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困难?哮病由痰作祟,先得辨明症状

2019-11-08   五行健康辩证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人有过下面这些症状?

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尤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

这些都是哮病的症状。

什么是哮病?

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为什么会有哮病?

哮的病因以痰为主,痰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津液凝聚而成。

痰伏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多种诱因而引起发作。

各诱因分析: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其它如吸人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痰,亦为哮病的常见病因。

2、饮食不当

具有特异体质的人,常因饮食不当,误食自己不能食的食物,如海膻鱼蟹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而病哮。

3、体质不强

体虚及病后体质不强,有因家族禀赋而病哮者,部分哮病患者因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病,以致肺气亏虚,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病后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而病哮。体质不强多以肾虚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脾虚为主。

哮病会有哪些临床症状?

本病呈发作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多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

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引起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是哮病的基本证候特征。

1、发作前或有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

2、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

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几小时或更长。由于感受病邪的不同,发作时病人除具上述证候特征外,还可呈现或寒或热的证候。

哮病反复发作,正气必虚,故哮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脾、肾虚的症状。

中医应该怎样调理?

总体治疗原则:

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故治以祛邪治标,豁痰利气,但应分清痰之寒热,寒痰则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缓解时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但应分清脏腑阴阳,阳气虚者予以温补,阴虚者予以滋养,肺虚者补肺,脾虚者健脾,肾虚者益肾,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至于病深日久,发时虚实兼见者,不可拘泥于祛邪治标,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用。

分证调理方向:

一、发作期

1、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调理方向: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2、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调理方向: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二、缓解期

1、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调理方向:补肺固卫。

2、脾虚

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调理方向:健脾化痰。

3、肾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调理方向:补肾摄纳。

应该如何预防哮病?

补脾可杜绝生痰之源。因此治本可以减轻、减少或控制哮病发作。

哮病的预防,在于增强体质,增强抗邪能力,减少宿痰的产生和避免触发因素对患者的侵袭,以减少发作机会。

1、应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诱发。

2、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易致过敏的灰尘、花粉、食物、药物和其他可疑异物。

3、宜戒烟酒,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甘、辛辣、海膻发物等,以免伤脾生痰。

4、防止过度疲劳和情志刺激。

5、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文中提到了哮病的调理方向与预防,任何症状都应辨证,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 图文内容部分参考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