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人节,略微有一些不同。
情侣们因为不能出门,原本的约会旅行,大都变成了“线上观影”。
如果说安利一部适合情侣观看的电影,答案一定绕不过那部经典——《和莎莫的500天》。
不同于其他爱情故事,它的片头附上了这样一段话:
一部似乎是为了吐槽前任,专门拍摄的电影。
一部“骂骂咧咧”了几个小时,最后看哭无数观众的电影。
它用细碎的日常,记录下恋爱中令人崩溃的瞬间。
每一帧画面,都暗含着爱情里的扎心真相。
1
“谁认真,谁就输了”
这是一个有些烂俗的故事。
男主是一个文艺青年,从小便相信“真命天女”一说。
这天,公司里新入职一个女员工,与她互相对视的第一眼,男主就呆住了。
那是一个很招人喜欢的女孩。
她去冰淇淋店打工,店里业绩奇迹般地增长两倍;
每次租房子,房租都能比行情低9.2%;
她漂亮、有趣,更难得的是,与男主有数不清的共同爱好。
音乐、游戏……只要与她在一起,两人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男主很快深陷其中,连做梦都能梦到她的样子。
然而,或许是出于自卑,他始终不敢主动出击。
直到那次,两人在打印间相遇,女孩缓缓走到他身边,略微迟疑后,留下一吻。
之后的剧情可想而知,两人很快牵手、拥抱、最后发展到同居的地步。
一切似乎都顺风顺水,只除了一点:女孩不愿意谈恋爱。
或者说,她始终不肯承认与男主的恋爱关系。
每次,男主以为关系更进一步时,女孩都会提醒:
“我们只是朋友。”
“我没有把这当作一段认真的感情。”
他患得患失,想和她共度一生。
她满不在乎,只求开心就好。
两人之间的距离,好不容易拉近,又被一面透明的墙壁悄然隔开。
“开心就好啊,难道你不开心吗?”
如果说,女孩不在意的态度让人抓狂。
那么后来,她施加的软暴力,就更让人绝望。
相处久了,男主发现,女孩变得愈发冷淡。
他为她精心录制音乐合集,她连第一首都懒得去听;
他陪她逛宜家,想重温从前的心动时刻,她扭头就走;
他小心翼翼,努力讨得对方喜欢。
最后换来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白眼。
“谁认真,谁就输了。”
又一次,两人约会,女孩毫无征兆地提出分手。
不由男主挽留,这场如梦一般开始的恋情,也如梦一般草草收场。
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男主拼命找出原因,却发现,下次再见面时,女孩手上已多了一个婚戒。
新郎是谁?他不知道。
反正,不是自己。
2
如果仅看故事本身,可能会为男主不平。
以至于电影上映多年后,仍有不少影迷在网站上留言:无法原谅女孩的所作所为。
男主的扮演者看见了这些留言,却回应:
“那你还是再看一遍吧。错的是男方。”
“他太自我中心了,他不会倾听,他很自私。”
没错,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是以男主的视角展开的。
女孩在这份感情中付出了什么,她有什么苦衷?
无从得知。
影片里,男主失恋后拉着其他人倾诉,对方先问了一个问题:
“她从没骗过你吧?她利用过你吗?她事先讲没讲过她不想交男朋友?”
女孩说过,而且一开始就讲得很清楚——父母失败的婚姻,让她对感情失去信心。
为什么之后又主动接近男主?
无论如何都绕不过一个因素——喜欢。
重看这段感情,会发现每一次关系的进展,都是由女孩推动的。
相遇第4天,女孩在电梯主动搭讪,男主戴着耳机,态度冷淡;
相遇第22天,朋友替男主向女孩表白,女孩试探性地问他,他一再否认;
嘴上爱得要死要活的男主,一到关键时刻,就畏畏缩缩。
反而是女孩,明明对感情心存恐惧,却往前走了一步,又一步。
后来,两人为什么分手?
一些细节,可见端倪。
那天,两人一起看电影,女孩被荧幕上的情侣感动得热泪盈眶,男主却只是奇怪。
她怎么会哭?
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为什么会被其他爱情感动?
男主不知道,也懒得细想。
又一次,在酒馆约会,女孩拒绝了一个陌生人的搭讪。
那人吃了闭门羹后,不屑地瞥了一眼女孩身边的人:“这人就是你男友?”
男主听到这话,立刻站了起来,一拳头打了过去……
此时,坐在旁边的女孩既尴尬又失望。
失望于他幼稚的心性。
男主可以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怒发冲冠,却听不见身边人的声音。
女孩也曾倾诉过自己的心事。
一天清晨,她主动谈起昨晚的噩梦,那关联着她内心深处的恐惧。
男主听到了,却只是沾沾自喜:“哈,她从没告诉过别人。”
在男主看来,自己是不断付出的那一方。
对女孩来说,她何尝不是走得最累的那个。
影片结尾,女孩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原来我对你,从来就没有信心。”
她不是不想恋爱,只是在等一个人,把她从对爱情的恐惧中拉出来。
终究,这个人,不是男主。
3
一个披着爱情外衣的成长故事
每次看完《和莎莫的500天》,都会忍不住叹气。
本来,两人都有无数次的机会,把这份爱情往回拉一点点。
如果那次争吵后,有一个人敢坦承爱意;
如果女孩为发脾气而道歉时,能把自己的不安感全盘托出;
如果两人分手的时候,男主坚持要做她的男朋友;
可惜,没有如果。
比利时作家埃丝特·佩瑞尔在《亲密陷阱》中写道:
“亲密主要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它涉及自我揭露,还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分享我们最个人和私人的东西——我们的感受。”
把这段感情掰开揉碎,会发现它缺少一个关键环节:深度交流。
影片里,两人都不乏委屈不甘的时刻。
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把这份委屈掩埋,转化为愤怒、冷暴力,施加给对方。
一个“爱而不得”,一个“忍无可忍”。
真正的问题,被他们藏在没有说出口的话里。
詹青云曾说,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
那些不安,本都是正常的情绪。
硬生生将其积压,等有一天失望攒够,才会真的变成噩梦。
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霍思燕公开夸奖自己的丈夫。
她的性子比较直,一有什么不高兴,就会马上说出来。
难得的是,每次说完,丈夫都会立即回应。
一个敢于诉说,一个耐心去听。
方式虽有些粗暴,却有效地促进了感情的正向循环。
还记得电影片头所说:
“这是一个男孩遇见一个女孩的故事,但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的确,这个故事无关爱情本身。
毕竟,决定两人走向的,是主角自己。
影片最后,男主决定振作起来,应聘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于面试区等待时,他遇见了另外一个女孩。
一样的漂亮有趣,一样不乏共同话题。
轮到他面试时,他本想习惯性地挥手走开。
走到一半,却停住。
“面试结束后,有时间喝杯咖啡吗?”
男主终于学会了主动。
这也揭示了影片的真正主题——成长。
每个人都难免有一段痛彻心扉的过往。
不同的是,有人沉沦于回忆,将痛苦无限拉长。
有人则捕捉到了上一段感情中缺失的东西。
“回忆本身,并不值得缅怀。”
说到底,世界上哪有什么命中注定,真命天女。
遇到TA们的关键,是先遇到更好的自己。
告别过去,做好现在。
这大概就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