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杠军迷的编剧不是好导演,军事科普依然任重道远

2019-09-05   军事a马妍

一个不杠军迷的编剧不是好导演,国内近年来军事体裁影视剧虽然不少,但是难出精品,这其中恐怕除了没有好的剧本,更是因为服装、道具、化妆等影视剧从业人员对于战争、对于军事知识的极度匮乏造成的综合结果。在最近播出的《陆战之王》电视剧中,我们又看到了如此拙劣的剧本编辑和五毛钱特效,好不容易被《战狼》、《红海行动》勾起来胃口的军迷朋友们在这部剧面前彻底吐了。

开篇的一场空投主战坦克的戏,小编已经吐槽了很多,但显然本剧可以吐槽的点还有太多,例如显示坦克状态的显示屏上,赫然标记的是德国的豹2系列坦克,更可笑的是俯视图是显示的豹2A6,侧视图显示的是豹2A4,虽说不是军迷的普通人基本上看不出来这个点,但是这找图片的剧务也是够无知的。还有同样也是这个画面中,坦克乘员居然戴着夜视仪,这就真的奇了葩了,坦克那么狭小的空间,一个坦克乘员不戴坦克帽戴什么夜视仪?也不怕磕了碰了什么呀?更何况坦克本身就有更大更强的夜视仪,乘员有必要自己戴个夜视仪么?要知道坦克本身的夜视仪是可以与车载计算机连接,自动计算射击参数的,乘员自己戴夜视仪怎么去计算射击参数?在坦克两项比赛中驰骋的96A难道还需要乘员自己估算射击参数么?真的是滑稽加无知。

作为一个专业军迷,小编还是不能忍受编剧对于军事知识的匮乏和对百科的迷信。虽然说老百姓对于坦克、装甲车、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几乎没什么分辨能力,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普通人冲着轮式步战车大喊坦克来了的笑话,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对于影视剧就没有高水准制作要求的理由。回想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候的电影真的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不论是我们熟悉的《地道战》、《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等老电影,就算是那些年动乱的年代制作出来的电影如今再看依然能感觉到其对于服化道的讲究。

国产电影尤其是军事体裁电影的巅峰,小编以为应该是当年的三大战役,虽然由于年代原因,三大战役中出现了81杠突击步枪、59式和T-34坦克、初教六教练机、54式榴弹炮,但依然从剧情安排、服装选择、台词脚本、摄影场面、道具仿真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至今我们还能从其他电视剧中看到截取三大战役片段的时候(最著名的就是亮剑,大量引用了淮海战役的镜头)。

既然提到了亮剑,那就也不得不说一下最近十几年来军事体裁相对优秀的好片子,在小编看来,除了大家公认的老《亮剑》、《士兵突击》、《战狼》系列等等,在描写陆军的电视剧中,《沙场点兵》和《突出重围》是难得的好剧情、好道具、好演员组成的好片子,给小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沙场点兵的某一集中,“燕小六”驾驶的坦克抛锚在敖包山口,拆了油泵后跑掉了(注意这个细节),此时对面的众多99式坦克彻底被堵死在了敖包山口动弹不得,进退两难。如此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剧情(其实就是历次朱日和演习中的某个真实故事),才能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才能在多年以后,让观众回忆起这段有意思的片段。再例如《突出重围》中的电磁炸弹,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复杂电磁环境”这类说法,也没有电脑病毒攻击的概念,但是其已经确实存在于电子对抗作战中。这样的理念和真实还原程度,才能让观众觉得想去看,想去了解,想细细品味。

而反观如今的军事体裁影视剧,手雷炸飞机、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人的剧情频出,小鲜肉们在镜头前耍耍帅,摆个酷的姿势就轻松消灭敌人,更少不了浓妆艳抹的美女参与到剧情中,构成了被人痛骂的“抗战烂大戏”、“军服爱情剧”。这些编剧通过意淫无限扩展的影视剧,不仅仅伤害的是军迷们对于军事体裁影视剧的热爱,更是糊弄审核的上级、欺骗投资方、误导青少年、赚取观众眼球的严重错误行为。

所以说,为何我们经常说,军迷不适合看军事体裁影视剧。原因就在于此,不是军迷们爱挑刺,而是不论从剧情还是服、化、道,都经不起观众们的考验,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指望通过烂俗剧情来糊弄观众,通过怼粉丝来提高关注度,纯属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