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知青博物馆,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

2020-01-04     五湖四海霞客行



西昌知青博物馆,位于现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月华乡新华村,博物馆地址正是原四川省青年农场所在地,是四川省当年最大的知青农场。该农场于1965年规划选点,1966年元月下旬开始有知青入住,现完整保存当年所建窑洞16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

1966年1月底,陆续有600多名知青来到这个农场。刚开始,大家搭帐篷,睡地铺。两个多月后,窑洞建成了,知青们才搬进了新家。床架和床铺的树干和剑竹子,是知青们从几十里外的山沟里伐运来的。

每个窑洞分上下通铺,从简易梯架上爬上爬下,20几个人彼此关心,彼此谅解,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口角纠纷。那是怎样的一个温暖大家庭啊,尽管生活很艰难,劳动很辛苦,但这一代人积累的财富是仅有的,唯一的。

这些用木头、石头、三合土垒砌起来的简易建筑,经过四十多年风雨仍然伫立在这里。这些窑洞在凉山州是唯一的。说是窑洞,其实它并不是像陕北窑洞那样是在黄土坡上挖出来的,而是用简单的材料搭成的穹顶式建筑。

这里原本有42孔窑洞。最初是为了解决生活、生产及办公用房,四川省青年农场的知青们自力更生于荒滩上自建的。这些窑洞的基础部分用石头垒砌,窑洞墙身和拱顶部用砖砌成,并用三合土勾缝。可是,历经50年风雨,大多窑洞已毁,只剩16孔,成了知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知青博物馆,不仅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历史,更是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把历史故事变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确实能让经历者重温过去也能让年轻一代感同身受。

知青博物馆的设计者,是著名公共艺术家、雕塑家朱成,他也是1966到西昌知青农场的一名知青,在这个农场一待就是6年。“作为公共建筑,博物馆应该有它的精神内涵。”朱成说,“而知青博物馆的精神内涵就是那段火红的青春。”



知青博物馆前的广场,立着朱成特别设计的雕塑。埋入土中的眼镜、十字镐、背架子和覆在其上的鹰影,这样的意象组合让知青们一看就想起那些青春岁月。


背架子、十字镐代表了知青们的劳动场景,埋入土里的眼镜则象征着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历史背景,雄鹰是知青们的化身。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象征着知青们拓垦的精神和对那段艰苦岁月的集体记忆。

走进知青博物馆,旧时光的气息迎面扑来。设计者巧妙地把各种各样的老物件、老照片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让前来游览的人穿越历史时空与青春来一场特殊的对话。



进门处的一个大型铝板蚀刻出来的文字展板。文字分为两个部分:右边一块,是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粗线条扼要地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7年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而左边一块,则是《凉山·西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展厅底层为场景展区,废弃拖拉机、犂耙、扬谷子用的风箱等大型农机具而外,主要采用的是声、光、电等现代技术,以视频、图片对那段历史进行真实再现。大量图片来自老知青们的捐赠。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就像一部老电影,讲述着过去的老故事。


博物馆建造初期,面向全国征集知青文物就受到了很多老知青的“礼遇”。陆陆续续就有老知青们带着自己保存下来的老物件找到征集点,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共计8000余件文物。征集到的展品包括与知青有关的政策、文件、通知、会议记录、名册、报刊社论、文章、插图及其它档案、材料。



知青的日记、照片、书信、学习笔记,有勾划、有批注的毛主席语录学习文件、各种专用票证等;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回忆录、自传、绘画……有知青特色的物品、服装等。




还有大家非常熟知的那个年代的生产、生活用具。






西昌知青博物馆于2010年11月20日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109亩、建筑面积2996.3平方米、展厅面积1634.4平方米、藏馆文物8000余件。开馆第一天,上千知青从祖国各地回到他们的第二故乡西昌,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重话当年的点点滴滴。从戴着大红花敲锣打鼓坐着大卡车来到凉山再到知青们拓土开荒,耕耘播种,伐木造房,修建窑洞,夯土墙,办夜校,以及组织宣传队进行文艺演出等真实场景和实物,再现了从城市青年到农业劳动者的过程。



博物馆众多照片中有一张巫芳安和孙传琪的合影照片。凉山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1963年成都11中高63级学生巫方安、孙传琪主动申请,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南坪公社插队落户。巫方安、孙传琪此举,开创了成都知青到凉山地区上山下乡的先河。


1965年,一篇以《姊妹花开大凉山》为题的文章,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孙传琪和巫方安两个姑娘扎根凉山的先进事迹。全国各地的青年纷纷来信鼓励她们,表示要向她们学习。自1964年起,共有成都知青24312人走进凉山,其中7403人来到西昌。


近10年间,西昌知青博物馆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有力,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知青前来参观,就连部分全国性的知青学术研讨活动也在西昌举办。2012年,央视纪录片《知青》摄制组来到西昌采访拍摄。更难能可贵的是,成都的众多知青,虽然上了年纪,却常常组团来西昌文艺演出,把知青精神融入到歌舞里,回馈给第二故乡西昌。


西昌知青博物馆旅游提示:

游客凭身份证免费参观博物馆;

自驾车导航可到,在西昌城区坐168路公交可到。


旅游小贴士:


西昌知青博物馆为3A级景点,游客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自驾车导航可到,就在108国道旁边。也可以从西昌市区乘坐168路公交车,起点为西昌大成,终点站即为西昌知青博物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WPaeW8BMH2_cNUggq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