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天(2018年10月16日):都江堰-西昌 440公里
今天是我们此次为期39天长途自驾游的最后一天,我们计划上午游都江堰,然后就启程返回西昌。
一早到了都江堰景区门口,买票进入景区。虽然不是假期和周末,天气也不算好,但是游客还是非常多。来成都的外地游客多半都要来都江堰打卡的。严格说来,都江堰是一个实用的工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景点。但它的作用却是任何中国历史上的工程都不能比的。
余秋雨曾经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到都江堰,并对它赞赏有加,推崇备至。他在原文中这样写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浓厚得多了。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余秋雨在游览了都江堰之后,写下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名句。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以前我一直没有搞懂都江堰的水利原理,后来才慢慢明白了它的精妙之处。
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时间,是在秦国统一中国的前夜。当时秦国先已经吞并了蜀地,于是有个秦国大臣就给秦始皇出主意,以蜀地为中转站,然后沿长江东下,抄楚国的后路灭楚。然后就任命李冰为蜀地的郡长,负责经营蜀地这个中转站。
作为郡长的李冰,看到岷江这个祸害,就是要变废为宝。怎么个变法呢?就是从岷江的出山口,就是玉垒山做文章,于是就有了都江堰工程。工程分三块:
第一,宝瓶口。他把玉垒山向西伸进岷江的这一块山尾巴,用人工开凿岩石,给拦腰截断,形成一个向东的分水口,也就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部分------宝瓶口(留在江心的那一块山体,就叫做“离堆”)。有了宝瓶口,岷江一分为二,可以分一部分江水向东灌溉成都平原了。
第二,鱼嘴和金刚堤。但是由于宝瓶口上游的岷江东岸有山(玉垒山),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在枯水期,江水就不爱往东面流,成都平原就仍然得不到灌溉。怎么办呢?那就搞第二个工程,就是沿着留在江心的“离堆”向上游方向,修筑一个几百米长的大堤,这个大堤就叫做“金刚堤”,金刚堤迎着上游江水的头部,就叫做“鱼嘴”。现在一般把这个工程统称“鱼嘴”。从“鱼嘴”到“离堆”之间的金刚堤,等于把岷江水进一步一分为二,西面的原有岷江河道,叫做“外江”;东面的河道,叫做“内江”。其中“内江”有人工导流渠的意思,每年到了枯水期,就组织人工,对“内江”进行掏挖,挖得比外江低,这样,就解决了枯水期江水不爱流入宝瓶口的问题。另外,由于内江被挖得比外江深,那么当丰水季节的时候,江水的表层(清水)会抢进内江;而江水的底层(浊水)就会流入较高的外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泥沙淤塞内江的问题。
第三,飞沙堰。“鱼嘴”工程解决了枯水期的问题,和丰水期的部分泥沙淤塞问题,但还没完。因为还有丰水期可能给内江乃至成都平原造成水量过大的问题,以及剩下的泥沙对内江淤积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都江堰的第三个工程--飞沙堰。飞沙堰实际上是在金刚堤最靠近离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所谓的堰,和堤的共同点是拦水。但其别就在于,堤,必须保证水流不得漫过;而堰,就是又拦水,还又让水能漫过去。飞沙堰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
宝瓶口很狭窄,在丰水的季节,内江的水位必然涨得很高,那么,高出来的水,就全都从飞沙堰漫过去,流回到原来的水道,也就是外江了,这就保证丰水季节大水不至于淹了成都平原;另一个妙用在于,宝瓶口上游内江东岸是“S型”的,大水冲到这里,直接撞到半挡着的玉垒山体岩壁,就会翻滚,下层泥沙翻上来,翻过飞沙堰,翻到外江里。这又解决了剩余泥沙的淤积问题。据说几吨重的大石头都会翻滚过去。
都江堰的三个水利工程,表面看起来都是平淡无奇的,如果不知道其中原理,那游览都江堰或许会令人失望。知道其原理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堪称奇迹。一项工程造就了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而且沿用了几千年,世界独有。
看完三个重要工程,我们通过吊桥走到了玉垒山。这里有禹王宫和当年松茂古道上的重要关口--玉垒关。
出了玉垒关不远就走出了都江堰景区,很快就走到了经过宝瓶口流出来的岷江边上。
中午时分,我们驾车离开都江堰,开始回家啦,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以至于梁哥一不小心就在都江堰市区闯红灯了。
