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成功人士,小时候身上都具备一种特质,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2023-12-25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大多数成功人士,小时候身上都具备一种特质,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很多人认为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是决定他未来以后事业的发展前途,人生。高度的标准,亦或者是这个孩子不断拼搏努的因素。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本质,就是这个孩子在面对失败的态度与看法。

一个孩子面对失败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的学业和事业能够达到什么样一个高度。

《正面管教》一书中写到:最积极的教育就是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而不是将家长面对失败的焦虑带给孩子,误导孩子对失败的理解。

我们每个人做人是要有追求的,只要你有追求,只要你对这个追求起心动念了,无论这个追求或大或小,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都会遭遇失败和困难。

80%的人在一生当中很难一帆风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想事业有成必须会经历一些磨难,这时我们都会产生很多种挫败感和自我怀疑,经常会在心里想两个字“算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当中会出现这两种人。

大多数成功人士,小时候身上都具备一种特质,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那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一种人,遇到无论再大的艰难坎坷,他都能坚持下去。

这种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总是保持一种平常心,遇到了失败,那么就再来一遍,不是那种特别愤慨的心态。

曾国藩从小就被世人称之为愚蠢之辈。左宗棠评价曾国藩:才具稍欠开展。意思是说,就是觉得他脑子不灵光。

连曾国藩自己也承认:余性鲁顿。总之曾国藩的天资实在平庸。

但是他就是在失败中一次次成长的,

曾国藩认为天道技巧,凡事都想走捷径,搬弄小聪明,最终会弄巧成拙。

所以他在书房中悬挂了“守拙”这两个字时刻告诫自己。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讲述了曾国藩如何面对失败,不断觉醒,最终成为了一代圣人奠定了基础。

在曾国藩13岁的时候,他夜间秉烛夜读,背诵着一篇300多字的小文章,在他进书房之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小偷,小偷听见有人进来了,便躲在了房梁上,想趁曾国藩睡着的时候偷偷溜走,可是曾国藩有一种不怕失败的心态,三更半夜不睡觉,不停背诵的这个小文章。

小偷怎么等都等不来曾国藩将这篇文章背熟,最后小偷实在忍无可忍就飞下房梁愤怒的指着曾国藩对他说:“你读了这么多遍,我都会了,来我给你背”

于是小偷不打磕绊的,就把文章背了一通,然后自鸣得意的大摇大摆的离开了。此时曾国藩更惭愧不已,从此学习更加勤奋。

面对失败的曾国藩,并没有将自己打倒,而是又一次站了起来,他这种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心态,将他的人生阶梯一次次拉高。

而另外一些人遭遇一次两次失败就选择放弃努力,因为这时她他们就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会选择躺平。

这种心态的核心原因在于,对于失败的理解不一样。

母亲同事的儿子,前两年大学毕业,豪言壮语的说自己想开一家网络公司,其父母选择相信他的能力,于是将家中大部分积蓄都赞助给他,帮他创业。

可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业务开展不了,很多人员也招不齐,导致他的公司没到半年就倒闭了。

于是他像被霜打了的茄子,再没有振作起来。他面对失败的理解不一样,面对他的态度就不一样,最终决定他的行为就不一样。

那么这两类人面对失败的理解核心点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呢?

大多数认为只要失败了就等于失败者,就觉得失败一次,就像盖了个失败戳一样,就觉得我就是一个失败者了。

对于少数人来讲,比如那些成功人士,他更早看清了失败的本质。

失败其实就是一个可变的瞬间的现实,而现实是可以改变的,现实是可以转变的。

成功的人有个最基本的本质就是我今天是个穷穷光蛋,可10年之后我就能变成一个大富翁,为什么?

因为他看清了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突破思维的局限,就一定可以有一个新的人生阶梯。

这两种人理解不一样,心态必然就不一样。

正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

所以心态平和,去面对当下所有的现实问题。

第一种人人都有一个最大的特质就是失败了再来一遍,无所畏惧,这个方向不对,换一个方向再来,这项事业搞不好,可以换一个事业,找寻一个适合自己的事业。

要明白人生处处是大陆,拥抱这种平和达观的心态,心态自然宽广。

而孩子与孩子之间对于失败的认知会天差地别,有在于家长的认知是否有在一定层次上,家长如果觉得,每一次失败就给孩子盖一个失败者的戳,那么这个孩子最终一定会是个失败者。

如果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家长在一为他加油鼓励,我们重新再来或者换一种方式方法的话,那么相信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一种巨大的能量。

我们大多数家长,太害怕失败了,但是你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就没有最终的成功。

家庭教育有一个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养正”

养正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它必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而养正指的是,我们要明白消极的一面,我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也看到了,那么就要选择积极的一面。

得与失是合为一体的,积极与消极也是正反一体的,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失败了,那么你就得到了一次教训,这也算是一得。

当我们看清这些点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无所畏惧。

家长要学会放下得失心,放下功利心,捡起平常心,只要把大方向找对了,慢慢与孩子携手,必然会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带孩子领悟生活的迷宫时迷路了,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在改变方向重新再找路,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认知。

告诉自己和孩子失败只是一个瞬间,而不是未来。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6ca3541af99e6b5f9e0a3d2cababa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