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内卷”,家长在“鸡娃”,还有人关心孩子能不能交到朋友吗?

2021-04-14     陈妍妈妈

原标题:时代在“内卷”,家长在“鸡娃”,还有人关心孩子能不能交到朋友吗?

01

“内卷”是时下热度非常高的一个词,为了方便理解,我这里就不再解释“内卷”的起源和本义,只取用它最通俗的意思,即泛指群体之间不断的激烈竞争。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块蛋糕以前每个孩子都可以吃到,但现在要求是每门考前三的孩子才能吃到,这样就加大了孩子吃蛋糕的难度。你考90分,我就得考95分,到最后每个人吃到的蛋糕并没有增加,但是却增加了孩子为吃蛋糕挣扎的无力感,这就是“内卷”。

对于家长来说,“内卷”更像是一种焦虑。因为现在优秀的孩子实在太多,你家孩子已经是全班前10名,但全年级只有前50名才能进重点。所以你家报了三门辅导班,为了超过你,我家就得报五门。家长这么拼,说到底就是为了确保孩子将来能够考上好大学。

这种焦虑会影响孩子吗?当然会。对内影响孩子的情绪,对外影响孩子的社交。比如,有的孩子交朋友不再是因为聊得来,而只是因为对方成绩好。而有些孩子则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成绩不如自己的朋友身上,所以便渐渐疏远了他们。

02

都说世间万物皆可“卷”,可是没有人知道“内卷”的尽头在哪里,即便是那些不停地“鸡”孩子“内卷”的家长,也不敢肯定上了好大学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既然“内卷”本身是一个社会学术语,那它一出生就注定要跟每个人的社交生活产生联系。而所谓的“鸡娃”,则是父母转嫁自己焦虑的一种方式。

就算把孩子“鸡”到了大学,到头来还是会有找不到工作,圈层降级的可能,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不管是“鸡娃”还是“内卷”,最后的落脚点依然是,孩子将来要如何生活。

孩子一旦陷入了“内卷”式的竞争,便会很快发现,世界上没有最优秀只有更优秀,无限循环地加入“内卷”只会加速消耗孩子的热情和能量,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心力去愉快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感连接呢?

但不是说,只要孩子参加竞争就交不到朋友,其实只要家长不刻意营造“内卷”的氛围,不无故干涉孩子的交友,孩子是有能力处理好友情和竞争之间的关系的。

比如,最近在儿子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就很有意思。

儿子跟我说,他想报名参加学校里的跳绳比赛。

儿子有点胖,平时也不太爱动,所以他提出想参加跳绳比赛,我还挺意外的。他告诉我,每个班各有男女生5个名额,老师在体育课上进行了测试,跳得最多的孩子一分钟才跳150个左右,他觉得以他的实力也可以挑战一下。

儿子跳绳的最好成绩是一分钟156个,但已经有好没练过了,所以我觉得希望并不太大。而且据他说,他最好的朋友正好在第五名,他想跟好朋友一起参加比赛。

起初,我并不支持他报名,因为害怕他没被选上,或是发挥不好心理受到打击。即便是被选上,也会挤掉好朋友的名额,这样可能会影响他们俩的相处。

可是他坚持说,没被选上没关系,比赛失败也不怕被同学嘲笑,而且还特别强调说,就算是他跳得多抢了好朋友的名额也没关系,这只能证明跳绳他比好朋友强,但好朋友也有很多其他方面比他强。如果只是因为自己跳绳比好朋友多,对方就不高兴的话,那么他们两个人也就不会成为好朋友了。

既然儿子已经做好了决定,并且愿意承担结果,我决定放手让他为自己一搏。

事情的结果是,儿子真的代表他们班去参加比赛了,比赛当天一分钟跳了130多个,他们班总成绩年级第四。事后我才知道,他能去参加比赛,不是一次就报名成功的,而是后来在复活赛上才突围成功。他好朋友虽然名额被挤了,却做了一个在集体赛中甩长绳的人,也算是参加了比赛,两个人皆大欢喜。

从老师前方发回来的视频上,我看到儿子跳得真的不算快,胜在连续没有停顿。而且一个小胖子甩着绳子,即便脸上肚子上的肉微微颤动,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就冲他抓住机会拼尽全力这一点,我就非常感动,感动他对自己清醒的认知,也感动于他不惧挑战的勇气。

儿子说,他跳绳的时候同学们都围在身边看,他从没有过这种被全班密切关注的体验。特别是稍微跳得慢一点时,同学们就拼命地喊“加油、加油”,他听了就有一种拼了命也要跳完这一分钟的感觉。

其实,我并不在乎儿子得了第几名,甚至不在乎他参加了什么比赛,我在乎的是他在这个“内卷”的时代,选择用什么方式跟他人相处,是友好良性地竞争,还是只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我更在乎通过这次比赛,他能够体验到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一直跟着他,让他记得被人关注,被人鼓励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03

家长一想到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被“内卷”,难免就会产生焦虑,家长一焦虑,免不了就要“鸡娃”。但“内卷”产生的前提是社会群体,简而言之就是“人”,只要有人的地方,竞争就会必然存在。事实上“内卷”的初衷并不是帮我们选出那个最优秀的人,而是帮助我们每个人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一样,拼尽了全力,终究也只能做个普通人,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再普通的人,也值得拥有各具特色的精彩一生。正如儿子告诉我的,他跳绳比好朋友厉害没关系,对方也有很多地方比他强。

当然,“内卷”给家长孩子带来的焦虑,不可能只通过我的这一篇文章就消失不见,家长还是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知道,人生的路不只是眼前的那一条。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作为父母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做:

  • 1、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为自己的得失进行竞争难免陷入“内卷”,而代表集体参与竞争则会获得群体的力量。因为大家一起做事的时候,通过对方的“加油”可以获得大家对自己努力的认可,会让自己更有干劲和团结力,自然也会有更好的结果出来。

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人多力量大”,连动画片《七龙珠》里的孙悟空,每次也需要全世界每个人把“气”借给他,才能打败最终的反派大BOSS。

  • 2、教孩子看重过程,看轻结果

既然竞争在所难免,那只要孩子拼尽了全力,无论什么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是没有获得理想的回报,努力的过程也会为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

所以结果不理想,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让他们自责,把他们推到“为达目的背弃朋友不择手段”的那一边去。

  • 3、把孩子努力的样子用语言表达出来

孩子哪怕有了一点点进步,也要告诉他,这会让他知道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而感到安心,并变得更加努力。

我在看到儿子跳绳的视频后告诉他,“看到你为了比赛这么努力练习,实在令我刮目相看!”儿子听了有种惺惺相惜的感动。

其实人在不顾一切地努力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对不对。如果有人能告诉他有了进步,那就会让他看到胜利的曙光而更有自信。那么竞争的本质就会从无休无止的“内卷”,变成“有希望的奋斗”,并以此推动人际交往良性的互动。

“卷”还是要“卷”的,因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次拼尽全力不留遗憾的青春,但是当“内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做才能既获得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又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才是家长和孩子更大的人生课题。

END

PS:

如果您也有育儿心理、情绪的相关问题,欢迎关注微信公号:陈妍妈妈,留言进群讨论。

作者介绍:陈妍,爱看各类电影,喜欢观察小孩,吃瓜亲子关系,提供育儿内容。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uWw0XgBDlXMa8eqry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