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斋中,茶香墨韵书里芳华

2019-07-25   乐想家

一间小小书斋,宛若净土,走进它,便足以抚慰一切疲惫。

在书斋中,茶香墨韵书里芳华,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都悄然刻画。


古代文人好师法于自然,将万物带给他们的神和韵,植入茶香墨韵的小小房间里。

当你走进书斋,就像走进了一个文人的精神空间,而里面所存在的也正好是一种生活品味。

书斋最是养性之所,养性又必属花草。如兰,如菊,如松柏,皆是君子寄托情怀之植物。

古人讲,入香兰之室,则久而受其香。在与美好植物相处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也会发生改变。

长物清怀,游学研艺,便不觉室外深露湿苍苔。人怀清趣,开辟鸿蒙,便但见春如繁花恰自来。



一间小小的书斋,是漱洗尘心的道场。

趣味的清雅与低俗是人所定义的价值,而非事物本身的特质。但评判体系的形成,却往往与自身的修养有关。

先人谈修养,有“居于仁,而后游于艺”之说,“仁”以养性,“艺”可养心。

自然界中的花草林木,其所现之形姿对文人产生了吸引,其所蕴之精神与高士形成了共鸣,古贤们就会将它邀入园内、伴于斋中、请至案上。



‘ 菖 蒲’

菖蒲性喜阴湿,养时多不见日。秋冬严冷,百草烂死,菖蒲却依旧“细如毛发绿毵毵,寂寞无人共岁寒”,纵便风饕雪虐,亦怆然独馨。

《浮生六记》里头芸娘就将菖蒲子放在炭上,然后拿米汤养,成盘后放在案上赏玩。

寒瘦英姿,幽人赏其形也;凌霜傲骨,先贤取其志也。诚如君子修身,任困穷而浩气犹存,历寒苦而贞志不移也。











‘苔 藓’

茶室里那种绿茸茸、碧茵茵的苔藓景象,将陋室景色之雅,环境之清幽衬托得淋漓尽致。突然间,陋室不陋并且充满生机。

娇小的苔藓与中国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上千年的历练,方才有了生命和精气神,有了独立的人格,也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世界。










‘ 文 竹 ’

文竹是具有极高的观赏植物,可放置客厅、书房,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增添了书香气息。

文竹名儿实在好听,人家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竹子太大,也不好搬进茶室,说不准当时看到这个也着实有竹子风骨,于是取名“文竹”。


在书斋中,茶香墨韵书里芳华





‘ 铜钱草 ’

铜钱草,名字倒是一股铜钱丑,貌似与清雅搭不上编。但铜钱草的青翠圆融,临水而生的仙气,倒是让人无所谓其名。








‘ 兰 花 ’

百花界里,出花蕾到花儿开放,快则几分钟,慢则几日,唯有兰开一花,得四时之宜,小巧之身。

兰花宜卧于桌案,淡淡的幽香,常会在你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又在你不经意中飘逸而散,留下的却是无穷的回味和清清的余音。

时代在发展,同时艺术也一定是跟着时代变化着的。

兰草用颗粒植料种植,既保湿又透气,适合兰草根部的生长,这就与古人的植料有别,因此兰盆造型也得变化,变化之中仍然具有文化性。







‘ 铁线蕨 ’

铁线蕨有“小银杏”之姿色,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茶室就显得再合适不过了。

铁线蕨好养活,线条也极美,放在茶桌上也是野雅。








‘ 碗 莲 ’

碗莲,想象在茶桌的瓷碗之中,开出莲花,其素雅之境,方寸之间尽显。

盛夏苦热,碗莲开了顿觉心里凉爽了许多,这也许就是大自然在这个难熬的季节里赏赐给我们精神的补偿。





碗莲的花似乒乓球那么大,超小可爱。她的叶与花大小相似,浮在水盆面上,星星点点。

通过叶茎伸向盆底的泥土里,细细长长荡漾在水中,好似春天里微风吹起的柳丝,花、叶、茎组成曼妙的韵律。

莲是水中仙子,是盛夏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