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时空】三水滩,让心起锚的地方

2020-04-27     东台时空

  锚,铁质停船用具,一端固定在船上,一端成倒钩爪形,抛到水底或岸上,以稳定船体。起锚,把锚拔起,船只便开始航行。

  这不是在做梦吧?

  阳光、沙滩、海浪、渔船……也许因疫情宅家太久,也许是时空转换太快,歌词中的物象名词景象呈现眼前时,心中涌起欢喜的瞬间,我竟有些许穿越感。

  几棵高大的椰树轻柔地招手;一些孩子和家人在沙滩足球场上奔跑;几对恋人光着脚在细软的沙滩嬉闹。被病毒肆虐过的春天有点寒。虽是四月,虽是周日,来“三水滩”的几乎都是自驾游玩的,海水浴场更没有人敢试水。

  “奔腾入海的黄河水、一泻千里的长江水、潮涨西行的太平洋环流,‘三水’在这里汇集,黄河长江夹带的泥沙经环流顶托,淤积成滩涂,‘三水滩’由此而得名……”

  白色的风车在远处张开翅膀迎风转动,一湾海水澄碧若绸,黄色的细沙在阳光下闪着温暖的光芒,充满南方风情的独特景致让人如置身童话世界。

  来不及听解说,摘下口罩,张开双臂,从海堤上向金黄色的沙滩冲去。

  禁锢已久的心解链起锚。无边无际的“三水滩”,被海风不断净化的空气,再多的人也能保持安全距离,还要担心什么呢?

  “笆斗山渔村旧址!”“中国人民海军起锚地!”“红帆港!”电动游览车绕过海水浴场、沙滩休闲体验区,再乘快艇去“桃花岛”。远远地看到红色船帆雕塑,有年轻人惊奇诵读雕塑上的字。

  不怪他们惊奇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和平年代里,他们不曾目睹,粟裕将军惊天地、泣鬼神的海上指挥作战的风采;他们不曾经历,新四军一师在茅草丛生中热血奋战的艰难;他们不曾真正体味,前辈们愿将忠骨埋沙滩的壮志与豪情。

  码头边停着复制红帆渔船。建造师傅们吃咸菜便给名“咸菜瓢儿”的船极为普通,却参加了30多次战斗,在海上运送军需物资万余吨,粮棉无数,还成为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的指挥中心。

  “日行淮海三千里,风送江南第一舟。”这是粟裕将军特地为自己的指挥船“咸菜瓢儿”提写的对联。

  人们且走且停,不时举起手机、相机留下影像。

  参观新四军一师军史馆、观看“51号兵站”电影……新四军后方医院、新四军榴弹厂、解放军被服厂等文史资料告诉人们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

  岛上有口“东大井”,是地面上挖出的深塘,当年就靠它采集淡水供人畜饮用。静默的已然废弃的井,无声地告诉人们,那些英雄们作为普通人的日常。

  “要让娃儿也来看看!”妻跟我说。

  “真的应当!”抚摸小岛一角锈蚀斑斑的铁锚,我想,无论是孩子还是年过半百的我们,知晓红色风帆扬起的朴素而崇高的信仰,会掂量出生命的分量,在人生的航行中,就不会忘却起锚时的初心与方向。

  潮起一望无垠,潮落一马平川。换乘汽车去“三水滩”观潮台。

  极目远眺,一望无垠的沙滩间,是通向大海的九曲十八弯的如大河般的航道。

  “涨潮还有个把小时的……”浑浊的海水缓缓地向着东南方向流去,渔民边向海里放网,边热情地跟我们聊。他在捕被称作“软黄金”的鳗鱼苗。

  八九根毛竹插在海水里,上面用绳子穿起来,鱼网晾挂在上面,涨潮时才放下。

  “潮头捕鳗苗,前面的人不都捕完了吗?”许多捕捞点排在航道里。观潮台距离海堤近,处于末端。

  “潮水一到,网就要收!不然,猛烈的潮水就会把网崩掉!”

  也许是独自劳作,也许本就朴实好客,渔民说了很多话。要知道,落潮后的水位很低,海风呼呼地吹着,观潮台与渔船上下距离很远,几乎是在喊着对话,很费力的。

  “潮来了!”一波细浪像一条线突然地就从东南方向奔来。刚刚还是向东流的水,就这样神奇地掉过头,奔涌向西。

  潮水一路奔腾。果真,远处的渔民一个接一个地收网,次第有序。

  大自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我站立在高高的观潮台上,思绪万千。

  繁杂世界的多变亦如这海上,有平静、有狂潮,有清澈、有浑浊,有狭窄、有宽阔,有细流、有波浪。步履蹒跚时,来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观自然万物的任劳任怨,世事无常里,重启新航程,就会有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种幸福。

  “三水滩”有很多的锚。也许,是要告诉人们,这是心儿的起锚地吧。

  看到“三水缘”餐厅背景墙上挂着的锚,我想起艾青的诗: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本文作者:单国友

本文来源:帆开弶港

申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Wb5vXEBfwtFQPkdTAWc.html

禁行通告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