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秋叶飘落
前些日子,微信上看到《心火》这部电影的相关小视频,过目难忘,一直惦着,昨晚终于一睹为快。不,一睹为乱。临睡前理不清思绪,梦中依稀与人争辩。天色微熹,豁然明了。
《心火》,英国爱情片,1997年上映。导演威廉姆·尼克尔森,主演苏菲·玛索、斯蒂芬·迪兰。查了一下,并没得奥斯卡、戛纳等大奖。观众大概比较买账,因为剧情撩人心弦而惊世骇俗,放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背景中,可信么?
代孕,现在没啥,往前推一二百年,就是天大的事。片头的试用考场,昏暗诡秘,男主查尔斯隐身,不敢出声。应聘的女主萝莉莎,屈辱不堪地受审: 年龄、家庭、文化、身体,转来转去被打量,活像市场上待价而沽的一头动物。
面试通过,上船,到一个海岛上,与男主交配三晚,走人。有人一直陪伴盯着,产下女婴抱走,交易完成。六年间,每年这天,萝莉莎为 “英国的女儿”精心绘一幅画,过生日。
影片前面的交待铺垫,叙事干脆简洁,很快切入重逢的错杂局面。主线突出,三两个配角(男主的管家、朋友、父亲)的对话和戏码 ,都为剧情服务。
剧情发展线索,可谓流畅明快起伏跌宕,结构紧凑完整,细节前后呼应,镜头语言讲究,画面唯美。表演更别提了,女主是赫赫有名的巨星。
为何没获大奖? 我的观感,主要在两点上:主题内涵不甚明晰,人物性格逻辑不清。
先看主题。路易莎长成了一个小蛮女,在父亲的溺爱之下,无法无天,家庭女教师全被气走。来了个新人萝莉莎,她透过玻璃,朦胧看到孤独的女孩。那湖中小屋,遗世独立,像童话世界,透着忧郁凄凉。
回到庄园大屋,小丫头没有丁点儿文明教养。仆人窃窃私语,传着不同版本的身世来历,没人把她当正经主子。查尔斯回来一见女家教,惊慌失措,马上赶她走,生怕天机泄露。
带其到密室,亲眼目睹躺了十年的植物人妻子,我是有家室的人,仅仅需要一个继承人,这里没你的位置。可按规矩得留用一个月,遂要求对方信誓旦旦承诺保密。
师生之间的较量开始,强迫关起来学习。大呼小叫,当爹的来救,与执拗的女教师抢夺钥匙,没治。小坏蛋蛮横倔强,极尽羞辱,穷人、下人,不配管我。
忍无可忍,女教师兜头一杯颜料,自己也来一杯,俯身讲了通大道理: 等你大了,嫁人,一切都是丈夫的; 不嫁,蒙受屈辱和孤独。你身陷困境,唯有一样是自由的——思想,这就是让你学习的原因。
且不说孩子能否理解这话,搁在女主身上,穷得叮当响,卖身替父还债,身不由己,何谈思想自由,灵与肉能分离到毫不相干的程度么?
如何让思想自由?这就是对片名的一段发挥,也是对小姑娘说的: 火光有魔法,可让时间停止,令人摆脱束缚,为所欲为,实现愿望。再次点亮灯火,时间又开始了,先前的一切,不复存在。
原来如此,不客气地直言,无非自欺欺人罢了。果真? 卖一次身,生了个孩子,从此牵肠挂肚,四处寻找。七年前那不得已的三晚,咋能不复存在,从记忆里抹去?
显然,这番笼统含糊的话语,不能自圆其说,并非强者的内心底气,更像是弱者的心灵鸡汤,难以揭示女主在不堪处境中笃定外表下的内心世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立不住脚。
再看女主的性格特点。一出场,二十二岁,七年之后,不到三十。片中只交待母亲难产而死,父亲为其提供了怎样的成长环境,不清楚。自始至终,女主内心都很强大,比贵族雇主强多了。
查尔斯谨小慎微,唯恐坏了声誉,怯怯不安又彬彬有礼,小心翼翼问这问那,女主都是一副胸有成竹无所谓的模样。“我们不是为情欲,而是为责任如此行事”,一切OK。灵肉分离的撕扯,道德与责任的矛盾,被简单打发了。
也有一点变化,第一晚事毕,压抑悲愤地扣上胸扣; 第二晚,肉体苏醒,面容欢愉;第三晚,淋漓尽致,陶醉享受。此后,不仅牵挂孩子, 也忘不了这个买主。只因三晚的性爱? 实在不像一个有思想的女性。
七年之后,更有主见。查尔斯撵她走,“花了七年才找到我的孩子” ,显然有备而来。之后两人旧情复燃,查尔斯难已自持,提出一家三口离开这里吧? 她不屑:多此一问!你能放弃对家庭财产妻子的责任么?
从那个放荡不羁的老爹嘴中,得知不像其父的情人,是个较真负责的主儿。于是,查尔斯下了狠手:熄火、开窗、掀被、祷告,主啊,带她走吧。同时,清算财产卖房子。
下葬了嘴上挂着的艾米,回到亡妻卧室, 萝莉莎劈头就问:是你(干的)吗? 是的,我想这是她希望的。女主开始抽泣,安慰:我必须这样,你什么也没做。“我的欲望摧毁了一切障碍,你的妻子、你的家、你的一切”。你后悔吗? 萝莉莎干脆地“No”。两人紧拥,“咱们都如愿以偿,上帝可怜我们”。
相比之下,男主倒有一定的性格变化,从起初的畏手畏脚,到最后不顾一切豁出去了。所有变化,源自眼神坚毅、神情严肃的萝莉莎。
还有一点蹊跷: 老爷子盘问她和儿子的关系时,承认他有真正的性爱。洞若观火的康妮(查尔斯妻妹)追问,她也直言彼此相爱。不怕康妮告发真相吗?
路易莎识字了,翻看女家教的日记,前去诘问:你为何不要我? 我把你卖了,500英镑。古怪精灵的小女孩扑上来,幸好,是很大一笔钱。潜台词:原谅你了,差钱的妈妈。有其母必有其女, 脑回路与众不同。
片名直译是火光(firelight),中文强调精神层面,用心做定语。但是,对这个“光”的含义,片中借人物之口,解释得语焉不详,不乏幼稚可笑。(不知译文如何)
因此,两个主角的出格行为和自我宽恕的道德自洽,即作为正面人物的被肯定赞美之处,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和谅解, 反倒有点道德感的不安和隐忧。
我爱瞎想:查尔斯难道不能留下房子和妻子,让心地善良的康妮料理,自己带着爱人孩子离开就是了,何必把事做得这么绝? 唯一受损的不过是个人名誉。由此来看,他还不如那个不像样的爹,花花老公子,至少敢作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