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强者,是总能将所遇变为幸运吧

2019-09-07   二丫的小窝

听过很多人说过,出身即命运,尤其对于当下原生家庭的热议,有这样一句被广泛流传的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对于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也会有这样的说法:时势造英雄。因为他们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赶上好的机遇,所以成就了他们。

好像运气成了决定我们一生幸福的关键,宿命论越来越普及,不禁让我们对人生产生困惑:生而为人,我们的人生到底有多少掌控在自己手里?难道幸福只是属于那些幸运的人,而这也只能随命运的安排吗?我们所谓的幸运从整个人的一生来看,真的就是幸运吗?

很多看起来是不幸的经历,其实是人生的幸事

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鹿儿岛的一个小镇,年轻时的稻盛生活可谓诸事不顺。先是初中升学失败,之后患上肺结核,接着第二次考初中又失败,同时因为战乱自己的家被烧成废墟。考大学时第一志愿没考上,只进了一所地方大学的工学部。

大学毕业之后被推荐到一个制造电瓷瓶的小公司,等到第一个月要发工资的日子,却得到这样的答复“工资得再等等”。

在了解了公司的经营现状后,与他同时进公司的小伙伴都走了。有人劝他,在这种地方工作连媳妇也娶不上。而稻盛和夫也决定报名自卫队干部候选生,选择离开公司,不过这需要家里人把户口本复印件寄给他。

稻盛和夫将这个决定告知家里人并等待户口本的到来,可是却迟迟没有收到,原来是稻盛的哥哥不同意他辞职的决定:“家里省吃俭用供你上大学,又托人给你介绍了京都的工作,结果不到半年就辞职,未免太忘恩负义了。”

在家人的劝说下,稻盛决定留在这个连工资都发不出、濒临倒闭的公司,而此时公司上下只剩下他一个大学生。稻盛下定决心:“既然没有别的选择,不如先埋头努力工作吧。”

稻盛要求公司把当时有关产品的一些领先杂志给他,开始认真钻研产品技术。如稻盛所说,开启了漫长地和工作谈恋爱的过程。而这段窘迫的日子,也为他日后创办世界500强公司—京瓷打下了基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验。

黄渤,内地著名演员,金马影帝,有六部电影票房破十亿,成为首位百亿票房明星。而这样一位优秀的、被圈内人盛赞高情商的人,在年轻时却过得异常窘迫,十足的小人物。

黄渤在一次唱歌比赛中得了第二名,签约了唱片公司,却因形象问题只能为明星伴舞,后来成为北漂,在酒吧驻唱,踩自行车推销自己的唱片,干过舞蹈教练、影视配音等工作,即使苦熬多年,却依旧前途渺茫,无奈回到青岛,做起皮革鞋生意,不料遇上金融危机,厂子倒闭了。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朋友介绍拍了人生第一部电影《上车走吧》,上映后获得了奖,于是黄渤下定决心考北京电影学院,考了三年,才被配音系录取,而黄渤比同班同学大十岁。

后来拍电影《疯狂的石头》,一个镜头跑了一天,跑到脱水,正是凭着这股不怕吃苦的劲头,黄渤有了今天的成绩。

我想正因为他经历过底层的生活,有太多人生低谷的体验,所以能将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辛酸、无奈、窘迫演绎得入木三分。和现在的明星生活相比,当然之前的经历是不幸的,可是我相信如果没有之前的那些经历,他也很难演绎得那么逼真,感同身受是因为你也经历过。

很多事情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会觉得如此艰难、不幸,可是当熬过这段艰难的岁月,有一天你回头看的时候,你会体会到这些糟糕的经历其实蕴涵着特别的价值,就像是老天给予我们一个包装很丑陋的礼物,如果我们一脚踢开,当然什么都得不到,可是只要我们有勇气和耐心一点点拆开,就会发现里面蕴藏的美好和价值。

优秀的人,懂得把一切事情的发生变成好事

松下电器是日本著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属于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京瓷成立之初,松下是京瓷最早也是最大的客户。

在两家公司合作后不久,松下在价格、交货日期、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对京瓷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尤其是价格,松下每年都要求大幅度降低价格。

