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孩子,4大居家小游戏,培养孩子做家事

2020-04-25   鸽子医生育儿

时代向前推进,旧观念要破除,男孩更要学着做家事!美国哈佛研究指出,肯做家事的孩子,长大后收入增加4倍、失业率减少将近15倍,所以男孩女孩都要做家事。0~3岁可从4个家事小游戏培养孩子做家事的乐趣,再渐渐从4大类家事开始,陪着孩子一起做家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特朗曾追踪一组青少年长达10年,发现会做家事的青少年比没做家事的人,长大后收入增加4倍、失业率减少将近15倍,研究结果令人大叹,从小培养孩子做家事的习惯,真的超重要!


不过,曾带过孩子做家事的爸妈都知道,孩子一开始做家事捣蛋的成分居多,常常是帮了倒忙,一两次之后,‘你不要做啦’、‘长大再帮忙’之类推拒孩子做家事的话就出现了,孩子听了几次之后,渐渐地便对参与家事没有兴趣。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做家事?


不逼迫孩子做家事,让他们有选择权,也不可以因为孩子拒绝而生气

任何工作都应该要主动参与、乐在其中,做家事也不例外,当爸妈逼迫孩子时,将减少孩子主动参与的动机,可能连原本已胜任的家事都不愿意再从事;如果想让孩子学习新的家事,可以给予两个选项让孩子选择(一件原本胜任的家事,一件新的家事),并赞美孩子原本的家事已经做得很棒,鼓励他们接受更厉害的挑战!当孩子拒绝时,可以试着以正向方式跟他们说:‘你看!妈妈会做这件家事,超级厉害!我相信你也可以和我一样厉害!’


家事工作并非‘帮忙’,而是全家人共同的使命

全家人应该一起承担合作家事工作,别对小朋友说‘来帮忙……’,应该说‘我们一起来……’,如此一来,小朋友才不会一味地认为做家事是额外的工作而心不甘情不愿。如果小朋友上幼儿园前已经养成照顾自己与分担家事工作的习惯,到了学校也会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的团体生活,并减少老师们的负担,让老师们可以专心于教学,小朋友们也有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一举数得!

4大居家小游戏,培养孩子做家事

0~3岁孩子4个家事小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不仅能让他们增加自我照顾的能力与自动自发分担家事工作,也可以稍稍减轻家长照顾上的负担。


6~12个月

.游戏名称:奶瓶万花筒

.游戏收获:奶瓶抓握能力、增加进食的独立性。

.准备工具:颜色较鲜艳的奶瓶(利用颜色鲜艳的奶瓶,更可以吸引宝宝对奶瓶的兴趣,进而增加宝宝伸手触碰奶瓶的动机)。

.游戏方式:

1.在奶瓶中投入数种颜色鲜艳的小玩具(如小珠珠等)。

2.摇晃奶瓶使小玩具敲击瓶壁发出声响,吸引宝宝的注意。

3.家长带着宝宝的双手抓握住奶瓶并摇晃发出声响。

4.家长逐渐减少对宝宝双手的支撑,试探宝宝是否有自己抓握住奶瓶,如宝宝能紧握,家长即可完全放开。


13~24个月

.游戏名称:独处时间。

.游戏收获:独立性培养。

.准备工具:宝宝喜欢且熟悉的玩具、音乐与专属的游戏空间(安全为最优先考虑)。

.游戏方式:

1.初期:家长可以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让宝宝自行玩耍10~15分钟,如果没有安全相关疑虑,尽量不要干涉宝宝玩耍。

2.后期:逐渐地让宝宝独处玩耍10~15分钟,家长可以躲在一旁观察与留意安全。


13~24个月

.游戏名称:玩具保姆。

.游戏收获: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准备工具:大小玩具数个、篮子或盒子、不同的玩具照片数张。

.游戏方式:

1.建议选择在小朋友玩完玩具之后进行。

2.家长可以先设定一个游戏情境,如玩具保姆把玩具送回家等。

3.玩法一:每次秀出1~2种(或更多)玩具照片,请小朋友在玩具堆中找出后,放入玩具篮中。

4.玩法二:玩具分类,准备数个篮子,将玩具照片随机贴在篮子上(例如,一个篮子上可贴4~5张照片),请小朋友依照篮子上的照片,将玩具进行分类。

5.待收拾完毕后,一定要给个奖励!

