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见,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不挑刺的人

2019-07-31   二丫的小窝

打破偏见的哪吒,为何如此吸引人

今年最火的影片莫过于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4天就破8亿票房,连续两天刷新动画片单日观影记录,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很多人不禁问:为什么一部动画片居然能有如此吸引人心的力量?

我想大概是影片传递的主题吧:打破偏见,做自己的英雄

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堪称经典,哪吒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但与老版的《哪吒闹海》不同,新版《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科能量珠,一颗灵珠,一颗魔丸,元始天尊安排徒弟太乙真人下凡,将灵珠投在李靖未出生的儿子身上。不料太乙真人师弟申公豹从中做坏,将灵珠换成了魔丸,所以哪吒一出世就成了一个小魔童。

天生神力,哪吒一出生就砸墙毁屋,四处调皮捣蛋,差点还伤了人,孩子们从大人口中听说了哪吒出生时的事,叫他妖怪,甚至拿臭鸡蛋、烂菜叶扔他。

申公豹对哪吒说:“你生就是魔丸”。

被众人的误解和偏见激怒的哪吒说:“你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做个妖怪给你们看。”

哪吒开始变得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调皮捣蛋,祸害人间,哪吒的命运也在一点点趋向魔丸的方向。

不过跟旧版中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悲情结局完全不同,相较于旧版哪吒父母的绝情,新版哪吒父母始终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给予他全心全意的爱,即使面对孩子的误解,父亲的爱丝毫没有动摇,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

当所有人都觉得哪吒是魔丸降世,而讨厌、排斥他,把他当怪物的时候,他的父母始终站在他这边,父亲甚至骗他:“你是灵珠降世。”

正是在这样爱的滋养下,哪吒没有在作恶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而他也终于觉醒,意识到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自己说了才算

我想之所以这部影片大火,最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我们很多人的一个痛处: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受到别人偏见的伤害,比如纹身的人都不是好人;抑郁症的人就是矫情;小地方出来的人就是没见识;单亲家庭的小孩心理都有问题......

正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体验着虽布满荆棘,却也独一无二的,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总会有不被别人认可的地方,我们也有无法理解别人的地方。

异性恋很难理解,其实同性恋只是有着和自己不同的性取向而已;

外人很难理解,那些所谓的看起来不般配的婚姻,其实被当作弱的一方有着不为人知的优势和付出;

正常人很难理解,一个简单的社交对于社交障碍患者居然有那么大的恐惧;

......

打破偏见,之所以如此被大众认可和热议,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别人的成见伤害过。

偏见,像一把利刃刺痛你我的内心

  • 对女性的偏见:好女人就要安分守己,相夫教子,以家庭为重

前段时间张泉灵被记者问到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时,瞬间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很坚定地亮出自己的态度:“我要明确告诉你,我很讨厌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女性的偏见。”

接着她说:

你为什么好奇这个问题呢?因为你觉得应该平衡。

你为什么从来不好奇说:“你为什么不跟姚明去打篮球?”因为你觉得我不需要达到这点。

我特别好奇,你们采访男性企业家的时候,会问平衡性的问题吗?

面对张泉灵的反问,记者尴尬地笑了笑,说:“也会问。”

“你问过谁,他们怎么回答的?”

面对张泉灵的追问,记者只好承认:“他们是母亲居多,母亲承担这个角色比较多”。

张泉灵最后说:“这个问题其实是给女企业家加了另外一层要求,就是你不仅要管公司,而且如果你不管孩子的话,你就不是一个好妈妈,这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评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相较于从前的围着灶台和孩子转,现代女性不再将自己束缚在婚姻家庭上,婚姻也不再是女性证明自身价值的唯一指标,更多的人开始从多方面去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007年,哈佛出现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她就是德鲁~福斯特。

而在她之前的上一位校长因为公开发表歧视女性的言论而被撤职,有人认为选择她是因为她是女性,以此来平息上一任造成的恶劣影响。

而她对此的回应,体现在了她的就职演说中,那句话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

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消除社会在多方面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但是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表达,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相信有一天当再谈到男女平等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就像是在说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一样。

  • 对抑郁症的偏见:抑郁症的人就是矫情,想开点不就好了

深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随机选择了一些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测试内容是读一段类似这样的文字:

“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现在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的陪伴我。”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有一个男人,当他读到“爱了一个少年......”的时候,控制不住笑了起来,问还要继续读吗?

不光是他一个人,所有人读的时候,都毫不例外地笑了,之后,他们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既然这么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太年轻,一看就是没有经历过生活”

“你不想学习,我还不想工作呢”

对于看似稀疏平常的发牢骚,所有人都觉得是无病呻吟,谁不是在负重前行,被生活的重担压着往前走?同样的社会,你承受不住,只能说明你矫情?真的是这样吗?

接下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所有人由刚开始的不屑陷入了后来的沉思。

当一个男人读到“当你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已经走了,我熬过来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他低下了头,陷入沉默。

原来他读到的是哥哥张国荣遗书里面的内容。

那个说“那就分了算了”的女孩,她最后读到的是“请理解我的挣扎和无奈,原谅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见” ~~sienna赛娜于2013年2月16日自杀离世

那个说“太年轻”的女孩,读到的是“我知道我会这样做,是因为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 ~~ 张纯如,2004年11月9日自杀离世,时年36岁

原来,他们读到的所有文字,都是抑郁症患者生前所写下的。

他们在自杀前其实尝试发出自己的求救信号,但是却被大家视为矫情、无病呻吟,不但得不到需要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还要承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我们内心的成见成为了推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的助力。

愿我们都能被温柔相待,也能以同样的共情同理他人

不管是对于学历、年龄、出身、性别......偏见无法被彻底的消除,偏见的存在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一方面,当别人对我们用异样的眼光对待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充足的信任自己,支持自己,不受对方的影响,同时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优秀,通过努力,使当初的偏见不攻自破;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平等的眼光对待与我们有差异的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生,即使做不到理解,至少可以做到不贬低,不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

愿我们终有一天活在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