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
8月15日,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杭州垃圾分类的“冲锋号”吹响了。近一年来,采荷二幼在普及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四面出击,落实常态工作的同时深化创新做法。
垃圾房中有奥妙
垃圾房的奥秘:小小垃圾房,五脏俱全。不仅让日常产生的垃圾都有处可去,更重要的,还有有害垃圾的分类和集中处理哦!
对于难以处理的 垃圾,幼儿园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回收,确保这些 垃圾不会进入我们的环境之中。
垃圾分类小课堂
垃圾分类正式开始后,幼儿园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问卷小测试,检验老师们日常所学,填补并扩充老师们在日常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盲区与误区。
垃圾分类进班级
老师们带孩子认识了垃圾桶上的规范标示,让孩子们在更为直观的体验中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不少班级还在教室中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点,以便帮助小朋友们更好的学习分类知识。
桶长新模式
在垃圾分类的工作中,采荷二幼设置了桶长模式,细化责任,将桶长分大桶长、小桶长、桶长志愿者、桶长执法员。
大桶长由园区分管垃圾分类的负责人担任,主要管好垃圾集置点的大垃圾桶,并监督各个小桶长履职;小桶长分公共区域小桶长、食堂小桶长、班级小桶长、办公室小桶长,由相关老师、保洁人员担任,管好各个区域的小垃圾桶;让幼儿轮流担任小桶长垃圾分类志愿者,监督同学垃圾分类投放;采荷中队执法队员担任桶长执法员,定期检查园区垃圾分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