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的世界格局,
中国曾提出了“一超多强”的看法,
认为当今世界秩序的主导者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大国和强国。
这套理论经受住了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种种考验,
也从侧面反映了未来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不少赞同。
在这种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下,中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经济总量和常规军事实力,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和自然资源,美国则在综合国力上位居世界第一。各方力量彼此保持交流和对话,
以和平手段竞争与合作,维护着人类世界的稳定。
但相比美国超然于它国的强大力量,中国和俄罗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因此时常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共同进退,
甚至以此抵消美国的作用。
而且这种合作力度在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大,
美国也不得不对中俄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并拿出相关的应对之策。
对此,美国民调机构“皮尤中心”在今年3月的调查中发现,
超过九成的美国调查者认为中俄联手对美国是个“严重问题”。
在如今中美摩擦频率增加,俄乌战争的大环境下,美国民间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负面看法也在提升。
毕竟,在美国看来,中俄可以联姻扩大合作,但并不能联手。
那么,当今世界局势下,中俄关系到底如何,美国又是以什么样分别应对中俄呢?
1,中俄关系发展
先来看看中俄关系。
1991年俄联邦成立后,叶利钦便积极寻求深化中俄合作。他在1992年便访问了中国,并在台海问题上与中国保持一致。自此以后,
中俄高层频繁互通往来,两国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也大大提升。
在对外关系上,中国时常要在外贸,南海和东海问题等方方面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产生纠纷。
而俄罗斯也经常与西方因为北约东扩,能源价格,乌克兰问题,
反导和核军备等方面发生矛盾。
中俄两国都存在应对西方世界施压的问题,因此两国在外交方面加强合作理所当然。
这种国际事务上的紧密合作可以在上合组织,叙利亚问题,两国高层深厚的私人友谊,以及中俄之间频繁的军演中看出。
不仅如此,在经济上,中俄之间也存在广泛合作。
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充沛,尤其是能源储备极其丰富的国家,能源出口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产业。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庞大的国家,有着极大的能源需求。能源贸易是中俄合作中重要的一环。
俄罗斯是中国主要的煤炭来源国之一,常年处于前列。
在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5200万吨煤炭。
俄罗斯同时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来源之一,
尤其是在2022年之后,俄罗斯超过沙特,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
仅在今年5月,中国就从俄罗斯进口了842万桶原油。
在天然气方面,虽然中国当下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在753万吨左右,
其数目远不如土库曼斯坦的2400万吨。
但考虑到俄罗斯与中国的天然气合作协议更新,俄承诺提高供应,
再加上俄罗斯在欧洲出口天然气受挫,俄罗斯未来提高对华天然气出口是必然的。
此外,中国每年还要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肉类,小麦等农产品。
而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机电设备,服装,电子产品等日用工业品,毕竟俄罗斯的民用工业领域非常落后,而中国本就是世界工厂。
中俄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具备形成能源-民品互通的贸易关系。
当然,中俄之所以加强合作,还有军事方面的考量。
这其中,中国对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军工技术的引进是一大亮点。
中国在苏联时代就得到了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国防工业基础。俄联邦成立后,中国又通过俄罗斯购买苏-27,米-17和一大批技术装备的生产许可,零件等等,
大大提高了军工水平,提升了国防现代化。
而俄罗斯也通过军火出口,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正是以上中俄在外务,经贸,军事方面的广泛合作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蓬勃发展。使得中俄双方都认为两国关系处于最好时期,
让外界时常思量“中俄联手”的后果。
然而,
中俄之间不可能结为同盟,不仅美国不愿看到,中俄两国也没有这种主张。
2,中俄为何不能结盟?
