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上空的雷电王者,单日空战六杀获颁荣誉勋章
原创崎峻战史2021-01-05 17:30:29
(温馨提示:本文约5000字,配图2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P-47“雷电”是二战美军陆航主力战斗机之一,也是当时最重型的单发战斗机,源自2300马力大功率发动机的澎湃动力使得P-47具有优秀的高空性能,凭借高速俯冲和8挺12.7毫米机枪的炽烈火力,P-47可以给任何对手以雷霆一击,但中低空机动性欠佳,航程也略显不足。尽管如此,在性能更佳的P-51崭露头角前,P-47是美军最好的单发战斗机,同时也是一款出色的战斗轰炸机。以P-47的性能特征而言,它并不适合与轻巧敏捷的日式战斗机展开战斗,在军迷通常的印象里P-47的主要作战区域是在欧洲战区,实际上太平洋战场的空战中也不乏P-47的身影,早在1943年夏季就被部署到新几内亚前线,并且涌现出一批王牌飞行员,他们当中的领军人物就是第348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尼尔•凯尔比上校。
太平洋战场头号P-47战斗机王牌尼尔•凯尔比上校。
德州飞将
1911年6月5日,尼尔•欧内斯特•凯尔比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威奇塔福尔斯,1928年从阿林顿高中毕业,1936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取得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的凯尔比并未进入商界打拼,而是投笔从戎,于1937年报名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先后在伦道夫和凯利陆航基地接受飞行训练,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凯利陆航基地,凯尔比在此完成了飞行训练。
凯尔比最初被分配到密歇根州塞尔弗里奇基地的第1驱逐机大队,在第94、40驱逐机中队服役,在此期间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出众的飞行技能,获得提升,于1940年12月被调往巴拿马运河区,担任第14驱逐机中队指挥官,当时驾驶的机型是P-39“空中飞蛇”。凯尔比在巴拿马驻守了一年多,于1942年8月奉调回国,两个月后前往马萨诸塞州韦斯特奥弗尔基地,以少校军衔成为新组建的第348战斗机大队指挥官,这个大队也是美国陆航首批装备P-47战斗机的作战部队之一,下辖第340、341、342战斗机中队。在此后六个月时间里,凯尔比带领手下的飞行员进行了大量适应性训练,熟悉P-47的性能特点和操纵技巧。由于工作卓有成效,凯尔比于1943年初晋升中校。
在驻防巴拿马期间,凯尔比驾驶的机型是贝尔P-39“空中飞蛇”战斗机。
1943年5月,第348大队的官兵们在新泽西州威霍肯登上运输船“亨利•吉宾斯”号,所有人都以为将开赴欧洲战场,直到船只穿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时,他们才意识到未来的对手不是凶猛彪悍的德国空军,而是狡诈难缠的日军飞行员。1943年6月,第348大队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成为首支部署到西南太平洋战区的P-47部队,它们的飞机也于同月运抵。6月中旬,第348大队由布里斯班转场至新几内亚东部重镇莫尔兹比,开始了一线作战,其任务是为己方轰炸机护航,同时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1943年6月,第348战斗机大队的1架P-47飞越新几内亚东部的斯坦利山。
在新几内亚前线,与P-47交手的主要对象是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一式战斗机“隼”,盟军代号“奥斯卡”。就性能特点而言,“隼”与“雷电”是截然不同的对立面,一式战斗机身形轻巧,机动敏捷,非常适合缠斗,主要缺陷是火力贫弱,仅装备2挺7.7毫米或12.7毫米机枪,虽然设有防弹钢板和自封油箱,但脆弱的机身很难承受盟军重火力战斗机的打击。针对日军战斗机的特点,第348大队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充分发挥P-47涡轮增压引擎的优势,爬升到高空对日机发起俯冲攻击,以8挺机枪的密集齐射摧毁目标后迅速脱离,重新爬高占位,尽量避免与日机陷入狗斗,实战证明这种掠袭战术非常有效。
日本陆军航空兵装备的一式战斗机“隼”,盟军代号“奥斯卡”,美军飞行员常常将其与零战混淆。
