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快慢班是教育公平的毒瘤?我同意

2019-08-29     超人爸爸说教育

眼看又要开学了,很多家长揪心的是,孩子要参加快慢分班考试了,也有可能,有些学校已经完成了分班考试。

针对快慢分班,当然了,为了躲避教育部门的检查,还有很多打擦边球的说法,重点班,实验班,火箭班,但内容实质都一样,把学生按成绩分班。

讨论仅就义务教育而言,快慢班,当然是教育公平的毒瘤,这是我的观点。

支持分班的,理由无非是:分班是因材施教,分班可以最大化教学资源,不分班是让学霸迁就学渣,下面我们来分别议一议。

利益相关声明

我中学是在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上的,而且当时按成绩分班,非重点班的学生还要交钱,所以我是分班制度的受益者。

我孩子还小,短期还没有分班的可能。

之前在发表一些观点的时候,有些人见不得和自己的观点不同,曾经攻击我说,你要么手眼通天,要么不是学生的家长。

我要是都手眼通天了,还用得着这么辛苦的码字吗?真是醉了。

快慢班这个话题可能引起很大的争议,所以利益相关声明放在最前。

首先,教育到底要不要公平?

很显然,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需要。

学习成绩暂时比较差的学生,有没有和学习成绩暂时比较好的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权利?我认为答案仍然是肯定的,有。

那还分什么快慢班?

快慢班是因材施教吗?

先要搞清楚因材施教的定义。

据百度百科: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典故,首先出自于《论语·先进篇》,大家也都听过很多次了,在这里,就不厌其烦的,再说一下:

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可以看出,无论是因材施教的定义,还是因材施教的典故出处,指向都很明确,所谓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长处短处等个体差异,进行差别式教学。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差的老师,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好的老师,用50种方法教50个学生。这个说法的精神和上面论语记载的故事大致相同,我认为这才是因材施教

请问,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用一种方法,把一种知识同时传授给50个学生,能理解的,就说这孩子聪明,划到快班,不能理解的,就说这孩子反应慢,划到慢班,这是因材施教?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显然这已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定义和基本初衷。

还有的观点说,分快慢班是对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呵呵,如果这个最大化利用,是以牺牲、抛弃一部分人为代价的利用,那么这个最大化,不要也罢。

分快慢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受益者首先是学校,其次是教师,再次是可能被分到快班的学生家长。

第一,先说学校。

把学生人为的分为快慢班,对于学校来说,投入成本最小,而见成绩最快,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一种方式,至于被分到慢班的学生是不是被抛弃,是不是因此受到了伤害,形成了心理阴影,我想,学校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

第二,再说教师。

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省很多事儿,可以只备自己的课,而不用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上面说的,可以简单机械的,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甚至多教几个班教几百个学生都可以,理解了就是聪明的,划到快班,不理解,就是反应慢,划到慢班。

教师根本不用像孔老夫子那样,还要动脑子去分析每个学生的异同,去考虑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哪个学生能接受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需要考虑自己怎么教,至于学生能接受多少?管他呢,接受不了就分到慢班不就行了?省事多了。

第三,快班学生家长。

就像支持分快慢班的家长,攻击那些反对分快慢班的家长都是差生家长,都想让快班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不进步一样,我认为相当多的,虽然不是全部,但不少快班学生家长实际是在追求教育特权。

我以前曾在不同的地方,遇到过两个人,他们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每每痛骂不已。我曾问过他们,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反应如此强烈?

他们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如果我是贪官,我也要贪,还要贪的更多”,我愕然。细想一下,其实他们痛恨的不是贪官,也不是贪污腐败,他们义愤的原因,也不是公平正义,他们是愤愤不平,恨那个享受特权的人,不是自己。

在任何环境,每个人都想享受额外的特权,这是人的欲望和贪婪本性所决定的。我也想每天一个字不写,头条给我发个10万8万的,可问题是我没有这个特权,头条也不会给我这个特权,也不会给任何人特权。

思来想去,人的一生中,能够堂而皇之,能够起码表面看起来公平的享受特权的阶段,算起来,也就只有上学的时候分快慢班了。

看起来,他们的理由都很冠冕堂皇,什么因材施教(刚才已经批过,快慢班不是因材施教),什么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实际掩盖的,都是想追求教育特权的目的,有时可能他们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了这一点。

成绩好的学生呢?

即使按成绩分了班,那么一个班里,第1名和第50名,差距大不大,他们之间谁迁就了谁,谁拖了谁的后腿?

当时在我们班上,学的最快的也仍然超过老师半学期。我们既没有拖累他,他也没有去迁就我们的学习进度。大家各学各的,各安其所。

如果一个学霸,只能跟随老师的节奏,只有分在快班才能学快,那就枉称“学霸”。

以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u-l3WwBJleJMoPMeQ_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