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美国自闭症研究科学家金·道尔顿(Kim Dalton)发现与部分儿童目光对视会给其带来“威胁”的感觉,因此儿童会逃避对视。有些孩子不与人对视,是想躲避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这样就无法与别人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学习技能等。
引导自闭症儿童保持眼神接触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而不是强行去改变孤独症孩子的行为。
与孩子的眼睛平视
不论是跟孤独症儿童玩耍,还是跟他们孩子讲话,都尽可能和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视线高度以及适当的距离,保证在孩子容易看到的视觉内。如,当孩子趴在地上玩时,你或许也需要趴下来跟孩子说话,我们递给孩子物品时可以逐渐抬高我们的手,吸引孩子的眼神。
给孩子制造大量的乐趣
首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设计活动。比如孩子喜欢数字,可以把数字写在自己手上甚至脸上,用数字描述自己身上的东西,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身上。
其次,在玩游戏之前,可以先观察,再设计活动。比如孩子喜欢原地转圈圈,那他可能喜欢前庭的刺激,这时候可以顺势抱起他快速转圈圈,转几圈之后停下来,假装转晕了,夸张地让眼球转圈圈,孩子注意到之后很开心,注意力全放到你的脸上,很快会延伸会注意你,期待你继续转圈圈。
做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夸张在孩子面前很好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夸张有反应,喜欢夸张。夸张会带来新的乐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互动时把我们的动作、表情、声音等尽可能夸张化、放大化,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在你面部化妆涂唇,此时你可以张大嘴巴、做鬼脸等。
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做自然强化
孩子可能会在你提问和回答的期间看着这个东西,从而跟你保持短暂的眼神接触,然后把你手上的东西拿给他作为强化。
比如,在孩子吃零食的时候,你手拿一块饼干递给他,你只需要把饼干拿到与眼睛齐高的水平,并问他是否喜欢。同理你也可以利用给孩子递玩具,纸巾,图书,餐具等机会来练习。满足孩子需求的自然强化对孩子最为有效。
适时增加交流的内容
比如,“你想吃点心吗?”“饼干味道不错,是吗?”或者“你想不想玩玩具汽车?”,“是什么颜色的车?”,你所要做的就是在你给他这些东西以前,逐渐引导他眼神接触的时间保持得稍长一点,然后演变成较长对话。“你想要汽车玩吗?你想要这个汽车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可以给我形容一下吗? ”,“我喜欢红色吉普车。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车?”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
每当你发现孩子在谈话中看着你,你一定要朝他微笑并赞扬他。你的赞赏和夸张的表情也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你的态度和情绪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力量。当孩子对你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不要立即反应。哪怕只是一瞬间的眼神接触,也一定要等到他看着你以后再随即应答。
特别注意
训练孩子眼神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强迫孩子,用手去掰他的头,或者不断提醒他说“看着我”。强迫只能带给孩子糟糕的感受,而口头提示几乎不可能弱化。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文章转载,承诺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