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衣哥”那样受尽欺负的老好人,后来怎么样了?

2020-04-23     陈妍妈妈

1、

这两天“大衣哥”朱之文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关于他家大门被两个陌生人用脚飞踹的新闻,相信已经有不少人看到过。而且那人还嚣张地说“没事,他不管我。”

结果也真如他们所料,“大衣哥”对“私闯民宅”的人不但不反击,反而挤着笑容跟他们合照。

只是由于过程被其他人拍下发到网上,这才引起了事件的一步步发酵。

其实这已经不是“大衣哥”第一次被人欺负,自从他出名之后,他所在的那个村子,全村上下都在吸他的血,且没有人说他一句“好”。明里让他为集体捐钱修路做基建,私下里几万几十万地找他借钱,还明目张胆地不还。

短视频火了之后,更是全村总动员,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抱着孩子的妇女,都以拍“大衣哥”的日常为生。只不过是同一个村住着的乡亲,却个个像寄生在朱之文一家身上的蛀虫。

可是这样的一个村子,“大衣哥”朱之文为什么还不舍得离开呢?看到这个新闻,肯定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样的想法。

以“大衣哥”现在的收入和能力完全可以去任何地方安居乐业,为什么要年复一年地忍受村民无尽的盘剥与吸血。

有人说是“大衣哥”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不太同意。“大衣哥”同村的那些人文化不见得比他高,却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替“大衣哥”说几句公道话。

2、

“大衣哥”是善良,但是每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无一不反应着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大衣哥”善良的背后,或许还有一些他自己也说不清的情结。

我的老家也在农村,而且还是那种所有人家都沾一点亲的村子。

爷爷建国初被招进外地的工厂上班,算是早一批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他每个月发钱发粮票就寄回家来,所以哪怕是最困难的那几年,我家的情况也比村里其他人家好一些。

我爸爸因为参军的契机,转业后分派到市里工作,成了那个村里第一个,也是他们那一代唯一一个跳出农门的人。

爷爷退休后回到村里住,因为知道他有退休工资,村里人便隔三差五地来借钱。爷爷从不回绝,借完也不去要,只是记在自己的账本上,好知道自己每笔钱的去向。他自己却非常省,曾经有过45天只花一块钱的记录。其他出力的忙就更不用说了,谁家有事都叫爷爷去。连盖房子筛黄沙、和水泥这样的零工,也不放过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我爸虽然没有直接在村里为大家服务,但村里哪一家进城都没少来找他办事,他也是一边出力一边贴钱。

可两代的人尽心尽力,依然捂不暖村里人的贪心。

爷爷去世后,老家的房子空了一阵,村里就有人翻进我家院里,看到什么有用的就拿。爸爸回去看到东西少了,明知是被别人拿了,也没有证据。

(老房子的照片只找到这一张)

后来房子年久失修墙体开裂,便想要在原地翻建房子,所有的手续都办好,村里有人领头出来阻挠不让建,理由是我们家在城里有房子。直到我爸答应把拆除旧房、翻建新房的工程都包给领头的人做,才算罢休。

那个领头的人,不仅工钱比别人高,工时也动不动要多记。其他什么香烟茶水也当是不要钱一样连吃带拿,当着我爸的面跟别人说,反正他们家有钱。

后来因为我爸嫌他铝合金门窗价格报得太高,材料又不好,没答应把门窗交给他亲戚做,所以在我家铺院子门口路的时候全家过来闹,不让铺。

现在我爸常年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的老农民。村里的那些人,沾不到其他便宜,便时不时地到我家的菜地里顺手牵羊,专挑新鲜瓜果蔬菜摘。弄得我家养的狗一听到他们家大门响动就会叫。我爸听见也只当没听见,明知道他们在外面偷菜自己却不好意思出去说。如果不巧撞上了,他们也会很理直气壮地说家里没下饭的菜了,摘点回去吃吃。

以上所有的人,按辈分我都要管他们叫一声“大爷”(大伯的意思),都是从小跟我爸一起长大的人。

因为农村业余工程队的能力有限,做工时又马虎,所以房子建好后不到一年,墙皮就开始脱落,门窗还会渗水,所以现在就只能一边住一边修。

其实家里原来的计划是翻建个平房,以后回去能有个落脚点就行,但我爸一定要翻建两层楼。说实话我特别不理解我爸,为什么退休后要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花在翻建老家的房子上。还要“花钱找罪受”地白白被村里的那些人坑。

房子进宅请客的那一天,表姐告诉我,我爸喝醉了拉着她的手说,他把我爷爷留给他的祖产守住了,总算是对得起祖宗。

那时,我突然有一点理解我爸了。

3、

如果说大衣哥离不开村子是因为文化不高,但我爸,作为一个见过一些世面,能读书看报,正经单位退休的人来说,又是什么理由让他一定要回到那个从小生活的地方呢?

