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追到第七集依旧感动,这就是爱情啊

2020-03-24     独狼映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恩燮做梦也没想到,这话会应验在自己身上。

海媛的表白就像龙卷风,席卷了他的心田。

尽管第六集和第七集隔了一个星期之久,但在追剧时依然闪电般入戏。

林恩燮,我喜欢你。仅仅一句话,海媛其实鼓起了巨大的勇气。

平静的夜晚,柔和的灯光,璀璨的星空,氛围简直就是为了表白营造的。

此时此刻,有天时,有地利,可惜的是,没有人和。

回看这一幕时,忽然闪过一个问题:如果初恋跟你告白,第一反应是什么?

时间是多年以后,空间是熟悉的家乡,你们都还是单身。

隐隐约约间,其实我们能够感觉到,剧中的初恋远远不止恩燮和海媛。

恩燮的死党,海媛的小姨,包括海媛的闺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初恋情结。

从基本态度来看,大约有三种心态。

第一种是死磕到底型,就像恩燮。

可以想见,如果和海媛没有结果,那么书店前辈就是他的结果,即孤独终老。

此话绝非夸夸其谈,结合恩燮的性格和经历,完全有这个可能。

第二种是敬而远之型,就像恩燮的死党。

见到初恋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好可怕、好可怕,他可以在内心深处说无数遍。

但不知怎的,又觉得这对欢喜冤家很合适,不排除在一起的可能。

若真是如此,想来也是怕老婆的命啊。

第三种是相敬如宾型,就像海媛的闺蜜。

从第一集追到第七集,明显感到,每一集的空气里都有她暗恋的情结。

婚姻不幸福的遭遇,更是令其对初恋,怀抱着特别的憧憬。

问恩燮买书,书名也很暧昧,明明可以邮寄,她偏偏要去晚安书店去读。

她知道两人之间再无可能,但内心深处需要这份温暖的念想。

哪怕是见一面,看会儿书,安安静静的,就会很治愈。

最初,我们的焦点会放在恩熙和海媛身上,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忧心忡忡。

但伴随格局的打开,小镇初恋者群像戏,由点及面,越发清晰可辨。

初恋是一件小事儿,但在忘不了的人心中,永远是大事儿。

从群像戏回到主线叙事,男女主角的情路坎坷,反倒极具普遍性。

回望身边的现实,能走到最后的初恋,难度系数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吧。

果然,海媛表白的那一瞬,恩燮是懵逼的状态。

其在后来的日志中提及此事,丝毫没有惊喜,反而是灾难级别的崩溃。

我的宇宙转瞬间停滞,如此说法,很难相信出自于恩燮的心理波动。

不喜欢吗?当然不是。不是想要的结果吗?求之不得。

他的回答就一个字:嗯。然后呢?没有然后。

既不是斩钉截铁的拒绝,也不是十分明确的肯定,而是意兴阑珊,太模糊。

放在感情里,模糊的回应最容易引发误会。

在恩燮妹妹辉的引导下,海媛甚至也接近认为,自己被拒了。

爱情之所以不稳定,还是因为那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一个人的心意百分百确定,另一个人却不确定,等于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

这种尴尬的情境,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

爱而不得的海媛,饭都没胃口了,该有多难受啊。

无辜的小姨直接躺枪。

究其原因,倒不是恩燮没有爱意,还是过去的不堪,牵绊着现在。

相比学生时代的钥匙扣,恩燮消失的那几年,似乎更为重要。

相比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一个人待着更合适。

山中的小木屋看起来很干净,明显是恩燮常常打扫的痕迹。

至于恩燮究竟在这间屋子里,度过了多少个孤独的时光,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从表白的那一刻开始,木屋的存在就和海媛有密切的关联。

所以第七集的标题为:走向小木屋的路。

此间的小木屋是恩燮层层设防的内心世界,属于他个人的绝对领域。

从了解外在的恩燮,到认知内在的恩燮,这是海媛走向小木屋的路。

恩燮突发感冒,稍稍恢复后,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根本联系不到人。

但大家有一个共识:林恩燮应该是上山,山就是他的医院。

海媛的表白给恩燮带来强大的冲击,他必须回到自己的绝对领域。

思考也好,疗伤也罢,总之,他渴望一个人静静地待一段时间。

如果不拥有,就永远不会失去。这是恩燮的认知。

他害怕失去海媛,之前最大的期待,不过是在一个屋檐下静静地看书。

没有信心去接受海媛的爱,所以第一反应仍然是暂时回避,避而不谈。

形式上相敬如宾,心意上死磕到底,真到表白了,就想敬而远之。

初恋心理波动的三种行为模式,在恩燮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

仅仅依靠恩燮自己的努力,很难也很慢走出多年来给自己浇筑的围城。

这时候,就需要果断且勇敢的海媛,干什么?迎难而上。

晚上绝对不能上山啊。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所以没人真正理解恩燮。

只有海媛敢鼓起勇气。

山间夜路,蜿蜒起伏,沟壑丛生,像极了对于心路的寻寻觅觅。

走进一个人内心深处究竟有多难?夜深人静时爬一次山就会深有体会。

对恩燮,对海媛,对彼此,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2J_E3EBrZ4kL1Vi_w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