行相应语言输入,通过情景化教学,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语言信息。曾经有个家长说过:“如果说我们永远得不到一个有正常孩子家庭的幸福,但是却获得了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获得的幡然醒悟”,这句话让我太震撼了,想分享给家长们。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技术被发现,请相信你不是孤身一人在作战。
纪录片《语言暴力》导演谢勇说:“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温暖的语言能够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使用积极温暖的“良言”,规避攻击性伤害性的“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