因为童年的美好记忆,才让故土难离吗?

根本不是,那些人从小就一直欺负我爸,因为他们家里的兄弟多,我爸家里除了他之外,其他都是姐妹。那个年代的农村,谁家里男丁多谁就厉害,可谁也想不到命运的机缘巧合,居然让我爸留在了城市,有了体面的工作,体面的人生。

“大衣哥”也一样,以前他是全村好吃懒做的反面典型,谁能想到相貌平平的他也能靠唱歌赚大钱。

人最眼红的就是不如自己的人,混得比自己好。所以他人对我爸和“大衣哥”的“恶”,始于人妒忌的本能。

但是面对这种“恶”,可以回避可以反击,为什么要一而再地容忍呢?

我爸退休的第一年,疯了一样的四处找工作,每周都跑人才市场,就想找个看门大爷的工作去做,可一直没如愿,他便觉得自己没用了,头发一下子全白了。直到爷爷去世,他回到老家开始当农民,春种秋收,看着地里一茬一茬的粮食蔬菜开花结果,那种收获真的让人很有成就感。种的粮食和菜可以给家里吃,吃不完的还可以送亲戚。那种久违的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觉又回来了,让他欲罢不能。


(我爸干活时的剪影)

“大衣哥”也一样,如果不是在熟悉的人面前,不是在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面前,出名根本毫无意义。所以不是“大衣哥”离不开那个苛待他的村子,而是他需要留在村里人的肯定和需要里。村里的路是他的名字,村里的幼儿园是他捐的钱,他一个人养活了全村所有的人。

4、

不可否认我爸和“大衣哥”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但如果是仰赖着别人的肯定和需要,才能建立自我价值的人,他们的善良就会变成被人拿捏的软弱。

至于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从小在原生家庭里就没有得到过父母,尤其是父亲的肯定。

爷爷年轻时一直在外地工作,我爸跟他交流的机会很少。之后我爸十几岁就去了部队,他们父子生命中的交集真的是屈指可数。

爸爸给我讲过唯一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是小时候他看到爷爷去赶集回来,篮子装着买来的菱角,便忍不住想偷吃。可是当他翻开盖在篮子上的衣服,才发现菱角早就被爷爷吃了,带回来的是菱角壳。爸爸非常失望,不仅馋嘴被抓了个现形,还被爷爷数落,说想吃什么将来等自己赚钱有的是机会。

在爸爸的眼里,爷爷并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在人生道路上给他的建议少之又少,任由他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可是为争着一口当年吃菱角的气,爸爸自从十几岁离家之后就再没向家里伸手要过钱,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打拼白手起家。可即便他做得再多,爷爷那样老一代的父亲,也不可能当面夸奖自己的儿子。所以爸爸终其一生最想获得的是爷爷的认同,甚至爷爷去世之后,他依然那么执着地想要焕然一新地翻建房子。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大衣哥”,也能说得通。

二三十年前,唱歌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多么不务正业的奢侈爱好。想来“大衣哥”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认同,所以现在出了名的他才那么想得到村里人的肯定,想将来有人会夸老朱家的“三大嘴”(村民给朱之文取的外号)也能有光宗耀祖的一天。

不要觉得我爸和“大衣哥”这种年纪一把的人,还迫切想要获得父母认同的想法很幼稚。范伟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叫《求求你表扬我》。

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年人,求记者登报表扬自己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卧病在床,视荣誉为生命的劳模父亲,圆一个“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儿子被人表扬”的心愿。

接受现代育儿观念的父母,都知道“赞扬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关于如何表扬孩子,可以参考之前推送过的一篇文章:求求你表扬孩子吧!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其实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同样都需要他人的认同和表扬,尤其是那些从小很少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

都说人年纪大了,就变成了小孩,所以现在我慢慢能够理解我爸了,只要他高兴,想做什么都无所谓。能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的,也不要扫他的兴,多鼓励他多肯定他。

看到“大衣哥”家里大门被人飞踹,自己却还想着大事化小,虽然替他生气,但站在他的角度,也能稍微理解一点他的想法。好在踹他家大门的人已经得到了惩罚,人善人欺天不欺,真要是把老好人逼急了,后果也会很严重。

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理应善良。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那些得到过父母表扬的孩子,不会再由他人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再为了一句夸奖,就把对他人的善良建立在自我牺牲的痛苦之上。

图片来源:朱之文相关新闻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PS:

这是2020年发布的

第14篇原创推送

人到中年的我们,

上有需要人哄的“老小孩”,

下有气死人的“熊小孩”,

所以有时也要夸一夸自己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1QJrHEBfwtFQPkdXt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