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人品和功绩,“晚清四大名臣”谁是书法第一人,网友:很难评

2023-08-05     书法网

原标题:不谈人品和功绩,“晚清四大名臣”谁是书法第一人,网友:很难评

“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的国门,沉醉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中的人们懵了。面对坚船利炮和各种工业产品,一切仿佛都变得不堪一击,为了“救亡图存”,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晚清这七十年,出现了四位挽救时局的政治家,他们也被誉为“中兴四大名臣”,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

曾国藩书法

他们是传统文人出身,办洋务、平叛乱、收失地、促和谈,每个人都是“裱糊匠”。除了左宗棠,另外三位都收获了正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今天不讨论他们的政治得失和人品好坏,单纯比比书法,看哪一位能排在“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耕读之家。相传他年幼时并不聪明,要把书读上几十遍才能记住。也许是“笨鸟先飞”,曾国藩格外用笔,读书写字花费大量时间,积累了深厚的基础。曾国藩书法历经三大阶段:“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参以刘石庵,故挺健之中,愈饶妩媚。”

曾国藩书法

以柳公权起步,进而学唐宋诸家,参以前辈刘墉,他的字形成了挺拔劲健而不失妍美的风格。总得来说,曾国藩身处晚清,受到帖学、碑学和士大夫“馆阁体”三方面影响。五十岁以后,曾国藩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自述:“日内思作字之道,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帅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因此,从曾国藩的行书、楷书中可以看出,其字起笔往往敛锋逆入,行笔笔笔中锋,但笔画使转自然圆活,结字以纵取势,饱满灵动。

曾国藩书法

这便是取欧阳询、柳公权结字之瘦硬,与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笔画、行笔之窈窕遒媚,综合化用之下,大字刚柔并济,法度严谨,用墨酣畅淋漓,字中庙堂气十足。

左宗棠书法

左宗棠,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县,他留意农桑之事,钻研舆地兵法,并以书法为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让他收获了“民族英雄”称号,也是四大臣中名声最好的一位。左宗棠受哥哥左宗植影响,以李邕《法华寺碑》启蒙,继而学习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等人法帖。

左宗棠书法

曾有人评价左宗棠的字“文襄公行书出清臣、诚悬,北碑亦时凑笔端,故肃然森立、劲中见厚。”他以行、楷书最佳,吸收北碑楷书与唐楷笔法。相较于曾国藩的字,左宗棠同样方圆并用,但他的字转折处棱角鲜明,颇有碑刻的金石气,结字也更为瘦硬紧实。

左宗棠书法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介绍李鸿章和张之洞的书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ab79f73d54219a3eb4d1b92d07e7f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