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孩子也都有学习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应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合他们需求的教育。
于是,特殊教育来了!
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听障人(聋人)、弱智儿童教育以及问题儿童教育所纳入的特殊教育范围,并从经济投资、科学研究、师资和设备等方面支持这类教育。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
耐心加爱心,才能等来蜗牛攀爬过的痕迹
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有远超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和爱心。特殊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像一只只可爱的蜗牛,他们一直慢慢地爬,而特殊教育老师就像他们身边的阳光、雨露和绿叶,陪伴他们成长。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的生活主要是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老师则需要手把手去交他们。针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普通儿童也许会很快地解决,但特殊儿童需要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才能解决。这不是他们不认真,是因为他们已经在花大量的精力去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只是他们比较慢。所以特殊需要教师在慢慢地等,等他们往前走,伴他们成长。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这句格言真切地诠释了特殊教育教师毕生的工作态度。从"良心道德境界”走向“幸福道德境界”的过程,需要一份坚守,一份执着,一份谈然的心境。
特殊教育教师,这个群体内心怀揣着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与守护,肩上扛着教育的责任。他们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他们依然坚守,执着地在这个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个特殊教育教师谈到他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经历:在特教学校里,到处都充满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这里的孩子曾经有过不幸的童年和过去,但他们却拥有比普通孩子更执着的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一个手势,一声不太清晰的问候,甚至一个眼神……无不牵动你的心, 提醒你对他们的关注,对残疾事业的关爱。
关于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为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等类型。
特殊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
01
1.自卑
由于自身的缺陷,此类孩子更容易偏向自卑。他们不情愿接受自己残缺的一面,在正常儿童面前总是感到低人一截,担心同学和老师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健全时,往往也为自己的不幸感到悲悯,为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懑。而现实生活带来的挫折又一次次挫败他们竞争的勇气,来自于升学、就业和社会传统的偏见,令一些特殊儿童愈加自卑沉沦。
02
2.孤僻
缺陷给特殊儿童带来了与正常儿童之间的隔阂,他们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排除在正常儿童之外,渐渐形成了独处的习惯,只愿与自己的同类伙伴交往。长此以往养成了封闭、孤独的性格,往往为人孤僻、敏感、内向,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并且缺乏合作意识。
03
3.依赖
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缺陷感到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内心倍感愧疚,所以对孩子过多地呵护和照顾,渐渐促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对孩子太过于照顾的后果,会让孩子养成了懦弱依赖的性格,变得难以正常表达,也不愿和他人相处,时刻要专人照料。最后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无法达到目的时就暴躁、蛮横,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学习,对于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也一味依靠他人完成。
04
4.痛苦沮丧
有的特殊儿童长期沉溺在由生理缺陷带来的负面情绪中,整日忧郁沮丧,丧失了直面挫折的勇气,这阻碍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进步。
05
5.敏感多疑,自尊心强
常常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总是凭着感性思维对事物表象加以推测、臆想。即便面对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也会显露出怀疑、抵触的情绪,并且十分明显地表现在面部 表情和语言中。由于自身缺陷,他们渴望他人尊重的同时也害怕别人会歧视自己,他人稍微显露出不尊重就会刺痛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