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一路高歌猛进,横扫世界劲敌,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战绩。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女排精神又重新被再度提起。80年代中国女排取得了五连冠的好成绩,这种拼搏精神,也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首次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参与体育活动成为国民的生活习惯,这就给了体育产业一个很强的定位。从产业扶植政策上补足足球产业短板,增加赛事供应,体育产业与重大国家战略相结合;加强协会管理场馆运营,落实税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优化体育产业供地,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等等,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体育产业从优发展。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表示,中国的竞技体育全面崛起,举办了很多大型的国际赛事,2008年北京奥运应该说在奥运历史上是最梦幻的一届,绚丽的开幕仪式、高水平的接待、高效的新闻服务等让人津津乐道。我们已经有经验、有能力承办大型国际赛事,但是我们整体体育产业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第一、体育设施建设用地问题。一些体育场馆用地土地产权不清晰,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对体育产业旧地改造和新增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尽快明确体育设施土地产权。
第二、体育产业融资问题。体育设施存在先建后收益的问题,应该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研究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并设立质押贷款的创新,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来贷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解决融资问题。
第三、安保问题。尽管体育赛事靠入座率和票价取得收益,考虑到消防和安保问题不能满足全员入座,比如2万人的体育赛事,实际只能卖1.5万张票,预留的空间用来支持安保工作,如果把安保工作内容统一标准,采取人脸识别取票进场,调高入座率,将节省一大部分成本。
第四、活动场地与青训不足的问题。以中国足球为例,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场上足球运动员发挥的问题,主要是有效的足球人口在册的问题,国外在册职业和业余球员的数量远远比我们多,很重要的就是场地,并不是谁球迷多谁就利好,而是有效的活动场地过少,同样几乎没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当职业选手培养,所以企业、学校、家庭要有浓厚的体育文化和全民参与的氛围和环境
第五、体协行政色彩过浓,俱乐部沦为赞助商的代言。目前体育协会行政色彩过于严重,而国外大多由球迷担任,球迷才能真正懂大众想要看什么样的体育赛事。目前中国很多职业联赛和俱乐部都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附属品,中国哪个产业最赚钱,你看中超俱乐部的赞助方是谁就行了,如果房地产不再那么赚钱,可能俱乐部的名字也会改变。俱乐部应该一门心思长期专注于体育赛事经营,赞助可以,冠名就不必要了,要保障足球俱乐部的独立性。要想让体育产业真正走向职业化和市场化,体育协会制度就要改革,不能是体育总局的一个行政附属产品,而俱乐部要摆脱赞助商的广告依附。
第六、体育赛事和俱乐部收入问题。国内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自赞助商,国外的俱乐部除赞助商还有广告、电视转播权的分成、票房,还有就是球员的签约收入,球员转会价格非常高的,但是国内几乎很少从青少年培养到球星再转会卖钱,俱乐部应该是挣钱的而不是烧钱的,这是体育发展重大问题。
胡景晖表示,体育产业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的好处巨大,促进体育消费,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国民生活方式,那么社会的劳动效率和劳动贡献将会得到提升,居民身体健康,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就会下降,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饮食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年龄也将会延长,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将得到提升。
借助女排精神、借助国家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期望国家真正把体育产业发展起来,让它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