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源于德军在一战中失败之后的不甘心,本来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该发挥出绝对的影响力,至少在阻止德国的复仇过程中,应该有很大的作为才对。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捉摸,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爆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英法联军对德军一再妥协,而英国和法国本身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仓皇应战之下产生了大溃退。英法之所以这么胆小怕事,要追究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就是在一战中被打怕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沁重机枪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与火炮不一样的是,这种人类历史上第一款能够连续射击的重机枪,是直接面对面对目标进行扫杀,加之当时进攻的队形还是比较老式的密集冲锋,从而使该武器收割生命的速度更快。打了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先后武装起来6500万人,总的伤亡约3000万人,而且其中的1000万是直接死亡(数据存疑,在此不做争论)。战场基本上是男人的舞台,这也导致了战后欧洲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与重机枪的广泛使用直接相关。
马克沁重机枪相比于当时的步枪来说,射程更远、射速更快,两个人即可操作,一个人专门供弹药、另一个专门瞄准击发,杀人效率非常高,加上马克沁重机枪独特的水冷式设计非常适合阵地战,除非是打光了弹药,否则该机舱能够持续无限制的射击,一百米的阵地上只要有2挺马克沁就能组织起死亡火力。
据统计,为了达到更高的作战效能,当时德军的每个步兵团配有6挺马克沁重机枪,整个步兵师则配备72挺重机枪,在战时还能得到更多的加强。本来重机枪直接扫射冲击中的步兵就可以了,但是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却向火炮射击学习,创造出了“超越式”射击的战法。这种方法说起来也不复杂,使用的是抛射的原理,抬高重机枪的射击角度,使之能够对更远处的密集队形,进行远距离杀伤。
通过实战的总结,德国人知道,只要马克沁机枪的射角低于80度,就能保证射出去的子弹不进行翻滚,从而保证了子弹能够更好的击杀目标,这一射击距离甚至能够达到4000米,使步兵在战场上机动的距离大大增加。在进行超越射击时,德军采用齐射的方式,效法榴弹炮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按照制定的齐射作战方案,统一瞄准角,向目标区域抛射子弹。由于子弹速度很快,弹药又比较密集,当时步兵的匍匐、卧倒、以及挖掘散兵坑等防炮击的方法,均无法免疫机枪的射击。
重机枪进一步抬高射击角度还能用来防空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最终德国失败了,但从整体来看,英国和法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马克沁重机枪超越射击的模式加大了英法联军战场的伤亡,使得战后这两国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仅英国就有200多万姑娘嫁不出去的缺口,而那些因受伤伤残、毁容的老兵,也时刻警告这个国家不要轻易参战。这也造成了英法两国普遍的厌战情绪,因此对于德军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国家能拖就拖,不断的向德国妥协,反而促成了二战的扩大化,英国和法国也深受其害,后者直接被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