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隔辈儿“溺爱式喂养”
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超重或肥胖风险高
保健时报记者董超不管在哪,生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谁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在传统思想中,尤其是长辈们的眼里,孩子胖就是福气,就是健康。
于是,在接下来的孩子成长过程中,老人只要看到孩子瘦了一点,就会很心疼,甚至责怪孩子父母为什么没把宝贝养好。由此看来,长辈对孙辈的溺爱式喂养观念在我国儿童肥胖的流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殊不知,孩子过胖,未来健康隐患会更多。
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超重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而长辈不适当的喂养观念和行为是这一问题日趋严重的因素之一。
祖父母喂养的孩子肥胖率高近期,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国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快乐小龙人”研究结果表明,向中国城市小学儿童的父母和祖父母普及相关知识和育儿技巧,与此同时,提高儿童校内和校外的身体运动量并改善学校的午餐营养质量,可经济高效地预防中国城市儿童肥胖。
这个基于学校和家庭的肥胖干预项目可有效降低小学生的体重指数。
该团队先前的研究显示,相比主要由父母或其他成人带大的小孩,主要由祖父母带大的小孩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多。因为在三代家庭结构中,祖父母日益成为带小孩的主力军,而且对儿童的饮食行为和身体运动有重要的影响。
早在2010年,一项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在分析了12000名3岁孩子的健康数据之后发现:全天候由祖父母照顾的孩子,肥胖几率比父母带的孩子高出34%;偶尔由祖父母照料的孩子,肥胖几率也比父母带的孩子高15%;去托儿机构,和由保姆照顾的孩子,没有明显的肥胖率上升。
祖父母常认为给孩子吃是爱的表达致胖的一个因素是吃得多。根据研究,祖父母比父母,更容易拥有不健康的饮食观念:“高糖高脂的事物,比其他食物好”“爱你的人,会给你高能量的食物”“做对了、做好了事情,应该得到额外的美食奖励”。
再怎么对儿女苛刻的父母,等有了孙辈以后,爱意和宽容度都会放大百倍,几乎不可能对孙辈同样严苛。将爱与食物联系起来,这也是人之本能,是再正常不过的爱的表达。
在爱意的驱使下,为孙辈购买零食、肉类,再心满意足地看着孩子吃下去往往就会让孩子吃的更多。
还有一个因素是动得少。老人腿脚不灵便,体能远远赶不上年轻人,而他们所照料的孩子,通常都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
在照顾孩子之余,老人们通常还需要料理家务、洗衣烹饪,因此是很难有持续充足的精力带孩子运动、陪孩子玩耍的。为了让闲不下来的孩子更安静、更听话,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好吃的,给他们看电视。
另外,中国老人特殊的饮食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国这一代的老人,普遍都亲身体验过粮食短缺、营养不良带来的恐慌和不安,加上大多数人都家贫多子,因此,“胖才是健康、强壮,胖才代表着富足安逸”,深深植根于这一代的老人脑中,成为了不可磨灭的观念基础。
对于经历过食物短缺的老人们来说,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食物,才能算作好食物,而清淡低脂的食物,对身体“没什么用”。
健康育儿需要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上述“快乐小龙人”研究表明,肥胖干预核心措施之一就是,向祖父母普及健康育儿知识和技能。
该研究经过1年的干预后,干预组的体重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了0.13。女孩从干预项目中获益较大,体重指数评分降低了0.18。另外,基线处于超重或肥胖的孩子获益更大,体重指数评分降低了0.49。
同时,经干预后,孩子们对水果和蔬菜吃得多了,含糖饮料和不健康零食吃得少了,久坐看屏幕的行为减少了,户外活动也增加了。
据研究表明,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发生高甘油三酯的风险分别为2.6倍和4.4倍。
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刚强建议儿童青少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食物多样,每餐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肉蛋,每天摄入300克或者300毫升的牛奶,常吃豆制品,保持清淡的口味,少盐少油少糖,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适量零食,少选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并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在外就餐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要科学运动,从而保持健康体重,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编辑||董超李娜值班主任||范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