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渗入骨子里的孩子,多源于这两种家庭,和钱多钱少无关
在现代育儿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不清楚这项“技能”有多么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在曾经出版过的儿童方面书籍采访中提到,自信心是孩子成功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家长应该给他的礼物。
若一个孩子不够自信、胆怯、懦弱、没有主见,即使头脑聪明,在日后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挫折而止步不前,甚至会让孩子因为胆小不敢发言,不仅老师不待见还爱受同龄人欺负。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变得尤其重要。
但有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要什么给什么,物质生活优越,难道不应该有与生俱来的自信心吗?
其实,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家里钱多钱少无关,反而是那些“自信”渗入骨子里的孩子,更多的是源于这两种家庭。
第一种家庭,当不“包办”孩子日常生活的爸爸妈妈: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们后天培养。”
由于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几乎多数家庭的家长生娃后,都会选择重回职场,为的就是给孩子更好地生活。带娃的责任则落到了孩子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身上,然而老人带娃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弊端——“总包办”。
“总包办”是指精神包办、行动包办、经历包办等等一系列的约束,不放心以及不会放手让孩子做任何事,导致他们被照顾得过于细致,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十分不利。
相反,从来不包办孩子日常生活的家庭,放手让孩子探索世界、参与各种活动、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他会不断地前进越来越自信。
这就好比你鼓励他,他会激励自己前进;你否定他,他也会否定自己,失去生活的方向感。
第二种家庭,当信任孩子并给予支持的爸爸妈妈:
“孩子3~6岁,是建立自信心的黄金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0~1岁时,在自信心的前提上开始有安全感;1~3岁,孩子知道自己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了,如走路、动手吃饭、喜欢交朋友、变得叛逆……;
3~6岁的孩子开始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加上步入幼儿园后,接触到更多的群体,同龄的小朋友、老师、家长等等,当他发现自己的不足便容易没自信。
此时,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帮他做,而是支持鼓励他自己完成。比如,当孩子对你说“妈妈,妈妈,我唱不好怎么办?”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 没关系,很多音乐天才都是这样过来的,相信自己你可以的!或者帮你找些学习资料,找到最适合你嗓音的歌。”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家长没有刻意的帮忙,但父母的支持对孩子而言,就是相信自己了,对培养自信心也有积极的影响。
今日话题:你是上面两种家庭的爸爸妈妈吗?不妨留言分享你培养宝宝自信心的方式方法哦~
收藏
举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c9x3HcBDlXMa8eqvb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