现代文明下国与国的关系,既不是家长里短的拟人化角色关系,也不是封建时代大邦与附庸,分封与效忠的关系。国际关系决定于国家利益,没有永世的仇敌,也没有永恒的友谊,
谁能带来相符的国家利益,谁就会成为朋友。
中国之所以与俄罗斯加强合作,是因为中俄之间存在能互相满足的共同利益。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俄罗斯结盟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中俄之间的经贸体量小,合作领域局限性很大。
中俄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军备和有限的民用商品方面,即便是中俄双边贸易额最高的2021年,贸易额也只有1468亿美元。
中俄贸易额还不如中越贸易额高(1658亿美元),更别说中日(3714亿),中美(7556亿)这种程度。
较低的贸易总额,决定了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规模有限。更何况,俄罗斯人口只有1.4亿,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
消费能力远不如欧美和东南亚,俄罗斯能给中国提供的外贸收入并不大。
更何况,俄罗斯也无法提供中国需要的诸多高端民用技术。
中国在机床,尖端机械设备,半导体等方面更依赖从美国,日韩和欧盟国家进口。
即便是在能源方面,俄罗斯也不是中国唯一的选择,可替代性很强。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总额还不如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
中国还可以选择从哈萨克斯坦,沙特和印尼进口煤炭和石油。
在俄罗斯看来,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并不是关系到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全部。
俄罗斯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是美国和德国,俄罗斯汽车,能源,钢铁产业的机械设备也需要从西方国家进口。
俄罗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对欧洲国家的燃气输送量常年维持在1500亿立方米之上,规模远超对华出口。
尽管现在遭受制裁,但船大难掉头,俄罗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调整。
其次,俄罗斯并不希望与中国全面捆绑。
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从他们的双头鹰国徽中就能看出,是东西两面兼顾。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追求的是“欧亚主义”路线,即将俄罗斯看做沟通亚太与欧洲的中转站,在亚欧之间保持独立的实体。
对于中国在中亚地区扩大经贸合作,以及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投资和经营,不少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感受并不是那么正面。
即便是在军售方面,俄罗斯也更愿意和出手更大方,动手能力差的印度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将白俄罗斯,中亚五国视为最核心的盟友,这些国家不管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非常依赖俄罗斯。
但一旦与中国结盟,
俄罗斯就无法成为其中的主角,很明显,这不是俄罗斯想看到的。
这也难怪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说出那句:“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海军和陆军。”
再次,与俄罗斯结盟与中国奉行的“不结盟政策”相抵触。
新中国在刚刚成立的时候,确实也与莫斯科方面结盟过。当时,中国与苏联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成为了盟友,
但在6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中苏关系遇冷,甚至在后来发生了珍宝岛战役。
中国在此后转而奉行不结盟政策,在美苏两极的对峙中置身事外,
由此获得了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机会,逐步融入了今日的世界贸易体系。
对于中国来说,即便进入21世纪,不结盟政策依然具有积极作用。
毕竟,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大国的共识,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可以向外界释放中国不寻求称霸,不寻求与传统强国对抗的姿态。
不仅中国在这么做,印度,南非这些第三世界大国也在这么做。
中国与其它国家打交道,更多的是集中在经贸和文化交流方面,而结盟则意味着在军事和政治上也要进行捆绑。
因此,与其它国家结盟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是盟国遭受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危机需要花钱,需要出兵……到那时,
结盟者就必须为其它国家的困难买单,很显然,这不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结盟,那必然会让美国大受刺激,感到不安。到那时候,美国肯定会动用比现在更严厉的手段围堵中国和俄罗斯,
而以当下中俄的国力,显然并没有做好准备。
更何况,中国当今的经济成就,离不开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密切合作。即便是巴基斯坦这种铁哥们,中国也从来没有要和它结盟的打算,
而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看待。
中俄之间的结盟,对两国而言是弊大于利。
3,美国对中俄的应对策略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美国政府一直都在高度关注。他们对中俄两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应对策略,
而这些不同之处,进一步降低了中俄结盟的可能性。
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俄联邦成立后,美国与叶利钦政府关系非常好,俄罗斯当时大力模仿西方,大量的西方企业和外资也在此时进入了俄罗斯。
但在第一次车臣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美俄关系变得很糟糕。
后来,普京在2014年之前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修复了关系,在核裁军,经济合作等领域颇有建树。
俄罗斯也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并与欧盟国家形成了能源-工业互补的经贸模式。
但随着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以及顿巴斯战争的爆发,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制裁,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再次遇冷。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
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矛盾更加严重,已然呈剑拔弩张之势。
美国当下与俄罗斯的关系的确很糟糕,
但这意味着美俄之间真的丧失了合作的土壤吗?
当然不是。美国与俄罗斯打交道,最看重的问题无非是以下两点。
其一,保障核安全。
这件事儿关乎人类世界的和平,它给美俄关系兜了个底,只要有核问题,美俄之间的高层通讯不会断,两国之间也不会断交。
其二,维持欧洲,尤其是苏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是目前美国与俄罗斯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毕竟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停止北约东扩,也不会停止对乌克兰的支持,更不可能承认克里米亚入俄。
而俄罗斯政府也很难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不过,考虑到历史的岁月还很漫长,
俄罗斯和美国毕竟没有撕破脸,谁也不能否认未来美俄搁置争议的可能。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普京政府也明白与西方的合作有多重要,俄罗斯与西方存在冲突,
但俄罗斯想要发展经济便不可能完全抛弃西方,一路向东。
美国的对俄政策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只要用好了经济手段,再以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美
国完全有能力诱导俄罗斯在未来握手言和。
至于中国。
美国一直深知中美外贸,金融交流,以及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中美之间早已在经贸,文化等领域难离难舍。
有这种关系在,美国并不担心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格局下,中美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竞争关系,美国可以接受,也必须接受中俄之间的联姻和蜜月期,但美国不想,
也不会看到中俄结为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