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十大国粹中,书法名列第一
王羲之《兰亭序》
中国书法
经过千百年来的沧桑流转
成了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
而后世流传到市面上的文物
皆拍出来天价
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4.255亿 嘉德11年春拍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
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锦绣河山
那些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
需要我们传承、借鉴、学习、并发扬光大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
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
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
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
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篆书是一古文字学与书法相结合的书体,其强烈的装饰美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同样可令人获得无可替代的古典美的享受。
篆书,在我国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书中,位居第一,充分说明了它与其他四种书体的关系。亦即是说,其他四种书体均由篆书衍变而来,从中可看出篆书在中国书法(书体)发生、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篆书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永字八法”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仅有“点、直、弧”三者。大多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隶书的笔画方劲古拙,给人一种沧桑优雅的美。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
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
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
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
学楷通脉,乃知其初。
楷萌于汉,兴于魏晋,盛于大唐。
钟繇创楷,二王领军,
太宗弘文,书法取士,欧虞颜柳,
唐楷圣杰,一代新风,万世师表。
后世书家,几欲越唐,呈领风骚。
学楷通静,乃知其功。
楷乃静为,致虚守静,澹泊清心,
红尘滚滚,世事纷纷,作楷入静,物我皆尽。
静乃归根,知常如明。
神似挟飞仙以遨游,志若抱明月而长终。
学楷通法,乃知其势。
人之习楷,其难称最。
楷亦真正,其书如立,法为其规,势为其形。
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钟繇小楷《宣示表》
颜真卿《多宝塔》
欧阳询《九成宫》
颜真卿《颜勤礼碑》
褚遂良《圣教序》
北魏《张猛龙碑》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
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很高。
王羲之的《兰亭序》
苏轼《寒食帖》
颜真卿《祭侄稿》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
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在狂乱中尽显优美。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 》
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
被誉为:
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素材来源:耘庐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