24~36个月

.游戏名称:小管家,爱干净。

.游戏收获:家事能力、生活习惯建立。

.准备工具:抹布或毛巾、红色胶带。

.环境设置:家长在桌上、地上或墙壁上用红色胶带贴成迷宫路径、简单的几何图形,甚至也可以贴成数字。

.游戏方式:

1.先从单纯的纵向或横向开始练习;接着再进阶到曲线或几何图形。

2.将毛巾放置在起始点,并带着小朋友的手从起点出发,沿着红色胶带的路径一路擦拭到终点。

3.带过几次后,尝试让小朋友自己操作。

.游戏变化:视小朋友的能力,可调整游戏的难易度,难度等级依序为:站着擦桌子、站着擦墙壁、蹲着擦地板。


4大类家事,带着幼儿第一次做就上手!

家事的种类众多,只要是任何和家中相关的清洁整理事物都可包含在内,不过,幼儿的能力有限,列举以下幼儿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项目,教爸妈第一次跟孩子一起做家事就上手!


一. 擦桌子

训练能力:这种擦拭的动作会大范围的运用四肢,让孩子练习大肢体能力。


1. 给孩子专属的用具

给孩子几条专属于他的小抹布,当妈妈在擦桌子的时候,让孩子一起进行,这个专属的用具能让他感受到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并且认可自己亲身参与的重要性。


2. 从小地方开始练习

不妨先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用餐后的桌面,这种小范围的擦拭当做最初的练习,给他一条小抹布,大人在饭后也整理桌面,做良好的示范,一边带领孩子做擦拭的动作。

3. 用技巧进行大范围的擦拭

小范围的擦拭进行一段时间后,便可开始练习大范围,像是擦桌子、擦地板。不过,幼儿最初还不能清洁得很彻底,妈妈可跟孩子说:‘我从这边开始、你从那边开始,等我们都到中间的时候再交换’,那么,孩子一开始擦得不干净之处也会经由妈妈再次清洁而洁净,而孩子也能练习擦拭的动作,并且享受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当孩子做完时,虽然擦得不干净还是要跟他说,‘哇!你擦得好用力!辛苦你了!’擦地板也可比照同样的做法。大部分的妈妈可能会认为孩子擦不干净,到头来还是得亲自再做一次,不过,两位专家都认为,父母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包容不完美的表现,让他从每次的动作中学习且获得进步。


二. 收纳

训练能力:学会收纳的前提是要知道东西放在哪里,可训练孩子有组织、有系统的管理物品。


1. 将收纳处规划清楚

家中的家事大部分都和收纳有关,让每个东西回到原本存放的地方就是收纳。对孩子来说,可从放他自己的水杯、玩具开始做起,但父母须先规划出明显的收纳处,让孩子知道东西该放在哪。


2. 家长一起示范

若要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懂得把包包放在1个固定的地方,不妨在门口附近放置1个小篮子,旁边也放一个装爸爸公事包的篮子,爸爸一下班就要将包包放在篮子里,示范给孩子看个几次,他自然也会养成把包包放到篮子的习惯。


三. 折衣服

训练能力:小肌肉动作必须够灵巧,同时,手眼协调性佳,才能够将衣服折得整齐,折衣服便能同时训练这两项技巧。


1. 从自己的小衣物‘玩’起

当妈妈在折衣服时,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做,如此能避免幼儿感到无聊而在一旁哭闹。先给他一件自己的小衣服或是小手帕,自己折衣服时,就让孩子在一旁‘玩’衣服,可以带着孩子跟着自己一起折,只要孩子有折的动作,妈妈应口头表示鼓励。


2. 请孩子跟你这样做

‘折衣服’这个动作对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一开始,他会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此时,你不妨跟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小游戏,让他依样画葫芦,慢慢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将一件衣服折好,当孩子明显能将一件衣服折得较为平整时,一定要和他说:‘哇!你好棒!折得好漂亮!’。

四. 摆碗筷

训练能力:摆碗筷除了需要足够的小肌肉能力,以拿稳碗筷之外,更需要良好的逻辑配对概念,以确定需要的碗筷数量。


1. 先确认小肌肉动作发展

在用餐前,能让孩子学摆碗筷、发汤匙,不过,提醒家长,要看孩子的身高是否足够,且小肌肉发展是否成熟。可先让孩子根据人数将碗筷摆到桌上,先让他练习精确的小肌肉动作。


2. 按位置摆放

当孩子能够将碗筷放到桌上后,再进一步训练配对、逻辑的概念。妈妈可以跟孩子说:‘1个人要发2枝筷子,我们总共有4个人,要发几枝筷子?’然后让他思考总共需要多少筷子,并且按照每个人做的位置摆放好,无形中,将数的概念和做家事结合,可说是一举两得! 做家事也有大学问,亲爱的妈妈们,不要再一手包办所有家务事,试着放手让孩子帮些小忙,对他的发展绝对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