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30日,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2019年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在南师附中举办。六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厅长、局长、高中校长、教师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教育学博士 邵志豪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教育学博士邵志豪做了《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与学校行动》的主题报告。以下为主旨报告主要内容:
我将围绕“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与学校行动”做一些思考和实践的相关汇报,更多内容涉及到的是学校具体如何落地、如何落实。
育人方式是学校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内形成的育人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的统一教育形式。构建一所学校育人方式需要厘清五个问题:第一,人的哲学;第二,时代特征;第三,未来趋势;第四,国家需要;第五,学校文化。
(一)育人方式改革的哲学基石:从全面发展走向自由个性
个体发展的越全面,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体个性发展的越深入,全面发展的水平就越高。在这样理解基础上,新时代育人方式的构建必须包含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人”,通过个性发展使学生成“才”,成为自觉、自由的独立个体。
(二)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特征:从通才专才走向“T型”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的是较高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强调学生个性化培养。
这种T型人才当中,学生培养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知识的深度,横向部分是学生发展的共性部分,满足社会对人的素养要求;纵向部分是个性部分,满足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
(三)育人方式改革的未来趋势:从核心素养到创新能力
未来教育的增长点必然是培养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教育。中国高端教育智库校长会理事长徐启建也谈到了未来10年中国学校教育所寻找的‘新增量’会表现在两个方面:高中阶段突出表现可能是科学高中这一新形态的崛起;而义务教育阶段则应该是非智力因素相关课程的普及。
(四)育人方式改革的国家需求:从实施素质教育走向发展素质教育
从具体上看,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四个方面:第一,从教育目的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第二,从教育内容讲,核心内容是“五育并举”。第三,从教育方法讲,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为立足点,以鲜明的创新能力和个性优长为创新点,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优秀学生。第四,从教育结果讲,为国家储备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学术型中学:新时代学校发展定位
实验性、研究型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特点,学术、创新、自觉、友善是这所学校的发展理念。2017年,学校将“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确立为新时代学校特色发展的定位。面向全体,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东北师大附中坚持发展的“四全”素质教育。学校育人理念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课程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校园里健康成长,成长为学术型学生。
(二)立体发展:新时代学校发展模型
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立体发展模型的长×宽×高组成这个学校发展品质,这些方向能走多远,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原点,就是它的理念、定位和目标。学校提出的坚持教学家办学是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是目标,学术型中学就是定位,指引着学校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型教师培养为核心的持续发展,以制度建设和学术型校园建设为保障的协调发展,以课程建设和学术型学生培育为重点的特色发展,构成学校整个发展的模型和体系。
学术型中学建设的治校方略,就是突出“学术为基、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风为要”,具体实施的策略就是“四位一体”的立体实施模型,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术型学生。
(三)学术型学生:新时代学生培养定位
学术型学生应该具备更强学习力,更强意志品质,更强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具备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能以民族复兴,人类发展为己任。自律、自觉、自信、自由是学术型学生的必备品格,自主学习能力、坚强意志品质、高阶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担当是学术型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知识,会学习;有学识,善创造;有见识,能创新;有胆识,敢担当,这是我们诠释的学术型学生关键特质,对应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需要。
(一)“1248”模式: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附中方案
“1”:一个目标
培养自觉自律,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学术型学生。
“2”:两个要点
第一,全面发展是育人的立足点,面向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优秀学生。第二,个性优长是育人的创新点,面向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
“4”:四项策略
“四位一体”学术型学生培养策略:学科-课程-社团-平台。其中学科、课程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社团、平台以活动为主渠道,为学术型学生培养搭设一个综合培养策略。
“8”:八维路径
与大学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从基础理科,新工科,人文社科,科技创新,语言文学,体育特长,艺术创意,国际理解这八个类别人才培养,为学生搭设一个通向未来的立交桥。
(二)一体化:新时代德育发展的发力点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这一大方向不动摇
学校进行主目标、主阵地、主渠道、主基调、主路径、主标准,横向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主题。
2、抓住思政课程一体化这一关键点不放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学校积极推进课程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教材体系一体化建设,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
(三)扎根课堂:新时代智育发展的着眼点
1、坚持“四位一体”课堂育人理念这一核心不偏离
课堂教学坚持正确价值观念塑造、必备品格养成、关键能力培养、基础知识落实“四位一体”育人理念。
2、坚持“五以”教学思想这一大方向不动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为基础,以基于情境问题导向为中心,以师生双主体共同成长为原则,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为过程,作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理念。
3、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关键点不放松
课程是学生培养的核心关键点,学校也为此建设了学术型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突出建设五大特色课程群,即附中通识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博雅学堂课程,学术锤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是引领学生学术性成长。
(四)创新能力:新时代教育未来发展的聚焦点
学校在高中阶段,把STEM课程作为常规课程开设。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改革把人工智能课在高中也作为常规课开设。在人文社科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深化研究性学习的改革创新,推进了研究型人才培养。
东北师大附中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营造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环境。在这个充满关心的环境中,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并积极追求成长为更加个性化、更加智慧、更有创新能力的独立个体。这些优秀的学子终究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也会成为学校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中学”发展目标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