在抵达前线后,身为大队指挥官的凯尔比并未待在地面指挥所里通过无线电指挥战斗,而是身先士卒,亲自驾机升空带队执行任务。当时凯尔比已经32岁,并且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作为战斗机飞行员来说已算高龄,但在空中他的拼劲和勇猛丝毫不逊色于手下的年轻小伙,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使他很快成为全大队顶尖的空中猎手。第348大队的首次空战发生在1943年8月16日,取得了击落3架敌机的佳绩。1943年9月,第348大队以四机编队为单位,对日军重兵盘踞的威瓦克地区展开游猎作战,正是在这种行动中,凯尔比迎来了首次空战胜利,于9月4日独中两元,击落1架一式陆攻和1架一式战斗机,9月15日又击落1架百式侦察机。9月23日,凯尔比晋升上校。
1943年7月,凯尔比带领的双机编队在新几内亚前线飞行,近处就是凯尔比的座机。
辉煌一战
1943年10月11日,第348大队的大部分飞机都被安排执行护航任务。凯尔比上校不打算留在基地等待部下归来,而是挑选手下技术最好的3名飞行员随他一道进行侦察狩猎行动,第341中队作战官约翰•摩尔上尉担任凯尔比的僚机,另一个双机编队由第342中队指挥官雷蒙德•加拉赫少校和未来的王牌飞行员威廉•邓汉姆上尉组成。4架P-47于7时30分由莫尔兹比附近的瓦德斯机场起飞,在马里林恩机场加油后于9时30分继续飞往威瓦克地区。11时05分,四机编队接近目标区域,凯尔比下令抛掉副油箱,轻装进入侦察航线。当天气候条件良好,晴朗少云,视野开阔。
凯尔比在座机前与地勤人员交谈,作为一名指挥官他深受部下爱戴。
4架P-47先后侦察了威瓦克附近的4座日军机场,收集了日军兵力调动和部署的情报,一路上并未遭遇日军飞机拦截,就在所有人以为这次任务即将波澜不惊地结束时,凯尔比却发现了猎物。当时,P-47编队飞行在8500米高度,而3架“隼”组成的品字形编队在下方2400米处,美军战机正处在最理想的攻击位置。凯尔比毫不犹豫地带队发起俯冲攻击,他将瞄准具锁定敌编队长机,接近到270米距离扣下扳机,8挺12.7毫米机枪一顿爆射,将日军长机打得凌空解体,而日军飞行员没有做出任何回避动作,显然P-47的攻击非常突然,以至于对手未能察觉。另外2架日机分散逃跑,其中1架在试图躲入云层时被邓汉姆击落,加拉赫少校在追击另一架“隼”时与其他人失去了目视接触,于是凯尔比在无线电中约定在返航路线上重新集合。
这幅彩绘再现了P-47在空战中的射击视角,8挺机枪的火力极具杀伤力。
完成攻击后,凯尔比带领余下2架飞机重新爬升到7900米高度,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搜索。就在任务接近尾声时,邓汉姆发现一个大机群出现在海岸附近,36架日军战斗机飞行在大约4500米高度,那是日军第13、68飞行战队的飞机,大部分是一式“隼”,另有数架三式战斗机“飞燕”,后者的性能略好于“隼”,12架九九式轻轰炸机则在战斗机编队下方,飞行高度约1500米。此时,P-47的油量消耗过半,侦察任务已经完成,且对手拥有12∶1的绝对数量优势,凯尔比完全有理由选择规避战斗,但他显然不愿意放弃任何刷新战绩的机会,向僚机发出攻击信号。
第348大队的一个P-47三机编队,凯尔比率领3架P-47挑战36架日军战斗机。
第348大队王牌威廉•邓汉姆上尉,最终战绩16架。
3架P-47按照标准的掠袭战术从高空高速俯冲而下,凯尔比完美复制了先前的攻击动作,一开火就打掉了日军编队长机,接着美机又顺势扑向另一个高度略低的日军战斗机编队。在这轮俯冲中,凯尔比连续击落了2架敌机,僚机摩尔上尉也有斩获。P-47的迅猛突袭打乱了日军编队,剩余的日机慌忙散开,重整阵型,此时P-47已经失去高度优势,又处在大量日机的包围之下,机动性也不及灵活的“隼”和“飞燕”,但凯尔比临危不惧,带领僚机沉着应战,寻找机会借助云层掩护脱离战斗。在交战中凯尔比发现僚机正受到2架日机的追逐,他立即抢占阵位将其双双击落,在避入云层之前他又干掉了一架敌机。经过一番搏斗,3架P-47成功脱险,顺利返航。
彩绘:日本陆军第68飞行战队的三式战斗机“飞燕”。
毫无疑问,10月11日的游猎大获成功。根据照相枪的判读,在第二轮交锋中3名美军飞行员击落7架战斗机,算上初次交火斩落的2架,这次行动总共击落9架日机,其中摩尔2架,邓汉姆1架,其余6架都是凯尔比的战果,包括4架“隼”和2架“飞燕”。凭借此战的惊人表现,凯尔比成为太平洋战场上首位P-47王牌,同时创造了当时美军单次击落敌机的最高记录。根据日军记录当天损失2架“隼”,另有3架受伤,但是两位殒命的飞行员分别是第14飞行团长寺西多美弥中佐和第68战队第1中队长小山繁大尉。寺西中佐是一位资深指挥官,曾是第64飞行战队,即著名的“加藤隼战斗队”的首任队长,他的毙命对前线日军的士气打击极大。
被凯尔比击落的日军第14飞行团长寺西多美弥中佐。
