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文化类节目,脑洞开得有点上头

2020-09-05   文娱头版

原标题:这届文化类节目,脑洞开得有点上头

剑走偏锋、越创越新,挺好的。

有时候大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印象未免有些刻板——讲文学的就该素雅,讲文物的就得厚重。

但最近,倒是有那么几档文化类节目,颇有点打破常规、剑走偏锋的意思,不仅不“高冷”,而且用下里巴人的解构方式进行鉴赏,甚至有些片段脑洞开得让人特别上头。

上头方式1:搞笑但不恶搞

8月19号,腾讯视频上线名画真人番《此画怎讲》,这个预计将播30集的节目目前已更新过半。

初看节目简介:选材14幅中国美术史上巅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画,以“古画活起来”的形式,用画中人物的口吻,为观众普及名画鉴赏知识,降低艺术普及的门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古画活起来”,怎么个“活”法?点开节目后——还真是“活”得挺像样的。

片头,镜头徐徐推进对焦博物馆中的名画,名画中的人物渐变成泡面番演员;片尾,演员在结束一期表演主题后,回到“原形”;另外,造型、服化道,各个层面、任一细节也都与名画极其吻合。

不仅“活”得像样,这批真•从画中走出来的人物,还“活”得很时髦。

张萱在作画时,将《捣练图》中这些唐代贵族妇女分为捣练、熨平、理线缝衣三组,《此画怎讲》便顺着这三组将这幅画演绎成三小集。其中,熨平组的leader用着新款的智能手机,捣练组的姑娘经历着996的社畜生活,理线逢衣组的姐妹在和丈夫的怄气中在家里安装了监控,手机全程监视。

还有《果亲王允礼像》中的果亲王,开起了在线直播;《砺剑图》中的铁拐李迫于生计,给剑带货,过程中还拿出了微信收款二维码,扫了一遍,还真能扫出一个界面来……

《此画怎讲》的有趣之处不尽于此,它在内容层面有两大出发点——介绍画作,包括背景、人物、细节;输出一些现实议题的观点,这两点都很值得说道。

比如讲述《果亲王允礼像》的第4、5集,果亲王假借直播,把画中的湘妃竹毛笔、玉如意、上等兰花挨个“吹嘘”,对自己的穿着——金色地云纹的鞋、白玉带勾绦的腰带也一一“炫耀”,其意便是通过这些物件剖析画作细节。

以访谈形式展开的另一集中,就集中输出了许多个人观点。比如说起果亲王就自然不得不蹭下甄嬛的“热度”,对此果亲王进行了辟谣,“史上并无甄嬛,我与皇嫂钮钴禄氏熹妃连话都未曾说过几句,那些个编剧无非是想给本王编排点绯闻”;但同时,果亲王对艺术创作又持有理解态度,“流行文化无需排斥,况且剧中甄嬛的确是赏心悦目”;节目将果亲王营造成当下一些过于盲目自信的富二代,在访谈最后,也适当做了小反转,并以“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是自我感觉的”作为当期主题。

每一幅画作,就如同现今的影像资料,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是记录庙堂和市井的媒介。复刻那个时代的场景,他们正在做什么、想什么,《此画怎讲》就是由这一点出发,延展出了无限的想象力,同时结合现代化的语境,做到文化内容和个人观点输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有时节目过于注重娱乐效果,在一集仅5分钟的体量中,脑洞开得很大,关于画作本身的内容还是稍显单薄;同样是这层原因,导致每一集的质量略显参差不齐,比如《砺剑图》两期,有些明显地“拉胯”。

不过也正如《砺剑图》的名字,像这类文化类节目重在探索、尝试、创新,不断试错,才能越磨砺越精彩。

类似《此画怎讲》的节目其实在今年上半年也有出现——《国宝很有戏》。《国宝很有戏》是一档体验类文博短剧节目,与《此画怎讲》相似的是,节目是让国宝“活”起来,比如首期节目,就以相声方式让铜镜的正反两面“活过来”,通过自身讲述、沉浸式表演展现国宝的价值。

有相似,亦有不同。和《此画怎讲》相比,《国宝很有戏》的体量一集10分钟左右,在表演外,还邀请博物馆领域专家、学者对国宝文物进行专业讲解,集学术性、趣味性、教育意义为一体;而《此画怎讲》的“剑走偏锋”在于纯无厘头以及对现代社会议题的价值输出。

上头方式2:戏说但不胡说

将文化与现实、与当下做结合的不止《此画怎讲》,目前仍在更新的《故事刚刚好》也是这样一档节目。

与聚焦文物的文化类节目不同,优酷播出《故事刚刚好》是一档以张绍刚为主讲人的读书类脱口秀,眼下的第一季主讲《聊斋志异》。张绍刚以说书的形式先讲聊斋故事,再将故事与身边的事产生关联,将魑魅魍魉的性情与当下职场、朋友、婚姻等热点话题做勾连,表达他对现实话题的观点。

比如第二期《局诈》、第三期《沂水秀才》,都是节目播出以来能够鲜明表达出创作思路的一期。

《局诈》,在这样一个“杀猪盘”骗局中,除了“要有识人之明”的谆谆教诲外,还能产生什么感悟?固然,张绍刚首先着眼点在被骗者身上,并抛出“别让痴心成为被骗的软肋”;与此同时,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张绍刚从骗人者的角度出发也看到了一些可探讨的话题(当然并非鼓吹行骗),比如蒲松龄为什么说这个骗人者小程风雅,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都极能彰显它的出世性格、不受世俗牵绊,从这点出发,能感悟出什么?

张绍刚给出的思考是“敢想敢做,人生一大幸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还有《沂水秀才》,这一期并不从整篇故事出发探讨,而是聚焦文中提到的“不可耐之事”,在阐述蒲松龄概括的“不可耐”之后,无疑,任何观众都会有一两点“膝盖中箭”之感。

除了内容外,《故事刚刚好》在制作方面也让人耳目一新。整体的素雅格调,搭配国风动漫,与《聊斋》所呈现的意境十分搭配。《故事刚刚好》的总导演是宫鹏,这位执导B站晚会,担任《中国新说唱》《创造营2020》《我是唱作人2》等节目视觉总监工作的创作者,在《故事刚刚好》中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身长处。

另一方面,《故事刚刚好》的优势在于张绍刚的观点输出,遗憾同样在主持人张绍刚身上。也许是工种问题,主持人更擅长在有多人的场景下串场从而放大节目效果,在单人的场景中,与其说在“说书”,不如说在“授课”,使节目略显单薄;另一方面,节目输出的观点带有过于浓重的个人色彩,但这也并不能算“不足之处”,观点鲜明对于综艺节目来说恰恰鼓励的是观众也能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观点。

总体来说,对于读书类的文化类节目来说,如何找到新的创新方向,不妨可以从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平台的节目中寻求灵感。

结合《此画怎讲》《国宝很有戏》《故事刚刚好》,2020年以来,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方向着实有些出奇制胜——

它们的时长都偏向短、平、快。与过往文化类节目不同,这几档节目的正片就足够适合新媒体传播互动;

它们都与当下进行着深度关联。比如《此画怎讲》《国宝很有戏》的现代化语境,《故事刚刚好》对现实社会的关照;

它们在深入浅出的同时不失内涵。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怎样呈现、怎样包装、怎样娱乐都是表现效果方面的权衡,最关键的是不能让传统文化的“内核”被消散。

要说孰优孰劣,不能妄下判断,因为每个观众get到的点不同;但可以下判断的是,形式多元、百花齐放,对文化类节目创作来说,一定是好事。

-END-

轮值主编:依梧

作者:宵夜

编辑:捉五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