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说(22)
同名公众号:导演的烟蒂,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
友情提示:本文介绍的技巧从属于价值投资理念,适合长期持股的投资者,短线交易慎入。如果对长期持股仍旧存在恐惧心理,请移步导演说(21)期。
今天本来要去公众号上发导演说第21期,结果发现被别人剽窃了!!!!!正在处理申诉,心好痛。导演决定以后文章先发公众号!
科普
财务有三表,其中最直观最入门的表叫利润表。稍微懂一点基本面知识的都知道要看公司的净利润,但单看净利润买股票和瞎猫碰死耗子没什么本质区别,因为净利润是利润表所有科目中最不具有连续性,最容易被操纵的科目,没有之一。
这里还是要从净利润怎么得到的说起。利润表中,首先有作为增量的收入,其次是减量的主营业务成本(生产成本),然后再减去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然后加上营业外收益,再减个税,得到净利润。如下图:
实际上,企业得到净利润是一个分大饼的过程,这饼如果分的不好,可能渣都剩不下,因此,在分析企业时,剩下多少饼并不值得关注,最需要观察的是粉饼的过程。分饼的过程最主要的变量有3:
1、 营业成本
2、 销售费用
3、 研发费用
之所以列了3个,不是其他科目就不用看了,而是这3个科目是重中之重的意思。之所以是这3个,是因为往往这3个科目的猫腻最多,且波动起来对利润的影响最大。
工业品生产企业,往往定价不会过分偏离成本,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利润构成很大扰动——营业成本往往会跟随原材料价格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研发费用则是因为该科目的界定上存在两种方式,即资本化和费用化,长期来看也会对利润构成巨大的影响,一个研发费用投入巨大的企业,一旦更换记账方式,可能利润能波动50%以上。
然而,相比起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营业成本又显得有些暗淡了。
首先,并不是什么行业都需要大量的研发,往往只有创新药企业、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大。
其次,尽管营业成本具有周期性,但企业往往也会通过诸如套期保值等办法来规避原料价格大幅波动。
结论是,上述两项实际上并不会频繁的跳出来博眼球,其干扰利润的爆发力没这么大。
但销售费用可就厉害了。假设导演我是某公司的老板,今年我收入1个亿,结果我闲着没事干去央视打了5000万的广告,加上其他成本,利润直接被干到了0。于是导演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作死行为,明年我收入还是1个亿,结果1毛钱的广告也没掏,销售费用0。于是瞬间导演的毛利+5000万。。。从这里就可以发现销售费用的一个特点——灵活性。这个特点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较其他科目更频繁、更剧烈。因此,在买入股票的时候,要额外留神销售费用里的小猫腻。
两个案例
这2个例子都是这几个星期陆续追踪各个公司里发现的,由于导演追踪的都是好公司,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滥用销售费用损害股东利益的问题,但仍旧透露出了一些作为我们这些小股东需要额外注意的情况。
浙江美大
浙江美大的销售费用率如下:
浙江美大是一家主营集成灶的公司,集成灶对传统燃气灶有明显的替代效应,算是燃气灶的替代品,因此和老板、华帝也算同行,和火星人、亿田是同质竞争。在这些公司里,浙江美大的销售费用率是最低的(19年3季度14%),因此,净利率则是最高的。浙江美大2019年3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是22%,换句话说,这公司在全行业最低的销售费用率的条件下,获得了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可以这么说,美大这个公司迄今为止的销售费用投放的效率相当高,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占了他体量小的便宜,但仍然无法否认其销售费用对收入的拉动效果很好。因此,现阶段美大正处于逐步提高销售费用率的阶段,伴随着销售费用的提高,收入也会相应提高,而美大销售费用的提高空间很足,因此,未来的收入的增长底气也更足。
小结:美大未来会继续加大销售费用的投放,用于保持、提高收入增速,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另一方面,随着美大销售费用的提高,公司会多出另一个选项。这里先要来看第二个例子。
丸美股份
丸美股份是一家主营眼霜化妆品的公司,公司和其竞争对手珀莱雅的销售费用率走势如下图:
可以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珀莱雅的销售费用率在稳步提升,而丸美的则在大比例下降。我们知道化妆品行业是个强营销行业,就靠着给客户洗脑来收智商税了,因此销售费用的投放具有极强的刚性。那么丸美这一路走低的销售费用率怎么说?继续看数据:
数据不会说谎,伴随着丸美的销售费用率降低,公司的营收增速跑输珀莱雅,却换来了公司极高的净利润增速,这里需要注意,化妆品这个行业,非常依赖销售费用!而30%的销售费用率实实在在低的有些过分。首先今年3季度为止丸美的销售费用率是最近3年最低,其次又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收入没怎么涨、利润大涨、销售费用率大降,三组数据组合到一起可以发现,丸美似乎正在秀财技。
通过降低销售费用率,拉高当期利润,同时带来的负作用是收入的增速降低。
算一笔账,丸美降低了4个点的销售费用率,换来了3个点的净利率(税后),相当于所有未投放的销售费用都换成了利润,转化率100%,利润同比+50%。如果未来丸美加大销售费用投放,可以换来比当前更高的利润增速么?显然是不可能的,销售费用的投放哪怕效率再高,也不可能带来如此高的净利润增速。因此,丸美当前的净利润增速不可持续。如果市场估值是按照其利润增速50%来给,当下50倍PE的话,那么明年增速很可能会直接跌落20%,是不是这估值要从50倍掉到30倍了?甚至更低?
小结:丸美当下大幅降低销售费用率,直接导致增加了当期利润,推高了公司的估值,反过来也是给未来公司的估值预期埋雷。
总结
通过这两个案例,其实可以总结出销售费用率与净利润之间的套路。如下表:
二级市场的估值主要是跟着净利润走的,市场并没有解读利润质量的能力,而销售费用的变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利润的变化,从而带来股价的相应变化。不说这是操纵股价吧,但是这涨跌涨跌如此来去自如,秀财技是板上钉钉了。
因此,从这个规律中我们可以抽取一个买入操作小技巧。在公司优质、估值合理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销售费用率正在提高的公司买入,待公司收入相应提高到某程度,公司降低销售费用,换来极高净利润增速时卖出。
周而复始~完结撒花。
画外音:导演我本人买入时经常参考销售费用的变化,但卖出是真不这么卖哦~因为导演本人的投资原则是——坐等投资法:能不卖,就不卖。
同名公众号:导演的烟蒂,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
结尾再次表示对剽窃者的鄙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k1b224BMH2_cNUgzrU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