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悔悟:如果能重来,我绝不会对孩子说这7句话

2023-03-23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妈妈的悔悟:如果能重来,我绝不会对孩子说这7句话

最近这段时间,闺蜜过得很艰难,并不是因为工作不顺心,也不是和老公相处得不好,而是他原本乖巧懂事,成绩也很不错的13岁的大儿子,突然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抽烟,逃学,玩游戏,在家里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砸东西。

闺蜜认为让大儿子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她对亲戚说的一句话。

那天家里来了亲戚,看到大儿子放假了还主动学习,就表扬了几句,闺蜜出于客套,就随口回了句,“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啊,他就是没别人聪明,只能笨鸟先飞,不然那成绩还能看啊!”

话还没说完,大儿子猛地丢下手中的笔,然后摔门出去。

从那之后,闺蜜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儿子似乎专门和闺蜜对着干,说什么他都会顶嘴,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就越要做。

“早知道一句话能让他变成这样,我当初打死也不会说。”听到闺蜜的叹感叹,我却不这么认为。

水滴石穿,孩子的改变不会因为父母说的某一句话,只可能是多次积累的结果。

父母可能是无心说的一些话,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伤口,久而久之,这种伤口就会愈变愈大,无法愈合,最终让孩子用行动来报复父母。

1、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

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似乎也是这样被父母教育过来的,好像在大人心目当中,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哪怕大的心中有不满,也只能忍着。

当我们自己做父母之后,我们也认为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认为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大的必须让着小的,这样就可以简单地简单地解决他们之间的纷争。

殊不知,如果父母长期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年龄大的孩子感觉不公平,埋怨自己为什么是大的,逐渐和家人之间产生距离。

而小的弟弟妹妹,也会认为自己年纪小就应当得到更多更好的待遇,认为所有地得到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会肆无忌惮地忌惮地犯错,变得自私。

2、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这是闺蜜对他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记得有几次,我们几个人都带着自己孩子在一起聚餐,六七岁,本就是孩子最爱闹腾的年纪,几个孩子都不爱吃饭,桌上桌下的到处乱窜,闺蜜在旁边呵斥了好几次,却没有太多效果。

正当我准备拉着自家孩子讲道理时,听到闺蜜拍了一下桌子,大声道,“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说完,孩子瞬间安静了下来,之后全程都低着头,不敢讲话,甚至我儿子也在怀里偷偷地问我,“妈妈,要是我不听话了,你也不会要我了吗?”

我曾经问闺蜜,为什么要这么讲?闺蜜说,这个方法好用啊,只要他不听话,我就会这样说,他立马就乖了。

殊不知,好用的背后杀伤力也非常大,用爱来要挟孩子听话,却是以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为代价,真的值得吗?

3、人家比你厉害多了,得意什么?

这就是我们常说得比较,父母原本的初衷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进步得再多一点,但孩子不会明白这些话的深层含义。

他们只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不认可和否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如此循环往复,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慢慢丧失。

4、你还能做点什么?

闺蜜回忆说,有一段时间孩子考试成绩特别差,总是在班上垫底,连续几次都这样,她一气之下对儿子说,

“你还真是有本事啊,每次都考这么点分。”

“就你这样的成绩,除了扫大街,你还能做什么?”

“你真是干啥啥不行。”

闺蜜说她的目的是刺激孩子,让他发愤图强,可用否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短期内可能让他充满斗志,想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可以的,但如果这个方法持续用下去,孩子就会发现父母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而他永远也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慢慢的孩子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

5、你还狡辩!错了,还不承认。

儿子12岁暑假的一个早上,爷爷上街回来买了很多菜,我立马就跑到门口去帮忙,儿子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看着他那副与己无关的样子,我心里的火一下就上来了,“看到老人提着这么多东西,你不知道帮点忙吗?”

儿子接着就开始小声地嘀咕什么,并没有马上站起来,我气急,“你还好意思狡辩,是你自己做错了,你为什么不承认啊?”

儿子的眼泪瞬间就流了出来,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可能反应过度了。

后来,在和儿子交流的过程当中,他说他不是不帮爷爷拿东西,而是他的脚当时上体育课受伤了,他抹了药,打算穿好鞋子再上前去的,可没想到就被我直接给骂了。

虽然孩子接受了我的道歉,但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儿子对我都有一些疏远,不像以前那样全心信任我了,被自己信任的人怀疑,是很伤孩子的一种行为。

6、我说不行就不行。

当孩子无法劝说,或者家长情绪不佳时,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可这句话透露地给孩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因为我是家长,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你必须得什么都听我的,不听我的就得受到惩罚。

这样的话,看似可以让孩子变得听话,照做,也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做的事,他越会背着你做。

同时这句话还能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7、随你便。

这句话我也曾说过,在多次跟孩子沟通无果之后,我习惯性地扔了一句,既然你不听我的,那你就按照你自己想的方式活着吧,随你便,我不管你了。

这句脱口而出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要我了,他们再也不管我了,让孩子陷入被抛弃的恐惧和不安中,很容易做些偏激的举动。

记得曾经有位老师对我这样说过,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大多因为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确实,很多父母无意中的一些话,在经过反反复复地说地说出来之后,会让孩子在这种隐形的压力下丧失斗志,缺少安全感,丢掉信心,甚至将自尊给摧毁掉,可很多人却并不自知。

就像闺蜜说的,如果能让我再重来一次,我绝对不会对孩子说这些话,希望所有的父母们都能好好说话,让孩子在一个温暖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f2a913bd6170306e669232cd8d45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