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是胃热壅盛还是肝火犯胃,或是气虚血溢?

2019-11-09   五行健康辩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致壅闭,故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

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便会造成出血。

今天我们来看看吐血这一病证。

什么叫吐血?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

从上面可以看出,吐血的血是从胃中来的,区别于从肺中咳血,因血从胃中来,故而常夹杂有食物残渣。

《血证论·吐血》说:“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

吐血分型辨证

吐血辨证主要有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三种。

1、胃热壅盛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2、肝火犯胃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3、气虚血溢

指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劳欲体虚,体劳伤脾,或久病体虚,致脾气虚,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所表现出来的吐血,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一类病证。

脾主统血,中气亏虚,则统血无权,血液外溢,故见吐血缠绵不止;气虚,故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虚血溢之象。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辨证要点: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调理方向: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中医应如何预防吐血?

1、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类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煿之品,戒除烟酒。

2、避免情志过极。对血证患者要注意精神调摄,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3、注意休息。

4、吐血量大或频频吐血者,应暂予禁食,并应积极治疗引起血证的原发疾病。

如有相关问题或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 图文内容部分参考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