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90岁妈妈,陪伴64岁疑似“新冠”儿子四天四夜》的消息,在抗击疫情铺天盖地的讯息里,早已是一条旧闻了,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
一位医生,发现一个老婆婆独自陪护也不年轻的儿子,很好奇,问她,“为什么没有家人陪着?”
她说,自己64岁的儿子确诊了,住进了隔离病房,其他人怕传染,她已经90岁,无所畏惧了。
老奶奶吃住都在儿子病床旁,困了,就靠床眯一会儿,饿了,就吃点方便面,随便对付一口。
白发苍苍、90岁高龄的老人蜷缩在床前的身影让人心碎,让人感叹母爱的伟大,孩子不论多大,在妈妈眼中,都是个小孩子,都需要照顾,需要时,都会付出一切,在所不惜。
后来,这位婆婆找护士借了纸和笔,给她儿子写了留言,并麻烦护士转交给儿子500元,让他托人买生活用品。 留言中写道:
“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
简单的事件,朴实的话语,伟大的母爱,相信这事虽已过去半月,但在抗击疫情众多的信息中,我们都有难以忘怀。
这两天,一个爸爸和自己11岁的儿子谈起了这件事。防疫在家,哪也不能去,11岁的儿子和妈妈因为作业、作息冲突不断,时时爆发大战。
爸爸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借用这件事,这张90岁妈妈照料64岁儿子的照片,和儿子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顺便引导儿子换位思考,理解妈妈,感恩妈妈。
爸爸:儿子,这位90岁的老妈妈,不顾安危地照料疑似感染的儿子,你看了什么感觉?
儿子:当然挺感动的,老奶奶挺不容易的,怕其它家人感染,那么大岁数,陪儿子在医院,真的是冒死啊。
爸爸:儿子,爸爸也是这么觉得的,老奶奶可以说挺伟大的,是吧。
儿子:当然算伟大了,为了儿子,连自己的命都不顾了,这还不算伟大,谁算伟大?
爸爸:儿子,你知道吗,其实,咱们家也有一个像老奶奶一样伟大的人,你猜猜是谁?
儿子:咱家也有?我爷爷奶奶也没有这个奶奶岁数大啊,而且,咱们也没人被感染。
爸爸:伟大的人,倒不是非要一模一样的——不必一模一样的年龄,做一模一样的事,关键是她是不是也能像老奶奶一样,为别人着想、付出,如果是这样,就是伟大的。其实,你的妈妈就和这位90岁的妈妈一样伟大。
儿子:我妈?您可别逗了,我妈整天就知道吼我,就知道批评我,哪能谈上伟大?
爸爸:儿子,你先别忙着否定,生活是琐碎、平常的,在你眼里,每天都一样,没什么变化。可你想想,妈妈每天都要给咱们做饭、做家务,你每天写作业还觉得累呢,妈妈每天都要早起做饭,之后还要上班,是不是没听她叫过苦、累,是不是每天你起床时,饭菜都做好了?还换着花样开发新菜,做你爱吃的?
儿子:那倒是,可我真没觉得这有什么伟大。
爸爸:一个人做一件事容易,难得是,坚持做一件事。一年365天,天天起早,天天做家务,想想是不是很琐碎、很辛苦?我们常常对一些事很习惯了,是因为我们不能换位思考,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
儿子:换位思考?我也没当家长,怎么换位思考啊?
爸爸:儿子,换位思考其实很简单。假如,你早上还想多睡会一会儿,就闭着眼睛用三秒钟想一下,如果,你此刻必须爬起来做饭,会不会很辛苦?假如,晚上累得睁不开眼睛,还必须陪孩子把作业写完,明天一早还要做饭、上班,会不会很烦躁?虽然很辛苦、很烦躁,妈妈还要咬牙坚持。如果,你问妈妈,妈妈会平淡地说:这有什么?她认为她做这些很自然的,而这正是妈妈最伟大的地方——把倾尽心血的付出,当作一件自然而又简单的事。你说是不是很伟大?
儿子:呃,听你这么说,好象是有那么点.....伟大。
爸爸:儿子,付出一切这四个字的含义很深、很深,我们如果没有尝试过,很难真的懂。比如说,妈妈每天一大早起来做饭,不是因为睡不着觉,而是因为怕你吃不上饭,影响身体,爸爸也跟着借光了; 她陪你写作业容易发脾气,不是因为看你不顺眼,而是因为担心你写不完会被老师批评,更重要的是,她怕你学不好,将来你的生活不如意......,
儿子:可她就不能好好说吗?
爸爸:儿子,妈妈的作法可能有些不合适,但是,就像爸爸刚刚说的,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这两天我们在家里自我隔离,可以试着当回妈妈,按妈妈一天的轨迹来做事,试着去体会妈妈的内心,看看如果你是妈妈,遇到孩子问题,怎样说话、怎样处理会更好,好吗?
儿子:好吧,我一定会好好说话,做个好“爸爸”。
爸爸:那敢情好,我相信,你一定会做的很棒,因为你是一个善良、爱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儿子,爱是要用行动来表达的,我们都想想,怎么做,是对妈妈的爱,并真的去行动,好吗?
儿子:那还不容易,从现在开始,我尽量自己的事自己做,少让妈妈做点,没事少打点游戏,多写写作业,不让妈妈总催,让她有时间休息休息,不用总担心我学习,也不和她顶嘴,不气她了,总之,看我行动吧!
儿子说完,做了个鬼脸,爸爸欣慰地笑了。
虽然我们知道,儿子拖拉、不爱写作业的毛病不是马上就能改掉的。
但我们相信,有这样一个有智慧、善于调节亲子关系、协调家庭矛盾的父亲,孩子会慢慢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恩父母。
最好的感恩就是不辜负,为自己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好一个学生的本分,好好学习,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方式——而这,也是这张让人感动的疫情照片,最好的启示、最实际的现实意义,你觉得呢?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更多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