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好好爱那个家里有弟弟的女孩

2019-12-18     陈妍妈妈


群里的妈妈意外验到了“两道杠”,生还是不生,她有点犹豫,想请群里其他妈妈帮忙拿个主意。

之前看过我文章的亲们可能知道,对于生二胎这件事,我自己是比较排斥的。排斥的原因,是我亲眼看到妈妈40岁生下我弟之后​,我们这个家庭所经历的一切。

当然,我父母的眼界、知识、能力都很有限,也许同样的情况放在别人家,可能会另有一番天地,但就我个人感受而言,我知道生二胎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终究还是迈不过心里的那个坎儿。

恰巧,在群里的妈妈问二胎的事没有多久,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晒了她刚刚出生的二胎男宝,只不过她晒娃的方式比较特别,既不是再为人母的兴奋,也不是对老公的夸奖,而是反复表扬她乖巧懂事的大女儿。

她那句,“一个女儿八岁就学会了怎么爱妈妈”,不由得让我疼了一下。因为瞬间我想到了自己。

老大是女孩,二宝是男孩,是多少父母梦寐以求的二胎组合,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这对于大女儿来说是不是有一点不公平。

“妈妈照顾弟弟那么辛苦,我应该要帮帮她。”、“妈妈身体还没恢复,应该要多休息。”、“妈妈太累了,我来照顾弟弟吧……”越乖巧懂事的女儿,就越会心疼妈妈,就越想要为这​个家庭付出。在朋友的描述中,​她的女儿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心疼的孩子。

我认识这个朋友已经十五年,我们同年同星座,但她却比我聪明能干一千倍,我常常想,如果是我面对她所经历的那些事,我可能已经死过几百次了。但是她的生命力依旧那么旺盛。

她在生女儿时写下那些文字,我仍然历历在目。她说她一个人在产房疼了很久,天气很闷热,心情很绝望。她描写了产房里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弥漫的气味。然而在女儿出生之后,她给家里报平安的电话却是说,“以后有老酒喝了”(过年过节女儿给娘家买酒,是一种风俗)。

这么多年,她一边洋洋洒洒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边把女儿教得很好,她以一己之力,把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本以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生活上了正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却神奇地发现她生二胎了。

我可以理解的一点是,她这么要强的女人,应该多少还是会有,想要一个儿子傍身的想法。我也相信,就算再生一个女儿,她也会好好养大两个女儿。

只是心里对她,我除了佩服,还有点心疼。

更让我心疼的是她的女儿,是那个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转眼就成为了姐姐的女孩,是那个从此在今后的人生里,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父母和弟弟​双重压力的女孩。

女儿出生后,朋友给她起的小名叫“拳头”,意思是以后只能靠自己。这个女儿长到现在,也真的是不负妈妈所望,为她争气。有时我真的宁愿当姐姐的女孩,任性自我一些,能够不要事事都以父母和弟弟为先。因为这样自己不仅​会很累,而且还会一辈子心怀着对妈妈的愧疚和对弟弟的责任。

我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都是跟妈妈一起上班的,因为上班不能带小孩,​所以我跟妈妈上班就是为了去照顾弟弟。任何节假日也不能出去玩,要留在家里带​弟弟。跟弟弟有了任何争执,​所有人都会甩过来一句“你是姐姐”。最悲观绝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毫无价值,因为“连世界上唯一的父爱母爱都要分一半给别人”​。我把心情告诉父母,他们说我是“独食”吃惯了,​说我自私。我全心依赖信任的父母,转眼就变成了“别人的”父母,我为家里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可是谁又能来关心一下我的感受呢?

从弟弟出生以后我就知道,再也没人帮我编喜欢的小辫。自己任何的难过、伤心、困难,在父母和弟弟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至此,我仿佛被逼着一夜长大,心里唯一想做的就是早点挣到钱,早点离开家。

坦白说,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走出这个阴影。我曾怀疑过父母是不是真的爱我,现在我给自己的答案是,父母应该是爱我的,只是​他们给弟弟的爱要比我多一点。

我知道那个叫“拳头”的女孩不是我,我知道朋友把女儿教养得很好,我知道女儿是真心想要帮妈妈分担,但是啊但是,我宁愿拥抱一个快乐而肤浅的童年,也不想痛苦得那么有层次,​那么的深刻。

我虽然自己排斥生二胎,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仍然觉得如果从小能有一两个兄弟姐妹陪伴自己成长,也未必不是坏事。

但前提是,妈妈自己的体力精力要能够顾及多个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妈妈自己从事的行事对年龄要求很宽容;家里要有足够温柔体贴,还帮忙做家务的老公。

最后的最后,如果真的决定要生二胎,而第一个孩子是女儿时,请一定不要让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太大,不然二胎对女儿来说不但谈不上陪伴,还会变相让整个家庭都占了女儿一辈子的便宜,从小到大都要让她以弟弟的利益优先,把女儿养成一个又一个的“扶弟魔”,而唯独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那么巧,生为二宝妈妈的你,家里的老大是女儿,那请在照顾弟弟的时候,一定也要好好爱那个叫“姐姐”的女孩,因为将来她也会变成一个爱孩子的妈妈。


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102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电影爱好者,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

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ID: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讨论育儿话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M90Km8BMH2_cNUgXUs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