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年轻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上海先后派出9批1649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在好几支医疗队中,90后医护人员占半壁江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95后”。面对疫情大考,他们冲锋在前,让青春在战“疫”一线绽放风采。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戴倩就是其中一员,请听记者吕春璐发来的报道:
”你这几天有没有按照我说的说你有你有没有吹气球?要锻炼你的肺功能。你有去做吗?“
回到上海已经二十多天,戴倩还是惦记着武汉雷神山医院救治的病人,患者老钱成功ECMO脱机,戴倩也参与了救治,眼下她还会时常微信问问老钱康复的情况。老钱刚到雷神山时,上ECMO之前就经历了几次大抢救,情况不稳定,医护团队精心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戴倩:”护理老钱的时候会在iPad里的里面放点音乐,让他舒缓一下,或者是陪他聊聊天,给他做做下肢的一个肢体的一个复健。在3月30号,我认识他将近一个月的时候,第1次听到他说话,有气无力,但是我很清楚他说了一句谢谢。那时候真的很感动。因为我们的团队的付出没有白费。“
在雷神山,这个27岁的年轻护士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去的挫败,她护理的一名老太太,送进来时还能跟她眨眨眼,可很快病情就急转直下,就是十多分钟的时间,大家用尽全力,老人还是走了,此后,又一位重症老爷爷离世,戴倩跟着护理老师开展遗体护理,这是她的“人生第一次”。戴倩说,她会心痛,会悲伤,但没有过多时间沉浸其中。她会一遍遍反复问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
戴倩:”我其实人是很害怕的,很多前辈会来安慰我我,经历过这么多之后,我会去尊重生命,然后去敬畏生命,患者更要关心他心理的一个呵护,给他鼓励。“
去年12月,戴倩刚刚结束援滇任务返回上海,得知医院要支援武汉,她瞒着家人又一次报了名,2月18日剪短长发、收拾行囊,告别家人,没有豪言壮语,只因为觉得自己是重症医学护士,肯定是抗击疫情一线最需要的。这个在父母眼里还是个没长大孩子的年轻人,穿上白衣,在病人眼里是带来希望的战士,在同事感控护士陈国立眼里,她是可靠体贴的战友。
陈国立:”发现她总是在同一批出舱的人员排在最后,我就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她当时回答,大家其实都蛮累的。就让其他的人员先出,她晚一会出没关系。“
在雷神山医院,戴倩边干边学:感染控制的老师每一次进舱出舱都严格管控穿脱防护服流程,负责血透的年轻党员在透析机边上一守就是七八个小时,没喊过一声累。她第三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8日,戴倩在雷神山火线入党了。她说这是自己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戴倩:”原先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只知道去护理患者的一个护士,到现在我可以从就是除了身体心理上的护理,全方面的去一个护理患者,就像我刚刚学到了ECMO的技术,我后续的会更加进一步的去学习应用到我的临床护理上当中去。“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吕春璐
编辑:盛艳姿
责任编辑: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