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故事
接诊专家:王清海
患者信息:王女士,65岁,有高血压病史,连续心慌心悸一个多月,最近发作频繁,休息也不能缓解。经门诊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型,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至今未再复发。
问题:房颤会引起中风吗?
王女士今年65岁,去年六月来诊。主诉就诊前1个月起,总觉得时不时会发生心慌心跳,开始没有在意,以为是劳累过度了,心想休息就会好转,没有到医院就诊。最近1 周发作频繁,而且每次发生心慌心跳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有时可达到2-3天,休息也不能缓解。家人提醒她还是到医院看看,是不是患了心脏病?
在门诊脉诊,我发现患者的脉搏明显不齐,听诊心律绝对不齐。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诊断为心房纤颤,并经心电图证实。并做了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心脏射血分数偏低。我告诉她心慌心跳是心脏的跳动节律出了问题,属于心律失常。
该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病史,当天就诊时血压160/95mmHg,心率平均90次/分。自觉疲倦乏力,饮食二便均正常,舌淡白无华,苔薄白,脉沉细促。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型,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中医诊断为心悸病,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给予归脾汤加减,并联合胺碘酮等治疗房颤的西药和降血压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述服药1 天后,心悸心慌症状已经明显缓解,第三天起,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血压也降至正常范围。仍按照此法治疗1 个月,症状未再发,停用胺碘酮,用中药坚持治疗巩固疗效。
去年10月份患者再次发生房颤,但持续时间较短,仅几个小时就转复窦性心律。 患者由于前期治疗效果显著,所以,治疗的依从性很高,积极配合医生,而且主动提出坚持用中药治疗。我就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症状及舌像脉像进行随证加减,定期复诊。至今未再复发。
王女士很担心,听说房颤一定会引起中风,是真的吗?
认识房颤
心房颤动是中老年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产生胸闷心慌等各种症状,而且20%-30%会发生脑梗死等严重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健康。因此,了解房颤的危害及治疗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一、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纤颤的简称,是一种十分常见心律失常。据统计,在60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占1%,并且随年龄而增加。
房颤的发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阵发性,一种是持续性。阵发性房颤也可以频繁发作,最后转变成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心肺缺氧、糖尿病酸中毒等;也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创伤、剧烈运动,酗酒等诱因下发生。
房颤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仅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也有持续几天的。这种房颤如果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且去除诱因,房颤容易转为窦性心律。
持续性房颤的发作多见于比较严重的心肺疾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竭、肺心病等,多由于心肌持续供血不足,导致缺血缺氧,引起心房肌的自律性增高而出现房颤病。
二、房颤的危害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1.心悸。患者自觉心慌心跳,悸动不安,可呈阵发性,也可呈持续性,受情绪、劳累等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
2.诱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当心室律过快,超过每分钟150次以上时,极易诱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3.并发中风。房颤患者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不规律及血液流动的不正常,容易形成血栓,若血栓随血液流动,极易发生脑栓塞,引起中风病发生。
三、房颤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1.转复窦性心律。若是近期新发的房颤,首先的治疗目标就是争取转变成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最理想的生理状态状态,是人体正常的心律。正常心律是指心脏规律而有力的跳动,一般每分钟约60-100次。
2.控制心室率。对于持续性房颤,其转为窦性心律的难度较大,关键是要控制好患者的心室律率。房颤患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心房肌,而心脏泵血的主要部位在左心室,所以,房颤患者如果能够控制好心室率,其对生命的威胁应会明显降低。一般将心室率控制在每分钟60-80次/分左右,就可以了。
3.预防并发症。首先是预防中风。临床上由于房颤引发的中风非常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房颤的治疗,尤其是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一定要预防中风病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心衰和心绞痛。
四、房颤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发作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部分患者可有效转成窦性心律,如胺碘酮等;
2、药物治疗不效的持续性患者,也可采用 电复律或者射频消融治疗;
3、 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纠正心肌缺血、控制血压、纠正心衰等等。
五、房颤的中医治疗:
从房颤患者的临床发病症状及舌脉表现来看,房颤病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的范畴,大多是由于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损伤,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者血脉瘀塞,痰浊阻滞所致, 我们多次应用健脾养血、化痰安神、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转复窦性心律及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良好效果。
结语:
房颤是否一定会引起中风,关键是取决于房颤的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措施是否恰当,有没有采取预防中风的措施等等。只要发生了房颤后做到及时治疗、力争转复窦性心律、控制好心室率、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化痰通脉,还是可以有效的预防中风发生的。
专家介绍
王清海
广东省名中医
博士生导师
羊城好医生
王清海,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中西医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国医大师和陕西中医药大学张学文国医大师。中医基础理论造诣深厚,从事心血管病中医临床研究30余年,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慌心跳、气短、胸闷、胸痛、眩晕、头痛、咳嗽、水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善于运用桂枝、黄芪等通阳益气、行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治疗中医内科杂病方面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著有科普专著《知名中医谈心脑血管着重保健》和主编专业著作《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临床》(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高血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四期。研制治疗高血压药物2种,治疗心脏病药物2种。获得发明专利1项。
文章来源:王清海名医工作室
作者:王清海
资源整理不易
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