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语将不定期的推出独食系列,所谓的独食是指马语一人觅食,觅的食都是马友在账号里推荐的,可能是炖罐,可能是盖浇饭,可能是捞化也可能是牛滑等等,总之,是适合一个人去吃,且还想回头吃的。
众人众口味,每位马友精心推荐的独食可能不适合你也不适合我,马语也仅从个人喜好做个介绍,权作参考。
黄赛英锅边
前段时间,肥猪几个很神秘的在讨论一家锅边店,这家店是仓山马友推荐的,说不输我写的南屿那家,肥猪几个去吃了,觉得真的很好,为了不被我知道,写出来就没得吃,他们几个商量好,坚决不让我知道在哪,分享出来的照片也是进行筛选,看不出地址和店名。
独食记写到现在,资源真的枯竭,城里小店吃得多看得上少,物价这么贵售价这么便宜,怎么可能还早起吊汤讲究质量,很多时候都是勉强打发一餐,不要说写文章发朋友圈都没有兴趣,但这样的店你也不能责备,谁都是为了生存,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对我来说,做的不好吃我不吃就是,除非严重以次充好我才有话说,大家都不容易。
这几个小子一直吊着我的胃口,我要是追问就掉了他们坑,燕子几个也去了,说了卫生不好等问题,我心里就有数,于是乎我就满不在乎的说,那家店我知道,老仓山,卫生环境很差,也是蚬子汤,不会比南屿好,他们果然放松警惕,说漏了嘴,原来这家店就是义序的黄塞英锅边。
92年我在首山路上大学,经常去银行学校劳动技校一带找老乡,义序熟悉啊,可现在我到了义序,已经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好靠导航,有这家店的百度地图。
在一条充斥大量交汇车辆的无名道路上找到了这家店,周六上午九点半,还是人挤人,坐满人,门口停了无数电动车,过一会儿就有开车司机大骂,谁的车挪一下,怎么停的。
柴火灶锅边,我并不觉得它有多么好,福州最早那家学军路柴火灶锅边,我就觉得不过如此,为何用柴火灶?不是怀旧,是因为柴火免费(附近很多拆迁),用燃气花钱,后面出名了,柴火灶倒成了logo,也就不换了。当然,在999家都是燃气灶做的锅边店里,能有另类1家柴火灶,你会觉得与众不同。
如果你在乎卫生环境,那千万别来,我这样不讲究的人已经都是皱眉了,虽然有几位女工忙前忙后,但如果你坐在座位上等,忙的时候基本是没人理你的,你只有自己动手,收银时候报一下即可,会有人故意少报或者不报,老板娘说经常,这么便宜还不给,一大堆骂人词语顺溜而出。
自己动手夹了一块雪里红光饼,没啥特殊,也就那样,光饼是软绵绵的,我不大喜欢。
价格确实优惠,锅边4元,油条三角糕才1.5元,义序就是义序。
不能坐在桌上等,同桌有位大姐,可能也是慕名而来,一直举着手红着脸细声叫来碗锅边,我后来的都吃完了她还没吃上。我就站在灶边上,煮出来的锅边倒在不锈钢盆里,我恶狠狠故意粗着声音用福州话说这里一碗,女工看了我一眼,本来要端给别人的就递给我了。
锅边刚刚煮出来不要立刻就吃,放了一会儿,我先吃桌上油条,等了大概三分钟,汤变浓才吃,确实很好吃,蚬子汤,古早味的,这锅边也只能在这里吃到,到城里店租人工一加,就要放点海鲜卖高价钱,那就不是我们想吃的。
夹骨肉蘸虾油,这夹骨肉是店家用猪头骨和蚬子熬汤时候从煮熟的猪头骨上剥下来的,特别新鲜,只有蘸味素虾油才是正宗吃法。
肥猪几个说三角糕很好,我酷爱吃它,柴火锅边是为了写独食记而来,三角糕是我来吃的主要目的,就别皱眉什么油那么黑,这三角糕要是用新油炸,我一口都不会碰的。
一出锅我就用筷子抢先插了一块走,急不可耐的就照着三角尖来一口,烫的我几乎站起来掀翻桌子,眼泪快下来了。吹啊吹,终于感觉可以了,再试,不错,不过比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三角糕差许多,我原来住在安福新村有家南营小吃店那个大姐炸的三角糕才叫好,可惜现在店没了。
三角糕主要吃酥皮,我用筷子剥了皮吃光,里面就不吃了,这家店三角糕芋头比例低了,几乎没有芋头味,吃过味中味等老店的三角糕,有的还加紫菜,那是真好吃。
我最恨吃到皮软绵绵的三角糕,每一次吃到都觉得对不起三角糕,干嘛要靠的如此紧密,让水汽互相传染,干嘛不能让它们分开一些,这样皮干的快干的硬。
如果时光往回倒流二十年,这样的锅边店福州遍地都是,它的存在只是因为拆迁未到这里,并不是老板有什么情怀,一想起将来有许多东西都吃不到了,我就觉得写这篇文章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