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爱水
这几个月,每到周末就往老家赶。乃至于,朋友几次邀我看戏,都因为身不由己而推辞了。昨天上午,朋友再次给我打电话,问我今晚可否有时间看戏,我高兴得连说了三个有。
在我这个年龄层次里,我也算是挺另类的。鲜有像我这样的,至今依然对传统戏曲着迷的人。无论是京剧、越剧,还是豫剧、评戏、黄梅戏,经典的曲目和唱段,我大都能如数家珍,随口哼唱。而做为山东“省戏”的吕剧,从我有记忆开始,吕剧就是我认知世事,学习区分好人坏人的启蒙之一。
包括我看的这部吕剧大戏《卷席筒》,在多年前的农村,信息闭塞的年代里,更是对无数家庭的和睦安稳,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正能量。
《卷席筒》是一部由戏曲大师海连池创排的河南曲剧,四十多年前,被拍成了电影,在全国广为人知。我还很小的时候,村里的露天电影就放这部戏。海大师跪着唱的那一大段唱词,把大半个村里的人都唱哭了。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稀里哗啦。
吕剧《卷席筒》移植于河南曲剧的同名作品,故事情节基本未做大的改动。曹老汉老婆死了后,娶了个继室赵氏,赵氏带着儿子苍娃,一起来到曹家。赵氏心狠手辣,把曹老汉的大儿子曹宝山一家四口赶出门去。
两手空空,还要进京赶考的曹宝山,在路上遇到了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苍娃。苍娃只是个未成年的半大孩子,和自己的母亲不同的是,苍娃素来和哥嫂一家的关系非常亲密,和侄子侄女,相处得更是非常融洽。苍娃把身上携带的银子,还有自己的衣帽马匹,统统给了哥哥,资助哥哥进京赶考。
苍娃回到家,在母亲面前撒娇卖萌,说自己被强盗所害,受了伤才逃回来的。并找借口要住在嫂子家,趁机让母亲把大量的米面饮食等,送到嫂子家。
赵氏装着回心转意了,让苍娃把嫂子带回来,和他们一起生活,并指派嫂子照顾病重的曹老汉。赵氏在药中下毒,让嫂子把药端给公公饮下。
曹老汉一命归西后,赵氏借口是嫂子下毒,害死公公,然后又贿赂县官,把嫂子打入死牢。
出门回来的苍娃,只看到了侄子和侄女。得知家中的情况后,苍娃第一时间就知道,凶手肯定是自己的母亲,而不可能是善良的嫂子。
苍娃带着侄子侄女,到县城大牢去看望被判死罪的嫂子。因为可怜侄子侄女,见过嫂子后,苍娃毅然决然地到县衙擂鼓喊冤,谎称是自己下药毒死了继父,嫂子是无辜的。害怕贪赃的事被上司知道,县官只得改判,释放了嫂子,把苍娃判处死罪,押往丹阳府审判执行。
苍娃的大哥曹宝山得中状元,被派做八府巡按,来到丹阳府,负责审理此案。兄弟二人在公堂相见,苍娃的一大段诉说缘由的唱,堪称这部戏的戏眼所在,无论是河南曲剧还是吕剧,被带入故事情节里的观众,很难不为之动容。
被哥哥无罪释放后的苍娃,来到法场找寻嫂子。因为按照两个人之前的约定,苍娃被处死后,嫂子会拿一床凉席,把苍娃卷起来,卷成筒状,然后埋葬。
这也是这部戏的名字的由来。调皮的苍娃看到嫂子快来了,便躺在地上装死。来晚了的嫂子,以为苍娃已经被执行死刑了,三次把苍娃卷到席子里面,苍娃三次都从席子里面逃出来。苍娃和嫂子开玩笑的方式,来诠释了《卷席筒》这个名字的寓意,家庭和睦,好人好报。
这部大戏,是由我老家栖霞的县剧团创排的,一个县级的小剧团,能够制作出这样一部大戏,实在是很了不起。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戏的创作者敢于与时俱进,在舞台上大胆发挥,呈现了好多诸如郭德纲出演京剧时抖包袱式的笑料,比如,在卷席的那场戏,苍娃唱流行歌曲《嫂子》,不但不跳戏,而且极大的丰富了苍娃这个轻喜剧的人物形象。
人们总在抱怨,传统戏曲太老旧,没有新意。看完这部老戏,我倒是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戏曲工作者了。即便是我老家这样的县剧团,他们都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也在做着推陈出新的大胆尝试。
演员谢幕的时候,我鼓掌特别用力,为创作者精彩的表演,而热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