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惊醒原因多,先来搞清楚状况

2020-04-18   鸽子医生育儿

你的小孩容易睡觉被惊醒吗?小朋友惊醒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先来搞清楚孩子状况吧!


睡眠阶段分成大脑在休息睡觉的非REM阶段与大脑正在快速运转并做梦的REM阶段,而醒来之前的阶段就落在REM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后睡醒还会记得梦境的原因)。

大人的睡眠分成五个阶段:四个非REM期和一个REM,每一个阶段的长度约90-120分钟。但9个月前的小孩,睡眠仅分为两个阶段:非REM与REM期,每个阶段大约50分钟。等孩子上了小学,每个阶段大约会拉长到90分钟,睡眠周期也慢慢趋向大人的模式。有了时间的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推断宝宝睡觉惊吓的原因。


如果宝宝刚睡不到一小时就被惊吓,就代表此次事件发生在非REM时期。


困惑性刺激(confusional arousal)发生在非REM时期,通常发生在小宝宝到学步期的小孩,宝宝会突然睡一下就开始哭、扭动身体 、躁动不安。


夜惊(night terror)也是发生在非REM期间,夜惊的反应比较大,宝宝会尖叫、大哭、甚至睡觉中突然站起来、梦游,研究发现最早发生夜惊的年纪是18个月,较常发生在3-8岁期间,夜惊的反应比较归咎于神经系统的不成熟,通常爸妈精神系统较亢奋,孩子夜惊的状况也比较多。


发生在非REM阶段的惊吓,宝宝都处于睡着状态,而且不会有记忆!医生建议,这时最好就是让他自己再睡回去,才不会打扰他的睡眠模式;如果把他吵醒,他反而会很困惑,还可能会越变越清醒。

如果宝宝早上或是凌晨突然惊醒,那就是发生在REM时期。


噩梦(nightmare)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科学家目前还不知道为什幺小朋友容易做噩梦,也还不清楚小孩多小开始会做噩梦。


做噩梦和前者最大的差别是会被惊醒(因为REM离醒来的阶段最靠近),而且小孩也许会记得!这时的小孩可能会害怕再次入睡,因此把麻需要好好的安慰一下!


做梦 vs. 做噩梦


脑科学家认为做梦是大脑的预设系统,在REM阶段,大脑会截取今天或过去发生的经历,开始复习、形成并稳固记忆。但做噩梦,可能是过去经验与过多的外在刺激,转变成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所以把妈妈也要多多注意,白天给宝宝的刺激!

大脑妈妈总结


先搞清楚宝宝惊醒的原因,就比较不会手忙脚乱!目前大脑妈妈的小孩才4个月大,主要被惊吓的原因为困惑性刺激,我遇到这个状况的时候,我会先远方观察我宝宝的状况,如果1-2分钟能自己睡回去,我就不理他;但如果他越哭越大声,我就会躺在他旁边,摸他的头、哼哼歌(建立宝宝的安稳睡眠仪式,我会用轻抚宝宝头和用平稳的声音哼儿歌),大约只要花个2-3分钟,让他再次放松,这样也不会吵醒他,宝宝也能安心入眠!大家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