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你,多与他人发生社交关系

2020-02-17     闲人的闲暇时间


1

今天这篇文章没有风花雪月,咱们谈一谈社交文化。何为社交?两个以上的人因为同一个目的而发生关系交集。

部分人不会社交,很大原因是不懂社交文化。每个人都需要社交,通过它来关联世界。目前都在提倡取消无用社交,本质上来说,社交的最高魅力在于把无用变为有用。

若将视觉放在时间轴上看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无用社交的说法。

在你25岁时以为的无用社交,可能在你27岁时才派上用场。与你发生关系的人,生命轨迹也在不停地变化。从现目前看,或许你们的交集无用,但你无法确定以后同样无用。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朋友,她刚刚转行做医美。那会我觉得没必要社交,反正彼此也不需要。

可现在,她从新人发展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也逐渐感受到了衰老,才真正意识到有一个医美的资深从业者做朋友会多方便。

无用社交本身就是一种社交。

我表妹年初换了一家新公司就职,她平时在公司都会做好本职工作,但从不参加部门的私下聚会。总觉得尴尬又伪善,反正彼此都成不了真心朋友。

不止她,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社交无用。可事实上,半年后她被孤立了。

虽然她的能力依然被公司所认可,但同事们跟她连明面上的亲近都没有了。久而久之,她并没有感到快乐与解脱。相反,她认为那些看似无用的社交其实是有用的。

最容易击垮一个人精神体系的原因之一:在群体工作环境中,却日复一日地独来独往。

很多人参加这类社交不会感到有趣,大家都是装着有趣而已。可为什么还要时不时地参与一下?不过是彼此配合着不捅破那层“我们很陌生”的窗户纸而已,让大家在有意建立的熟悉中,彼此方便彼此。

煽动年轻人排斥这类社交,其实是对成年世界里的身不由己,最大的视而不见。

每个人都要有储备意识,社交是为了储备能关联多少领域的数量。前提,使用剩余的精力,而不是消耗所有精力去维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次,你的个人实力是主。如果主要核心力并不能让你如鱼得水地行走江湖,那你需要借助次要力量。

事实上,仅凭实力就能忽略人际的人,基本很少很少。所以,大多数人都离不开社交。

2

分享几个社交的观点——

第一: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尽量减少明面上的赞美和认同,在如今社会,这种直白的夸奖十分虚伪,社交的第一步就得掩盖虚伪。

多少有点高度的人,内心都反感舔狗式的恭维。

一见面:你的衣服真好看;你的眼睛好漂亮;你的身材也太好了吧……

这种夸赞,廉价。表演痕迹越重,越让人认为你在拉低他们的层次,像敷衍傻子一样敷衍他们。

什么人看不出直白夸奖下的别有用心?不怎么样的人。这类人,也没必要去拉近距离。

与其直白赞美,不如背地里坚持赞美人家。只要次数够多,覆盖够广,别怕传不到对方的耳朵里。这时的效果是你直面夸奖一百句都达不到的。

第二:捧他人做主角。

社交时,偶尔要学会做做陪衬的绿叶,但内心还是得保留红花的心机。

如何捧?适当地明知故问。举例:

你知道对方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在人多时,故意问出来:闺女这次考的是什么学校呀?

她买了一块昂贵的名表,你识货,也故意问出来:这表多少钱呀?

她最近在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样故意问出来:这次的大项目拿下了吗?

自行举一反三。

给他们炫耀和展示的机会,毕竟这种事也不好自己来。等他们的主场结束后,你再根据他们的反应而作出对应的恭喜。

比如,她在回复闺女考上哪所名校时,止不住的喜悦。那你的恭喜,可以适当夸张一点。她在回复手表价格时,轻描淡写。就算内心澎湃,只要她没有表现出来,你的恭喜点到而止即可。

虽然她可能会因为你越羡慕,而越开心,但与此同时,她也会看低你(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儿)——这就是明面上做了次绿叶,内心却保留着红花的心机。

3

第三:允许拜高,但不要踩低。

可以一起奉承圈子里的大佬,但不要一起踩踏圈子里的小弟,做人必须给人给己留一线余地。

社交中什么人最讨厌?说闲话的人。如果大家都在说,你要不要附和,以求合群?不需要。那要不要反驳?也不需要。你最好沉默。

傻子会谴责你,为什么不替别人说话?但聪明人会欣赏你独善其身的分寸感:不与闲话为伍,但又不对抗闲话而惹事。

这属于社交中的灰色地带!不明亮,但也不至于阴暗。在一个圈子里,不应该过分放大个人的英雄主义。看过武侠小说吗,行侠仗义的人,哪个不是在江湖上声名赫赫?无名小卒玩不转行侠仗义。

是不是一定得对踩低这种事,视而不见?不是。若要搭把手,暗地帮助为最佳。帮助他人,却将自己赔了进去,不过是有勇无谋,不值得倡导。

正义这个东西在社交圈里像怕鬼的小姑娘,人多才敢出来。单枪匹马的正义,实在是少。

但我觉得大家应该理解这种明哲保身,谁也不愿意树敌,尤其是被一群喜欢闲话的八婆惦记。能暗地帮助,已算人道。

第四:增加自信,减少自恋。

自信是社交的名片,得随身携带。自信的人是怎样的?不会嘴碎,也不会哑巴。他们开口和闭口,都恰到好处。

自恋的人有个很明显的特质,他们说大多数话之前,都是以“我”而开始。我如何如何,我怎样怎样……反反复复,可没人爱听你的那些事。

在社交中,说自己那些有趣的糗事一定比说自以为的丰功伟绩,更能打开场面。

与老朋友多谈过去:你还记得曾经我们……

与新朋友多谈以后:下次我们约着一起去……

4

第五:社交的真相。

社交是怎么一回事?用感情联系,用利益维系。

和好朋友相处,是私交,不是社交。既然社交,那极有可能与你发生交集的人,都称不上是好友。

虽然如此,我们也要用感情来联系,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表面功夫。但背地里,社交链其实是利益链。

你在社交中喝的每一杯酒,说的每一句话,露的每一次笑……都是利益的驱动。所以,无利益不社交。否则,你白社交,等于真正的无用社交。

通过利益,我们可以去判断哪些才需要社交,从而对不需要的进行淘汰。精致社交等于规划利益。

社交像一张网,你认识的群体应该这样去契合:

1:你没有的,他们有。他们没有的,你却有。

2:你们都有,但很少,加起来却可以大于二。

具备这样的前提,社交才会产出价值。人是不具备完整性的(各方面),怎么办?去社交中进行补充。

连自己缺什么,有什么,都不清楚的人便盲目社交是最傻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什么都没有的人,估计连社交的门槛都进不去。

你优秀,你的社交才有意义。你匮乏,你的社交则是浪费。一无所有时,最该做的不是社交,而是从零到一。

很多人都说社交是廉价的,这句话对也不对。是否廉价,取决于你能从中拿走多少东西。人,终其一生都在与他人发生各种关系,这是群居动物的特质决定的,你想隔绝都很难。

不需要过分抗拒社交,就是个集体活动而已。最初接触时会觉得社交有趣,慢慢的会发现极度无聊,久而久之,越深入越有趣,光是千人千面,就够你看个精彩。

社交不等于生活,它只是生存中的其中一张王牌而已。必要的个人空间必须保留,这是生存之外对生活的尊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t3BUXABgx9BqZZIKE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