对于松下的这一做法,其他供货商都表示强烈不满,并为此和松下争论不休,而稻盛和夫却认为“这是在锻炼我们,考验我们,如果克服不了,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二三流的水平。”

于是,不管松下提的任何要求,京瓷都照单全收,然后自己从各个方面想办法,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削减成本。

终于,京瓷在松下的一次次锻炼之下,各方面的技术都趋于领先水平,所以在京瓷开始面向全球市场的时候,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而当年只知道不断抱怨的那些供货商,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销声匿迹,被历史淘汰了,而此时的京瓷也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关键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真正的强者可能就是能把自己所遇到的事都变成好事吧。

正如稻盛和夫所强调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稻盛提出一个公式: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热情和能力都是从0到100分,而思维方式是从-100分到100分,所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问题的话,哪怕只有-1分,即使再多的热情和再大的能力都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觉察自己的思考模式,养成一种批判性思维,即能认识和克服个人的成见和偏见,有效识别、分析和评估观点及真理假说,进而对所思所为做出理性智慧的决策。如果我们能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即使不会像稻盛和夫那样成功,至少我们也能做个心胸开阔、幸福感满满的人。

所谓幸运也是机缘给了值得的人,顺理成章

王宝强可谓是娱乐圈的一个奇迹,长相不出众,更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在看脸的娱乐圈,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跻身为一线演员,走到了今天。众多群众演员,这么多年却只出了一个王宝强,有人说他只不过是太幸运了而已。是这样吗?

王宝强八岁那年因为看了一部电影《少林寺》,被里边的少林功夫所吸引,决定去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刚开始“要去少林寺学功夫”这个念头遭到了周围人的嘲笑,甚至父母都不理解他,但是他最终下定决心,去了少林寺,这一待就是六年。

14岁那年,王宝强坐火车来到北京,跟几个室友挤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开始当起了群众演员。

有一次王宝强演一个逃荒的难民,剧情是被军官一脚踹倒,连人带筐翻到沟里去。一般的群众演员都是做做样子,不会直接让对方踹,但王宝强不是,他为了能让剧情显得逼真,要求直接往自己身上踹,结果军官的大头皮鞋猛地踹到他的腰上,他忍着疼痛,往沟里一滚,结果他这一行为却被所有人大骂是傻子。

他演过无数替身,身上的伤各种各样,有摔的,被打的,被踢的,每次播出的时候他都会在电视上找自己的镜头,遭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因为群众演员是没有镜头的。

他还喜欢背台词,别人也会笑话他,因为群众演员也是不需要记台词的。

还有一件外人看来更傻的事情,那个时候当群众演员一天只能赚25块钱,但是王宝强却把赚来的钱大部分用来打印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发给那些剧组人员以及副导演。

室友嘲笑他:“就你这寒酸样,大导演看得到吗?没准路上就扔了。”

王宝强不理会他们说的,反驳道:第100张看不到,第101张就看得到呢。

终于在王宝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他终于被看到了。在演《康熙王朝》的时候,剧里有个要说一句话的小太监缺人演,王宝强被推荐了上去,原因是他记台词记得最熟。

电影《盲井》开拍的时候,需要下几百米深的矿井,但是由于有危险,有坍塌的可能,所以男二号临阵逃脱,而这个时候王宝强之前发照片的效果出来了。那个时候王宝强正在工地上搬水泥,导演组给他打电话,要他第二天去试镜,就这样王宝强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可能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他漫长群演生涯的一小部分,这其中的辛酸苦楚也许只有他一个人深有体会,可是仅仅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些,都足以让我们为之钦佩—他的执着,他的努力,他的不放弃,也足以配得上他今天取得的所有成就。原来幸运不过是老天把机缘给了值得的人,他们的成功顺理成章。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人生中所谓的运气是存在的,可是也只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其中一个部分而已。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被命运善待,拥有一份好运气,如果没有,也希望我们能在所谓的“不幸”中学会坚强和乐观,保有一份超脱命运之外的淡然和豁达,并努力将生命中那些灰暗的日子照出亮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