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郭沫若骗了,南京挖出一块墓碑,确定《兰亭序》的真实性

2023-12-31     书法网

原标题:别被郭沫若骗了,南京挖出一块墓碑,确定《兰亭序》的真实性

别被郭沫若骗了,南京挖出一块墓碑,确定《兰亭序》的真实性

永和九年,于“兰亭集会”大醉的王羲之,回想朝堂的风云涌动,感叹万事的轮转无常,在“心笔合一”的状态下,写出一卷“千古名作”《兰亭序》,以飘逸温雅、灵动畅然的风韵,让书法从拙朴浑厚,走上优美生动的艺术之路。

同时,这种精深玄妙的笔法,萧散遒和的气韵,击中了世人的审美观念,千百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让后世不自禁对此作产生敬畏之心,不曾对《兰亭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但1965年王兴之、谢鲲的墓志出土,让郭沫若开始探寻《兰亭序》的真伪,在详细研究两件墓志,及搜查史料记载后,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证明《兰亭序》是假的

首先他从王兴之、谢鲲墓志,及《兰亭序》书风做对比,这两件墓志保留了篆隶的拙朴雄厚、圆浑波磔,同当时书坛发展的时代背景贴合,而《兰亭序》行笔婉转秀美,畅然活泼,与同时代的书法风格相差较大

这种差距就算用“创作理念不用”、“审美眼光有差异”也无法解释,而且像“兰亭集会”此类大型文人名流聚会,在史料中并无记载,反观内容,还与一篇《临河序》相近,可谓坐实了郭沫若的结论。

在近、现代受到不少人的支持,例如邱振中在《书法》中,把《丧乱帖》与之对比,发现前者笔势含蓄,富有弹性,后者的处理不够精美细腻,加上其他几处的区别,让邱振中赞同郭沫若的观点。

并且提出《兰亭序》由隋代人所写,确实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王羲之第七世孙智永,以草书写的《兰亭序》,这种种迹象无不表明《兰亭序》是伪作,当代信服的人也愈来愈多。

不过就在此时事情发生了转机,在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内,挖出一件《高崧墓志》,确定了《兰亭序》的真实性,这件墓碑长约50厘米,宽约25厘米,立于东晋太和元年(366年)。

还有一块《谢氏墓志》,两者书风类似,逐渐褪去篆隶笔意,笔画饱满润畅、波折婉转,结字跟章法上舒展明快、起伏多变,证实了书法风格的变迁,让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了合理性。

无独有偶,河南洛阳出土的《许日光墓志》,让《兰亭序》存在证据更充分,此碑写于公元735年,点画俊丽流动、秀劲率然,与王羲之行书笔意极为相似,甚至卷中有40多个字,外形跟“神龙本”一模一样。

所以大家别再被郭沫若“欺骗”了,《兰亭序》不是伪作,毕竟在唐代李世民还曾获得过真迹,当时此作被智永传给徒弟辩才和尚,李世民知晓后,派萧翼智取,有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隋唐嘉话》、《太平广记》、《兰亭记》等文献中,都曾记载过。

您对《兰亭序》的真伪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d4d02f1de33614919ce4321dc9259ea.html