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产后跟我大吐苦水,由孩子的“流口水”折射出两代人的育儿观

2019-12-18   你好children

上周六我跟远嫁外省的闺蜜终于约上了,听她要来西安探亲的前几天我就开始激动不已,想要带着尝遍我们当初一块学校周边的一切美食,没出息的我刚写个开头就饿了,毕竟也是饭点了。

好了,话题继续(一边想着街边小吃一边艰难的码字),闺蜜来的时候,带着3岁的儿子,与此同时她也是产后半年的二胎宝妈,儿女双全,一见面我就羡慕不已,毕竟她跟老公是校园恋爱,一毕业就结婚,体制内单位,房子车子婚前全部配齐,简直一路顺风顺水,而我就不一样了,经历过顶级渣男,好在遇到了现在的队友,夫妻恩爱,无儿无女,每天靠码字为生,泡面度日,间歇性被催房租,看着抖音里的晒娃视频,时常露出姨妈一样铜铃般的笑声。

我,带着她第一站,就去吃了烤冷面和串串,跟每个深夜的角色一样,在热气腾腾的麻辣锅前诉说衷肠,当然我这次扮演的就是一个倾听者,话筒全程被她握死,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思路清晰的给我吐槽了婚后产后的不易。

我记得在我吃下第一根粉带的下一秒,她讲到了话题的高潮,就是让全中国男人都肾上腺素激增的婆媳关系,闺蜜说这次出来,就是想一个人好好静静,带着儿子逃离出来那个让她崩溃的家,其实她情绪抑郁的这半年,恰好是老公出新疆出差最多的日子,大概每个月她老公能在家的时间都不到5天,她能理解老公的辛苦,知道成年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靠着多年的感情积累和默契,他们之间很少出现矛盾,主要还是老生常谈的婆媳关系让她这半年力不从心。

她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姑娘,也是一个学习型的妈妈,在育儿的问题上自然会跟婆婆产生很大的问题,最近崩溃的就是孩子的喂养,比如大儿子如今3岁了还是感觉收不住口水,常常嘴周围都是口水疹,有点红红的,这个在我昨天接他们的时候就发现了,她们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喂养的太精细了,一点点都不让孩子自己咀嚼,口腔肌肉的运动自然就比较差,于是在老二的问题上,闺蜜就发誓要改掉很多不好的习惯,但是真正让她崩溃的是,上周四回家竟然撞见婆婆在客厅,婆婆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所以她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就多吃面食,但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竟然将馒头嚼碎嚼烂后,嘴对嘴的喂给她半岁的女儿,闺蜜为此发火,跟婆婆吵了一架,趁着老公回家的这几天,她带着儿子出来散散心。

好了,倾听完闺蜜的故事,到了婚育年龄的我其实这一两年时常会接到朋友的电话,无一例外给我吐槽她们跟父母在育儿观念上的冲突,以后我会专门写下婆媳之间的那些事,不为升级矛盾,只愿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说到孩子流口水的问题,可能新手妈妈会觉得紧张,首先我们应该开心的是,这个说明孩子开始长牙啦,但是如果一旦到了2岁孩子还是会兜不住自己的口水,那就要警惕了,一般有六种原因,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也写在了问题后面,大家可以对照参考一下。

1、咀嚼和吞咽功能较差
有些宝宝长大之后仍然口水流不停,很有可能是当初辅食吃得太精细,咀嚼和吞咽功能比较差,或者长期叼着奶嘴,会使舌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那这个时候就应该给孩子增加一些大量咀嚼的食物,推荐牙胶。
2、口腔闭合不好
很多自闭症患儿也是因为口腔功能得不到锻炼,闭合不好而出现流口水的情况,做好口腔按摩,如下图,螺旋状按摩每天十分钟;引导孩子用鸭嘴杯或吸管杯喝水;带宝宝玩吹气游戏,如吹气球、吹泡泡、吹哨子等。


3、敏感度差
通俗点讲,就是娃对唾液的刺激不敏感,所以没有办法反馈给大脑,大脑便不能做出正确反馈,发出吞咽指令。其实口水流习惯了孩子也就不觉得难受了,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着急去擦,先让孩子感受湿乎乎的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增强面部的干湿感觉、冷热感觉。比如冷水和温热水交叉洗脸,干毛巾、湿毛巾交替擦脸;用不同材质的道具轻按、摩擦孩子嘴唇和口部周围,从而提升孩子双唇和嘴巴周围的感知敏感度;

以下三种是属于病理性导致的问题,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带孩子尽快就医。
4、宝宝患有口腔疾病
宝宝如果患有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疼痛会刺激唾液腺产生大量口水,口水无法被宝宝及时地吞咽下去,就会哗哗流到外面。
5、宝宝患有呼吸道疾病
患有鼻炎、鼻塞、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等呼吸道疾病的宝宝,习惯张口呼吸,也容易不自主地流口水。
6、脑瘫或先天性痴呆
如果宝宝还伴有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等问题,也会导致流口水,妈妈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排除一下脑瘫或先天性痴呆等病因。

如果宝宝已经有了口水疹了,丁香医生上是这么建议的:宝爸宝妈可以用干毛巾或干纸巾,及时将口水沾掉。敲黑板啦,这里用的词是“沾”,不是“擦”啊,本来皮肤就受伤了,再擦就更容易损伤皮肤了。

另外,如果宝宝下巴的皮肤已经发红了,可以涂点儿凡士林、羊毛脂等润肤霜,做好隔离保湿的工作,这样,宝宝下巴娇嫩的皮肤就不容易再受伤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