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无疑是金庸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角色,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他的格局不仅仅只是在武林之中,他心系天下,带着一家老小一同镇守襄阳,所以他成了世人心中的“侠之大者”。
不过你若真爱郭靖这个角色的话,而恰好又只读了“射雕三部曲”中的前两部,那笔者劝你及时打住,毕竟《倚天屠龙记》中提到郭靖一战死在襄阳,那结局可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不过伤感之余,也让人纳闷,凭郭靖的本领,为何会死在襄阳?
(郭靖剧照)
本文就结合书中细节来分析最后一次襄阳大战中,郭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不可更改的历史
郭靖不死,《倚天屠龙记》的剧情都无法展开,毕竟其主线剧情就是围绕着郭靖传下来的倚天剑和屠龙刀这两柄神兵展开的,书中是借周芷若的视角还原了郭靖夫妇的计划以及他们战死襄阳的结局。
原文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一百年来,武林中风波迭起,这对刀剑换了好几次主人。后人只知屠龙宝刀乃武林至尊,唯倚天剑可与匹敌,但到底何以是至尊,那就谁都不知道了。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
(蒙古大军剧照)
怎一个惨字了得,就连唯一的小儿子郭破虏也与他们一同战死在襄阳。
其实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已是强行给了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读者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襄阳城是一定会被攻破的,因为那是历史事件,金庸向来尊重历史,自然不可能为了一个虚拟的文学人物去篡改历史。
但正如前文所说,郭靖是武林高手,他的故事自然应该以武侠的角度来解释,比如前文提到他大可以高超的轻功带着妻儿逃出城,可他为什么没这么做?
有一种可能,他的心凉透了。
二、以武侠的角度来解释
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郭靖遭遇了背叛,而背叛他的人或许是他的女婿耶律齐,持这种观点的人很明显没读过原著。
原著中的耶律齐是一个比杨过还正直的人,这一点从他在襄阳大战中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他先是主动请缨出战,结果身陷重围,幸得杨过相救,勉强保住性命,可你看他面对前来救他的杨过是何态度?
原文道:“
耶律齐喘了口气,说道:‘杨兄弟,多谢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属被围,义不能独生,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
”
(耶律齐剧照)
耶律齐根本就不怕死,他有什么理由背叛郭靖一家?显然“耶律齐背叛之说”是说不通的。
除了遭人背叛之外,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郭靖心寒?答案或许要从襄阳士兵身上来找。
郭靖为什么要把希望赌在未来?他为何要制定“倚天屠龙计划”?很简单,或许在他眼中看来,眼下这批襄阳将士已经无可救药。
三、谢逊遇上的前辈
常见人问“郭靖为何不把一身神功传给襄阳守军”,是呀,读者能想到的问题,难道郭靖想不到?就算郭靖想不到,他身边那聪明绝顶的黄蓉也该想到这一点,所以郭靖极有可能是有将一身神功传给襄阳守军的,只是书中没有将这一过程具体地写出来而已。
既然如此,从理论上来看,原本战斗力极弱的襄阳士兵摇身一变成了三流或者二流武林高手,襄阳一方的战斗力自然是应该有极大的提升的,为何还是没能守住襄阳?
答案很简单,襄阳战事持续多年,那些士兵早已见证了太多的伤亡,试问何人不惜命?当年他们没能逃出襄阳,是因为没能力逃,如今郭靖传了他们武功,自然会有不少士兵选择当逃兵,久而久之,人心涣散,郭靖也觉得这帮人无可救药,只能制定“倚天屠龙计划”,寄希望于未来。
这种说法可有依据?
(张无忌剧照)
还真有,你看连载版的《倚天屠龙记》中,谢逊遇上了什么人?
那是连载版第二十二回,张无忌以降龙十八掌打伤了贺老三,在场群雄无不惊讶这孩子如何会这等神功,于是张无忌便介绍了他修炼此招的来龙去脉。
原文道:“无忌道:‘义父跟我说,他只会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变化有点不大对头,想是其中真正奥秘之处,那位隐士也是没有体会到。’俞莲舟和张翠山想像前辈风仪,都是不禁悠然神往,谢逊连三掌都没学全,而他所领悟到的掌法,无忌更是未必能学到一半,以此七零八落的掌法,已有如许威力,则当年洪七公和郭靖的神威,实是令人心向往之。”
(谢逊剧照)
这位隐士只学了三掌,什么人有机会接触三招以上的降龙十八掌?根据原著的设定,立下大功的丐帮弟子也不过只能学到一两掌,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黎生,能学三掌以上的应该也就只有帮主了,而这里提到这人未能领悟精要,自然也不是帮主级别的存在,所以只有一种可能,这人只不过是千万襄阳将士中的一员。
当年郭靖传功给襄阳军士之后,不断出现逃兵,而这位隐士也是其中之一,他良心未泯,逃离襄阳之后他也寝食难安,晚年遇上了当年一表人才的谢逊,于是将降龙十八掌传给谢逊,继而由谢逊传到张无忌手中。
从连载版的设定来看,的确是存在这种可能的,只可惜金庸在后续的版本中将这一设定删除,郭靖之死反倒变得难以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