鉴于凯尔比的战功,第5航空队司令乔治•肯尼中将推荐他获得荣誉勋章。1944年1月,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亲手为凯尔比挂上荣誉勋章,他也是美国陆航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战斗机飞行员,而在整个二战中仅有2位P-47飞行员获得这项最高荣誉。由凯尔比创造的单日击杀记录在1944年10月被海航头号王牌戴维•麦坎贝尔以单日九杀超越。1945年1月,P-51飞行员威廉•乔莫以单日七杀刷新了陆航记录。
第5航空队司令肯尼中将(左)为凯尔比(右)授勋,他还推荐凯尔比获得荣誉勋章。
英雄陨落
在10月11日战斗后,凯尔比继续活跃在空战一线,持续提升战绩,到11月间已经累计击落12架敌机。出于保护目的,肯尼将军将凯尔比调到第5航空队战斗机司令部从事管理工作,这个调动让凯尔比很不乐意,他更情愿与飞行员们留在前线并继续上阵杀敌,并寻找一切机会升空作战,提升战果。为了激励部队士气和作战积极性,肯尼将军发起了一项杀敌竞赛,看哪位飞行员能够率先打破一战美军头号王牌里肯巴克创造的26架战绩,凯尔比显然是一位很有实力的参赛者。当然,在追逐个人荣誉的同时,凯尔比对于指挥职责并未懈怠,在他的指挥下第348大队在1943年12月16日至31日有力支援了新不列颠岛的地面作战,因此荣获美军最高团队荣誉——总统集体嘉奖。
1943年12月,凯尔比准备登机执行任务,机身侧面已经涂绘了15个战果标志。
凯尔比拍摄的宣传照片,战果标志已经增加到17个。
1944年3月初,凯尔比的战绩已经达到21架,他的两位竞争对手理查德•邦少校(二战美军头号王牌,战绩40架)和托马斯•林奇中校也达到或超过20个战果,三位顶尖王牌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都力争成为打破里肯巴克纪录的飞行员。3月5日,凯尔比带上两位老练的部下邓汉姆上尉和塞缪尔•布莱尔上尉执行战斗巡逻,他们当时都已经取得了5架以上战果,跻身王牌行列。当天下午,3架P-47飞临日军达瓜机场附近,巧合的是这天上午邦和林奇也扫荡了同一区域,各自取得了一个战果。
1944年2月,凯尔比与赴前线慰问的好莱坞影星约翰•韦恩交谈。
凯尔比驾驶的P-47D(42-22668)“火红的金杰IV”号侧视图,绘有22个战果标志。
在目标空域,凯尔比等人很快就发现了3架正准备降落的日军轰炸机,他们判断是日本海军的九六式陆攻,实际上是第208飞行战队的3架九九式轻轰炸机。这些飞行速度缓慢又没有护航的日军轰炸机在美军飞行员眼中完全是煮熟的鸭子,手到擒来,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第77飞行战队的5架“隼”正从达瓜机场紧急起飞!凯尔比熟练地发起攻击,一个俯冲就将1架日军轰炸机击落坠海。然而,凯尔比却违反了他自己制定的战术准则,在攻击结束后没有立即爬升占位,而是在低空进行水平盘旋!事后分析,他很可能没有确认那架日军轰炸机坠毁,企图再度发起攻击或确认战果,最终急于打破纪录的名利心让他陷入致命的困境。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4年3月5日凯尔比座机遭日军“隼”式攻击的场面。
当那架编号42-22668的P-47D以缓慢的速度完成水平盘旋时,突然遭遇1架“隼”从正横方向喷射出的机枪子弹,邓汉姆察觉到突如其来的威胁,立即调转机头进行截击,以保护长机,然而还是晚了一步,在邓汉姆将敌机驱离前,凯尔比的座机“火红的金杰IV”已经被击中,向丛林坠落!邓汉姆和布莱尔很想确认长机的下落,无奈却被其余4架“隼”缠住,在力战后摆脱追击返回基地,然而他们永远失去了可敬的指挥官。无论对于第348大队,还是对于第5航空队,3月5日都是黑暗的一天,美国陆航在新几内亚战场上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和部队指挥官陨落在茫茫雨林中,凯尔比的战绩最终定格在22架,并凭借这一战绩成为太平洋战场上头号P-47王牌。
凯尔比最后一战的目击者之一塞缪尔•布莱尔上尉,他也是一位王牌飞行员。
实际上,在坠机前的最后时刻,凯尔比成功跳伞逃生,被挂在一棵树上,遗憾的是在空中时日军的子弹已经造成了致命伤,这位“雷电之王”就这样吊在半空中凄凉地告别了人世。1946年,一支澳大利亚空军的搜索队在丛林中找到了凯尔比的遗骸,但直到两年后才确认了他的身份,最终于1949年7月回归故国,入土为安。除了荣誉勋章外,凯尔比还获得了2枚银星勋章、4枚优异飞行十字勋章和5枚空勤奖章。凯尔比的座机垂尾在2001年被找到,目前收藏在俄亥俄州代顿的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内。
凯尔比的墓碑,上面注明他的生卒年、服役军种、军衔及荣誉勋章获得者的身份。
在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内陈列的按照凯尔比座机涂装复原的P-47战斗机,在机身侧面安置着他座机的垂直尾翼。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