中途在名山服务区休息,吃了点东西并解决了车上仅剩的一个哈密瓜。
下午5点过,我们一行四人终于平安地回到了西昌,结束了我此生中到目前为止最长的为期39天行程近1万6千公里的自驾游。
西藏新疆自驾游后记
回顾此次自驾游,时间长,路途远,穿越了四川、西藏、新疆、甘肃四省、自治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景,吃到了各种各样的美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了自我,收获了愉快的自驾游旅行。一万六千多公里的行程,让我们绕着中国地图的中西部走了一大圈。
(自驾路线图)
加上去年的行程,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的主要路线,我们除了西藏的山南地区,以及新疆中部的和田、库尔勒地区,青海的玉树地区外,我们基本上是走得差不多了。对于2017年和2018年两次西藏和新疆、甘肃的自驾旅行,我还是有很多感触的。
(2017和2018年自驾足迹)
旅伴比景色更重要。由于我们四人是去年一起进藏的伙伴,彼此相处比较愉快,大家在旅途中彼此照顾、包容,分工协作,从不斤斤计较和相互埋怨,保证了旅途中有愉快的心情去享受美景、克服困难。没有这样的旅行伙伴,大家是无法一起和谐地度过漫长39天的旅途的。梁哥以及张姐、朱姐都比我年龄大,但都在积极地做着分内分外的事情。他们三人在凉山来说,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存在了。凉山估计没有人在梁哥这个年龄以及张姐、朱姐作为女性,连续两年进西藏,到新疆,并且两年58天总行程近2万5千公里。他们都创造了属于自己人生的辉煌历史。
合理规划路线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在出发之前规划了40天的行程,并大体细化了每天要走的路线,尽量做到线路合理,少走回头路,看更好更多的美景。在实际的行程中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但总体还是按照之前思路去走。事实证明我们的线路基本是合理而有效的,39天的行程也契合了我们之前的预计,没有让我们留下太多遗憾。而此次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之行,在我们回来后不久就听到了大本营无限期向游客关闭的消息,如果此次我们没有去就将成为终身的遗憾。
多做些功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要经过的地方,都要在网上多了解当地的大体概况,风土人情,注意事项,有什么好玩的和好吃的,这样就不会错过很多美景和美食,也不至于到一个地方还对它一无所知,仅仅是至此一游,这样就叫旅游而不是旅行了。同时,我们在出发时购买了充足的干粮、药品,还有打气泵、拖车绳、防滑板、灭火器、兵工铲,虽然多数都没有用上,但有备无患总是最好的。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更要遵章守纪。为期39天的自驾,我们都能按照当地的限速去行驶,不开斗气车,尽量少走夜路,在西藏和新疆限速特别严格甚至有些变态的情况下,仅在新疆富蕴县和都江堰有两次违章,除了车胎漏气和刹车片问题外,没有遇到大的问题。
敢于挑战和尝试。此次我们选择从317国道进藏,虽然别人都说317比318更难走,路况更差,困难更多,但是我们走完之后与去年比较,感觉虽然317国道确实要难走一些,可是从可看性上来说317比318更好,因为317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对平衡,而318是自然景观更多一些。去丁青县孜珠寺的道路陡且烂,如果不敢迎难而上就欣赏不到令人震撼的美景。
始终怀着一颗感恩和善良的心。此次旅途,我们遇到了很多热心的人、善良的人,两个免费给我们加气的小伙,在库车热心帮助指挥我们倒车的几个大哥,这些人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即使语言不通都在用实际行动传达着友善和关爱,让出门在外的我们倍感温暖和感动。也遇到了在纳木措湖边强卖东西并抢夺我们方向盘的不良青年,还有在特克斯县给我们假补胎的店铺,但这些都是极少数,嗤之以鼻付之一笑后愉快地继续前行。
人生经不起等待。身边很多朋友总在说,等孩子上大学之后,或者等退休之后,或者等孩子结婚之后,到时再好好地出去旅游。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矛盾对立或非此即彼的。机会是挤出来的,路费也是挤出来的。但是年龄和健康却是没法挤出来或者再倒回去的。不趁着年龄还不算大,身体还算健康,精力还算充沛,等到健康渐远,精力不济,美景依旧在,岁月已磋跎。
西藏和新疆之美非自驾不能领略。旅行和旅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深度和广度。西藏和新疆的美景很多都在路上,特别是西藏,可以说一山一美景,一湖一画卷,一弯一惊喜,一寺一心境。没有特别的景点,却处处是看不完的景点。骑行和徒步固然更加深度,却不容易达到广度,只有自驾可以兼顾深度和广度。而且想停就停,想走就走。这是跟团旅游无法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