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家门口开了家瑞幸咖啡。
装修洋气,格调高雅,
颇具欧美风。
进去问价,拿铁,15元一杯,而且,头一杯免费。
比星巴克便宜多了!
于是,要了一杯,坐下来,慢慢品,
味道还行,比较香醇。
未料到,火得几乎不能再火的瑞幸,突然出事了!
据说是,业绩造假,涉嫌违规,要罚得倾家荡产!
其实,并不奇怪,早晚的事。
凡是突然升起的新星,升得太快,太邪乎,都有可能出事。
瑞幸崛起,是两年前的事。
2017年底,仿佛突然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成都……一家伙冒出一个又一个“瑞幸咖啡”,
标志是头鹿,背景是月亮,
洋气,高档,很不一般。
一家咖啡店,要想火起来,无非靠两条。
一是味道好,二是价格低。
味道好,并不难——原料,制作,工艺,只要把好关,一般错不了。
问题是价格——又要原料好,又要制作精,还要有工艺,成本是少不了的。
成本花得太多,卖价却又很低,老板咋想的呢?
赔本赚吆喝呀!
这是一般品牌初创时的必然一招。
成本需要20,市场只卖15,亏了5块钱,以后再“找补”回来。
怎么找补呢?
很好办呀——
第一阶段,先把牌子打响,规模做大,再来个大忽悠,把前景说得天花乱坠,赢利模式弄得无懈可击,
接着,就可以开始吸引投资了。
第二阶段,天使投资、A轮投资、B轮投资、C轮投资……一股脑儿,蜂拥而入!
投资者图的什么?当然不是傻瓜,先得估摸估摸,你这品牌,有没有前途,路径对不对,能不能赚钱,最终能赚钱,他才会来投。
明明还亏本呀,怎么会赚钱呢?其实也简单:
第三阶段,咱们一起,齐心协力,把牌子做得更响,规模做得更大,而且,要加大忽悠力度,甚至做点手脚,把效益做得更棒……
得,有了牌子,有了规模,有了效益,有了这三个“更”,那就抓紧上市呀!
此时此刻,咱们绑在一起,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第四阶段,只要上了市,原本10亿的股本,一家伙涨个5倍10倍,那是小菜一碟!
好啦,你不是曾经投了1个亿么?如今市值5亿,岂不赚了5倍!
那就赶紧抛呀!
第五阶段,5亿变了现,再拿去投资,按照这个路子,只要运气好,善于忽悠,再变成25亿,应该不成问题!
多么符合逻辑,多么无懈可击的赚钱模式!
所谓风险投资,说穿了,这是这么回事。
瑞幸2017年12月创立,半年即融资两亿美元,估值10亿美元——创业者和投资者脑子里琢磨的,全是上面这五个阶段。
2019年5月17日,瑞幸终于在纳斯达克上市。
原本,一切的一切,非常圆满,相当如意,投资者可以逐渐变现、撤出,创业者可以继续忽悠投资者,忽悠股民,不断购买,股价不断上升……
一个又一个中国巨富,哗啦哗啦,呱呱坠地!
然而,瑞幸不幸,它遇到了克星——浑水公司。
浑水是美国一家专搞调查的公司,盯住瑞幸,已经不是一日两日,
因为,它发现瑞幸太奇特,太生猛,认定背后必有猫腻!
于是,下了血本,派出人力,全面调查瑞幸!
最后,抛出一个将瑞幸打得稀里花啦而又无半点还手之力的报告!
据说,为了这份报告,浑水派出了92个全职人员,1418个兼职调查员,调查了瑞幸在全国38个城市的981家门店,
而且,每个调查,皆有录像!
11260小时的录像,还能不把瑞幸击垮!
是的,简直无法招架,稀里哗啦,
瑞幸很快发布公告,承认22亿财务造假:
一个在中国大地上迅速走红起来的咖啡神话,
一个吹得涨鼓鼓的气球,
一戳就破,只剩一地鸡毛。
有人预言,浑水干掉了瑞幸,肯定会将目标对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瑞幸呢?
谁知道呢?
也许,只有上市公司老板们心里清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sN2SnEBiuFnsJQVxr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