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杭州一位爸爸反绑着双手给孩子辅导作业的照片在网上很火。
儿子上四年级,爸爸辅导作业时给他讲题,但是反复讲了几遍儿子还是做错,爸爸火气上来了忍不住就会打孩子。可是打了孩子也没有什么用,儿子照样还是不会。
为了控制情绪,防止气火了伤到孩子,爸爸就想了这么个办法,将自己的手反绑起来。
显然这个父亲已经明确意识到: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打是没有用的,解决不了孩子不会做题的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负责任、勤于思考、会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父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是辅导孩子作业,在教育孩子所有的问题上面,“打”孩子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2、
蔡国庆在录制《你好爸爸》节目时,坦言他曾经指着爸爸说:”我就要当爸爸了,但我绝不当你这样的爸爸。“
因为,小时候爸爸对他太严厉:如果有一天爸爸从学校里听说他跟谁争执了,回到家二话不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严厉的批评或直接揍他。
以至于现在已过不惑之年,他回想起来还是很委屈,童年所有的事情中,这是最不美好的一件事。所以,他这样一个有修养、内敛的人竟然会对着自己的父亲发誓绝对不做他那样的爸爸。
从蔡国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打孩子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久,有多深。
但是,时间进入到2019年,还有很多人信奉”孩子就要打,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如果做错了事情,就要打一顿,以让他印象深刻,再也不犯此类的错误。
是的,这样做也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立刻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是,对亲子关系的破坏、孩子内心郁积的愤怒、委屈、恐惧,是会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
3、
我认为中国式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孩子长大后,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家长会说:“你看,要不是小时候我对你严加管教,你会有现在的成就吗?”
但是,如果你给我爱和自由,说不定我会发展得更好。
如果每个孩子打一顿就能教育好,那教育孩子太简单了:不会做题打一顿就会做了;做事马虎打一顿就认真了;上课听讲开小差打一顿就专心了;玩游戏上瘾打一顿就戒掉了……
无论我们出于多么好的意愿去打孩子,孩子感受到的也只是失去自尊。
尹建莉老师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年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富,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
打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让问题暂时遮掩了而已,可能让问题从表面转移到地下,还可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他感受到的是屈辱和自卑,学到的是粗暴对待人的方式,长期以往会对他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
写作业
4、
我有一个亲戚,今年24岁的男孩,很少与人交流,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饭、上班就是打游戏。
他小时候是一个很正常也很可爱的小男孩,转折发生在他六岁多的那年,他偷拿了同班同学的圆珠笔。
爸爸知道后很气愤,认为偷人家的东西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一定要好好教育他,让他长记性。
爸爸将他一顿猛揍,还强迫他跪在街口向人家谢罪,引来很多围观的人。
可以想象我一手抓虫子一手扛相机的画面吗?
这件事之后,男孩开始沉默,拒绝说话。家人以为过几天就好了,没想到孩子却自此成了一个自闭的孩子,能不说的话绝对不说,只说必须要讲的话。上学后,成绩也不好,跟同学也很少交流。后来只能上了一所职业高中,毕业后找了一份刚够糊口的工作。
长大的儿子成了这个样子,爸爸再后悔也已经晚了。
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
兄弟姐妹在沙发上使用技术
5、
孩子并不是完美的,我们要学着接受孩子的缺点;孩子就是孩子,他要经历犯错误的过程才能慢慢长大;他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不免会有各种缺点。
在对孩子不满意时,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是支持孩子的盟友,而不是要做孩子的敌人。这样一想,你的火气就会减少许多。
愿所有的家长们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做智慧家长,正确管教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